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复旦附中、北京四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大陆近三十所中学的高中生用上了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教材———台湾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是台湾国学教材首次大规模进入大陆课堂。该教材由中华书局引进,这套教材共包含《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等17本标准教材,涉及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成体系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然而,时隔两个月记者了解到,台湾国学教材进大陆并非坦途,由于教材容量太大,缺乏国学师资等原因,不少原本准备采用教材的学校,以所需课时太长、师资力量不足为由,最终没有采用教材。可以说,国学教材进大陆看似热起来了,实则问题重重。
首先的问题是,作为教材的引进方,大陆传统文化教育欠缺,国学教材不成体系。国学教育本来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当中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小学、中学、大学的国学教育衔接问题,大陆的幼儿园、小学国学教育开展得很火热,但初中由于有了升学的压力,因此处于一种稀疏的状态;二是由于缺乏系统教材而存在零散自发的问题。其次,国学教材作为选修课教材,内容太过丰富而很难消化。据了解,从1956年开始,台湾地区高中课程中一直安排有“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属于必修科目。台湾地区现有48%的学校、5.3万高中生在使用该教材。但目前大陆对国学课的教学并没有列入应试内容中,涉及的部分文言文内容,都在语文科目中得到讲解和考核,因此学校多是把国学作为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和道德教养,尤其在高中,主要以诵读经典为主。因此,台湾国学教材的大量内容对于把它作为选修课的大陆教学来说,的确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消化这些内容,并不适合大陆的教学大纲。第三,专业师资贫乏也是中小学国学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据悉,许多中学的国学课老师都是从语文老师队伍中挑出来的,但由于大陆专门开设国学专业的大学很少,所以许多语文老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国学。并且,由于国学课和语文课有交叉,师资配备、学科建设和评估系统都没有相应的标准,因此难以让课程顺利开设。
在重重困难面前,值得肯定的是,国学教材的引进为大陆高中文化教育注入活力、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是如何让国学教材适应中国大陆市场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从内容来说,国学课作为选修课,在内容的编排和课时的设置上需要适量而行。同时,还应该注意对国学课教师的培养。另外,开设国学课更要注意对学生德育、做人道德底线、尊老爱幼等方面有所教育和培养,增强学生的国学素养。通过国学课程这个平台,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树立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能够对中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提供帮助。
总体来说,国学教材的引入从本质上说,是大陆基础教育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也是大陆进行国学教育的一个好的开端,至于今后的课程如何设置、教育如何开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斟酌。对于教育部门而言,更重要的是给予空间,吸引真正对国学教育感兴趣的教师和希望提升国学文化素质的学生,而不是简单要求大家去学国学。对于学生而言,还需要给学生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积淀,使他们慢慢对国学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