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杨渡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点图图书查看详细内容)
关键词:台湾故事、社会变迁、家庭演变
■受访人:杨渡(台湾作家、诗人)□采访人:张中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记者)
杨渡,我国台湾诗人、作家。1958年生于台湾台中农家,写过诗、散文,编过杂志。曾任《中时晚报》总主笔、《中国时报》副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等。著作主要有:《南方》《飘流万里》《民间的力量》等诗集散文集十数种。
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里,杨渡希望“透过父母的故事,呈现我国台湾社会从农村转型到工业社会,再到商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化历程。”这样一部从普通家庭视角切入的作品,对大陆读者了解台湾社会自然颇有益处。
《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杨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1月版/48.00元
影响台湾最大的因素是中国大陆
□您的新著《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书写的是台湾的历史变迁,又很具有文学性,有点像齐邦媛、王鼎钧的作品。谈谈你为什么这样写。
■对,是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是,我有意识地写一个家族跟台湾史的变迁。我当过记者,也在大陆采访过很长时间,还写过几本讲台湾社会变化趋势的书,一本叫《民间的力量》,一本叫《强控制解体》。我发现影响台湾命运最大的因素是外部,也即中国大陆。但台湾人不够了解大陆,特别是民间的社会生活。所以我想用一个家族的命运去见证台湾社会生活史的变迁。我选择了一些场景、细节和对话,其实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您在北京三联书店的讲座中,对母亲并没有过多展开,请问您认为母亲在这个家庭的演变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其实这个书名一开始叫《水田里的妈妈》。当时想的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剧变的过程中,男人是带着时代往前冲的,而女人们却要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我妈妈进去坐牢的时候,就在里面一直哭啊哭啊。另外一个女犯就说,你到底发生什么事?我妈妈说,我是因为票据法进来的。她说那你哭什么哭,我们这里的每一个女人都是这样。这就代表,那个时候有多少女人是帮男人承担经济负担和法律责任的。我特别想要表达的是,对当时台湾女性的致敬。《水田里的妈妈》就是写从水田里站起来、挣扎爬出来的母亲。在台湾社会剧变的时候,她们是真正从土地生长出来的稳定力量。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仿佛女性也有这样的力量。
□大陆现在也在进行经济转型的努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很难持续,从台湾的经济发展来说,能给大陆带来怎样的启示?
■我自己通过在大陆长期的采访发现,大陆和台湾经济的size(体量)不一样。过去许多经济理论,都无法适应到中国大陆。它很难碰到中国大陆这么大的size。台湾地区当年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段,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我一再提醒说,应该把环境保护变成一个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后,台湾有一个发展电子产业的机遇,后来变成一个生产的大基地。可是对中国大陆来讲,没有这个机遇了。我们必须从不同的size去思考未来可以走哪些路。像环境保护我觉得是未来投资的一个大领域,以后它是可以作为技术输出的。还有从劳动力来讲,中国各地应该重新配置。再有就是更多的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当经济发展之后,这个社会需要一个新的价值观,而且这个价值观是能够被接受的,不再是过去的那些教条性的价值观。
台湾的传统文化是创新过的
□大陆现在也经常提到消费社会中道德滑坡这类问题,在您看来,经济的发展会相应带来文化层面怎样的变化?
■台湾经济上的狂奔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那个刚刚富裕起来的阶段,人们也会大喝特喝两三千块一瓶的酒,那种迷乱里的炫富,对于价值的迷乱,是很普遍的。我觉得大陆人现在就是处于这种迷乱的阶段,但社会也在慢慢沉静下来。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个社会的均衡发展,也即你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和世界接轨了,文化上价值观上还没有和现代社会接轨,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民间的各种不满,也需要去整治。随着社会的变迁,需要一个适应现代性的管理机制,也因此政府机构要进行现代性改革,运用社会力,适当引导,让它成为正面的力量。
□经常有人说台湾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比大陆要好,我想知道今天台湾的年轻世代,在接触传统文化的时候会不会也有抵触?
■台湾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是因为,现在他们看到的中华文化,都是创新过的。比如林怀民的舞蹈,他用西方现代舞的语言、服装、灯光,表现行草、狂草里的韵律。他不是用中国的民族舞蹈。你看白先勇做的那个昆曲,是用现代的灯光和舞台设计。现在我们的文化,不再只是原来的文化,是融合了其他创新的西方文化,不同的元素让这个文化更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