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传统出版业经历了寒冬的考验。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出版抢尽风头,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有人说传统出版将被数字出版完全取代,也有人说传统出版不会消亡。在8月28日举办的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业界专家学者就数字环境下传统出版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传统出版不会消亡但要求变
2012年3月,拥有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公司宣布停止纸质印刷版,转变成一个数字学习产品的创造者。面对全球性的数字化大潮,传统出版的发展方向骤然成了产业的重大问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对此特别强调:“传统出版在中国并不是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即将终结,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关系着我们对产业发展阶段性的把握,也关系着我们对出版企业格局性的驾驭。”
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业还能继续生存吗?爱思唯尔管理委员会主席、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池永硕认为答案非常清晰:“正像马克·吐温所说,关于出版商是否面临死亡的担扰其实是被很大程度地夸张了,出版商在数字时代不但会生存下去,而且会越来越繁荣地发展下去,但是我们要实现这点就必须要变化,不能再保持一成不变。”
数字技术是商机危机更是契机
2011年,网络书店的业务兴旺与实体书店经营困难形成鲜明对比,图书经营市场压力加大,受世界经济下滑压力影响,传统出版业在世界各国表现难如人意。作为中国传统出版企业总裁的谭跃认为,在内容、制作、阅读、传播、销售、增值服务等一系列重要环节上,数字化的挑战趋向越来越明显,势头越来越强劲,范围越来越扩大,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在这样的历史性转折关口,既不能惊慌无措,丢弃传统出版,也不能反应迟钝,失去了数字机遇,更不能叶公好龙,手足无措,最终落得个望洋兴叹。对于传统出版企业,他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字化既是挑战,更是商机,既是危机,也是重大的发展契机。
“出版业可能正在面临形势的巨大转变。”企鹅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金森说,大众阅读模式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浅尝辄止的浅阅读取代了冥思苦想的深阅读,流行的速食文化替代了经典阅读,随意浏览取代了字斟句酌的精读。对出版商来讲,必须考虑它所出版的内容、形式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如何调整出版的内容和形式来适应读者的需求。
团结合作中求发展
纵观国际出版形势,2011年,德国出版业共发生并购合作255起,同比上涨10%。2011年4月,西蒙·舒斯特、企鹅集团与阿谢特实施联盟行动,合作投资成立了新网站。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选择团结在一起,寻求更多的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源的集聚方向,数字化的流程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出版产业的重要支撑。”谭跃认为,数字化的内容日趋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储备,而数字化的收益也日趋成为出版收益的重要来源。数字化的出版将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和竞争的制高点。加快传统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新兴数字出版产业,成为当前国际出版业的共同选择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