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数字时代的精品阅读何去何从?

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定义好书,需要提倡怎样的精品阅读?怎样才不会让喧嚣浮躁的网络先声夺人,抢去精品阅读的风采……这一切一切的问题,都在前不久举办的《大佳面对面》发布会活动现场引起了出版人、学者的讨论。

网络时代VS精品阅读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现场阐释他对互联网时代精品阅读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但这种海量在带给我们阅读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我们阅读的包袱。

“我觉得互联网时代的精品阅读需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关注互联网信息,也不能荒废精品阅读。正如一条腿走路会摔跤,两条腿走路才可以走得稳、走得远。”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文化学者陈子善认为,互联网风行的年代更需要倡导精品阅读。

“互联网时代跟精品阅读并非对立的关系,事实上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的阅读选择和阅读层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宏俊眼中,如果说原来的纸质阅读是1.0的话,那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就是“升级版”的2.0,“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精品阅读肯定是不会过时的,它应该还是要有好的内容。真正的精品是由好的作者、好的作品以及好的出版团队共同创造的,尤其是出版加工的过程本身就是经过出版团队精心选择和取舍的,这是传统阅读的精神所在,更是精品阅读的价值所在。”

市场销量VS精品标准

互联网时代,一切数字为王,在唯图书销量的形势下,精品图书的选择标准又将何去何从呢?

在施宏俊看来,当前的精品图书只能是小众的,对此出版人应坚守自己的使命——传承文化,传播优质文化。即使明知某些图书是小众也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如果简单地以市场量的多少来判断图书的优劣,是有点危险的,只能把它当做一个参照。”

为了确保互联网时代图书的品种质量,世纪文景降低自身图书品种的数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中,“把品种降下来并不是把工作降下来,而是做转型,做阅读服务。也就是说,把纸书的物理量降下来,提升阅读服务。”在施宏俊看来,互联网时代使得图书出版由单线演变成双线,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服务体验。

阅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每个人对于图书好坏的评判标准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潘凯雄看来,即使标准再多,也要有一个底线,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阅读就不再是好的阅读了,更离精品阅读相距甚远。“精品从文学角度来说,一定是有一个审美的愉悦,从这个作品里面了解社会、了解人情世故,同时还有语言对人的感染和感动,这是我认为好的标准。”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