中华书局多方位创新运作模式

【2013中国书业内容创新报告--走出去创新分报告】近年来,走出去工作深入拓进:在相关工作长效推进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摸索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并且这种创新已经渗透到了多个层面。故此,在此次2013内容创新报告中特别设计走出去创新分报告,选择了一些在资源整合、本土化建设、渠道拓展等方面有创新尝试的案例加以呈现。

与“单打独斗”相对应,联合相关力量进行合作生产与营销,实现资源整合的创新性利用,成为一大创新表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联合既有“国内组合”,也有“内外联手”,如外文出版社就将国内各地的外宣机构和国外出版社都纳入到自己的合作圈中。在创新合作对象的同时,各社也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如化工社就摸索出“共版合作”、“利润最大化合作”等有效模式。集团单位由于雄厚的资源更具备合作优势,并且各集团也依据自身特色进行了创新性合作,如中国出版集团探索资本合作的方式,以合资方式较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独特地域优势,办海外书展、搞版权贸易,为中国文化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渠道。

在诸多走出去方式中,本土化建设堪称突破性创新,它在中国出版步入国际主流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一线阵地”作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英国普罗派乐卫视在伦敦签署出版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就包括在英国设立出版机构,实现内容和渠道的本土化运作。在这方面,一些单体机构也有所尝试,英国新经典出版社的成立就是典型案例。

此外,国外出版资源的运作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创新体现,除作者资源外,美编、发行等岗位也实现了“国际化”。一些单位也在选题挖掘上创新做法,如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走出去选题策划大赛,强力打造走出去骨干项目和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技术时代,走出去新增了“数字化色彩”,一些数字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而亚马逊“中国书店”项目则凸显了网络营销平台下渠道的创新。

走出去还需要不断出新,而一些运作方式也可以激发新想法。如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可怕的科学·中国特辑:谁来拯救地球》的创作方式就有一些新意:自2010年起,北京出版集团每年都举行近百场“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座,在全国开展各类主题阅读活动。2011年启动了“科学小英才”全国选拔赛,最终获胜选手获得了与英国金牌科普作家尼克·阿诺德和托尼·德·索雷斯(《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系列》作者)共同创作了一本关于低碳环保题材的图书的有资格,《可怕的科学·中国特辑:谁来拯救地球》就是合作成果。外向型图书的创作和营销未尝不可借鉴其中的一些思路,多角度提升走出去的命中率。

中华书局多方位创新运作模式

中华书局的《于丹〈论语〉心得》,目前在海外已出版韩、日、英、法、德、意、西、葡、巴西、希、匈、挪威、瑞典等21个语种、27个版本,累积销售34万册,英(亚太区)、日、法、荷兰和意大利版本的销售业绩突出。2012年9月以色列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希伯来语版。

该书能够持续输出并在国际主流市场上产生广泛影响力得益于多方位的创新性运作:首先,《于丹〈论语〉心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文化原因,从内容而言可以引发国际人士的兴趣和关注。2006年底,《于丹〈论语〉心得》上市刚一个月销量就突破100万册,中华书局组织、配合媒体上做了充分报道。它在中国的持续热销以及“于丹现象”和“国学热”所引起的广泛报道与争论,引起了欧美媒体的关注,多国媒体对于丹进行了采访,这为国际接下来的版权输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该产品在一些国际主流市场的良好反映对于版权输出数量的持续增加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该书在走出去过程中选择国际版权代理制,符合国际出版惯例的操作模式——中华书局请托笔伊迪文学代理公司代理这本书,代理人对选题、译稿、与各大出版社的联络、宣传推广等等都有完整的设计,并逐一实施,与各国出版社沟通顺畅、运作规范,成效十分明显。中华书局在合作中与合作伙伴密切沟通,使得版权输出、国际书展、宣传推广、资金往返中的各项问题都能顺利、妥善解决。作者于丹配合各国出版机构做了若干场活动,使得这部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经典,通过图书、广播、电视、电子书、演讲、对话等途径,拥有了更多的受众,更大限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并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节选)

责任编辑:ZhuJing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