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陈列要做到心中有数

李明辉(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艺术区销售员)

推荐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优秀员工,一个真正用心工作的人。

职业感言:书店的工作使我单纯、使我沉静,与书相伴,与爱读书的人相伴是人生的幸事。

绝活儿:图书销售的“预判”能手。

李明辉是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一名老员工,从1997年至今已经在三联韬奋书店工作了17年,现在负责书店艺术区的销售兼业务工作。

李明辉说在三联书店的多年工作中,她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认了很多朋友,也经历过许多故事。

记得1997年~2000年时,三联书店是当时北京市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大型社科书店,不论从硬件设施还是从店员的服务意识,书店的每个角落、每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一种与其他书店的与众不同。李明辉刚到书店时,被分配在二楼艺术区,这一层包括艺术、摄影、建筑、设计、音乐、影视、多媒体等几个大类,因为自己化工专业学习的经历,她回忆说当时对这些书不感兴趣,对那些国内外的画家、艺术家更是一无所知,不知道从何入手。熟能生巧,她觉得,在书店的工作首先要勤:勤动手、勤整理书架,空闲时翻翻图书的简介等等,书名就会记得很快,从工作中慢慢积累。她说,读者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与读者的对话交谈她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西方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都有谁,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天性就喜欢整理收拾家务的李明辉,说自己在工作中经常有整理自己家的错觉,看着整洁的书架,就会有满足感。她认为书店工作有新鲜感,不乏味。因为每天都会有新的图书上架,每次新书拿到手都会习惯性地翻开版权页,看看图书信息和内容简介,然后大概就能把图书的分类细化到书架上,还会对这本新书的销售做出自己的“预判”。李明辉认为在书店工作3年以上的人都会和图书有交流的“灵感”。

在与读者的沟通中,她了解到很多书业信息和读者的需求,特别是来三联的读者群是相当有代表性的。其中一部分读者是外地读者,他们或是出差有闲或是慕名前来,所以在服务时,她绝不会为了多卖书而推荐对于读者不实用的书籍。一般来说,她不会过度的“热情”,做到让读者自主地选择图书。当读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时候她不怕麻烦尽可能满足需求。

比如有读者询问张大千的画册,她会先了解他要做什么用,欣赏作品之用的推荐小开本合集,画作比较全;临摹用推荐大开本,画作清晰观摩方便;收藏欣赏则推荐精品集,放在家里会有档次。

当然这些推荐都要求营业员有足够的业务水平,必须做到对自己销售的图书品种心中有数。这也需要平时在图书陈列上做好功课。李明辉认为陈列根据是把握好图书的三级分类。一线员工每天都进行图书整理,这是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通常,书架上标明的分类是二级分类,比如说平面设计类,再往下分的三级分类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展示设计、装饰图案、设计理论等等,李明辉认为把三级分类做好对书店的营销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图书是有关联性的,这样也有利于读者的选购,从而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书店的三级分类水平也往往代表着整个书店的专业水平。”另外,她觉得图书的陈列也非常重要,来了好书第一时间呈现给读者,并在一周内跟踪销售情况,好就及时补订,不行则把好位置留给更好的图书。

只要是李明辉负责区域的图书,不用电脑搜索她就能找到指定的书。问她有什么秘诀,她说那就是用心。在三联书店工作这么多年,她说没有感觉什么太大的压力,如果说有,那也只是整个实体书店的销售在这个大环境中的压力。这几年书店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使书店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很多书店因各种原因倒闭掉了;如今网络的冲击越来越大,作为三联人却仍然撑着读者心中的这片天。

三联韬奋书店的宗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所以说,服务是三联的立足之本,李明辉与读者结下了很多书友情谊。记得2012年,有位画家来到店里找到她,想要在店里出售她的个人画集。李明辉和她互相打量,才发现原来她就是那个在美院附中读书时,每天都来书店蹭书看的“楼梯女孩”,而现在她已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当代女画家。

两人相视一笑,像是久别的朋友,聊起很多旧事。还有的读者带着自己的学生、朋友来到这里,在那个清新的夏日的早晨或暖暖的冬日的午后看看书、品品茶,来感受三联文化。每当看到读者们携几本书满意地离去,李明辉便会生出许多慰藉,这是对她工作的认可和最好的褒奖。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