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一滴水的光辉——解读《杨绛全集》

从“文集”的八卷本扩充成“全集”的九卷本,增加的近20万字容量大致概括为“一部小说,两个孤本,6首诗作,多篇散文”。

一部小说:杨绛98岁动笔的中篇小说《洗澡之后》。

两个孤本:首次收录了杨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剧本《风絮》和翻译的理论著作《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这两个孤本。

6首诗作:分别是《中秋》、《哀圆圆》、《忆锺书》、《自嘲》和《悲王季玉先生(两首)》。

多篇散文:“全集”新入了她于2007年出版的单行本《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和十余篇单篇。

103岁的杨绛出全集了!对喜爱杨先生的读者来说,这是喜讯;对媒体而言,属重量级文化新闻。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想开个出版座谈会或新闻发布会,为《杨绛全集》(九卷本)以及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单行本8月27日起的发行造造声势,被杨先生轻轻一句“我说过,我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泡”挡了回去。

10年前《杨绛文集》(八卷本)推出时,她也是这样婉拒了相关的宣传活动。

“我是一滴清水”、“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正是杨先生长此以往一以贯之的生活追求和治学态度。

但一滴水不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么?她那经历一个多世纪依旧燃烧的生命,那经历动荡和浩劫愈炼愈好的品质,那经历失亲之痛孑然一身“打扫现场”的单薄身影,仿佛小小的太阳,驱散黑暗,驱散寒冷,驱散孤苦,照亮明天也照进读者的心房。

所以,当268万字容量的《杨绛全集》静静摆上货架,那抹光辉,已经可以牵动视线。

与“文集”相比哪儿不同?

杨先生不主张开出版座谈会还有一个理由:“这(《杨绛全集》)和‘文集’(《杨绛文集》)差得不多。”

真的“差得不多”吗?《杨绛全集》的责编胡真才不这么看。

2004年出版《杨绛文集》时,胡真才也是责编。从“文集”的八卷本扩充成“全集”的九卷本,胡真才把增加的近20万字容量大致概括为“一部小说,两个孤本,6首诗作,多篇散文”。

一部小说:杨绛98岁动笔的中篇小说《洗澡之后》是《杨绛全集》的最大亮点。5年间多次大动小改,直到全集出版前夕仍在字斟句酌,如同一坛精心酿制的老酒。

《文汇报》“笔会”于2014年7月17日、杨先生生日这天,以独家刊载《洗澡之后》前言和前三章的方式,最先揭开了这坛老酒的盖子,让人闻了闻醇厚的酒香,旋即重新盖好,再焖上40来天,直到今天才捧出来宴客。

《洗澡之后》即杨绛长篇小说《洗澡》的续篇。《洗澡》结尾部分,心有灵犀、互相倾慕的许彦成和姚宓约定,只作君子之交。原是同事的他们被重新分配到新的岗位,告别时,“彦成凄然说:‘你的话,我句句都记着。’姚宓没有回答。她低垂的睫毛里,留下两道细泪,背着昏暗的灯光隐约可见。她紧抿着嘴点了点头,想说什么,没说出来……”如果说钱锺书的《围城》读出来的是进入死胡同般的无奈和认命,那么杨绛的《洗澡》读出来的则是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抱憾和不甘心。小说的最后一句是童话的风格,“姚太太和女儿女婿(编者注:指许彦成和姚宓)从此在四合院里,快快活活过日子”。

胡真才说:这个称心如意的结局体现了老人特有的仁慈宽厚和善良心肠。

两个孤本:《杨绛全集》首次收录了杨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剧本《风絮》和翻译的理论著作《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这两个孤本。

《风絮》创作于1945年,讲的是一个有志青年带着叛逆的富家小姐出身的妻子到农村发展教育,最终失败的故事。译作《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出版于1948年,是英国文学评论家约翰·黑瓦德的专著,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散文创作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据了解,除喜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和悲剧《风絮》之外,杨绛还写过一个“三幕闹剧”,名叫《游戏人间》。1944年,该剧由上海苦干剧团搬上巴黎大戏院。如今,剧本已无从寻觅,只剩下上演时印制的“说明书”封面和一段文字说明的图片两帧,叫人遐想。

6首诗作:《杨绛全集》新收入6首诗,分别是《中秋》、《哀圆圆》、《忆锺书》、《自嘲》和《悲王季玉先生(两首)》(编者注:王季玉即杨绛在《我们仨》中一再提到的振华女校校长)。在小说、散文、戏剧、文论、译作之外,读者将第一次接触到杨先生的诗。

这6首诗集中创作于2010年九、十月间,钱锺书百年诞辰纪念日在即,又值中秋。杨先生遥对秋月,发出“离合悲欢世间事/阴晴圆缺凭天公/我今无意酬佳节/但觉凄凄秋意浓(摘自《中秋》)”的喟叹。

这6首诗均采用古体诗的形式,除《自嘲》是七绝外,其余全为七律。

钱锺书和杨绛都爱古体诗,背诗、考诗、作诗、对诗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钱先生著有《槐聚诗存》,汇聚了他1934年至1991年的诗作。杨先生曾于1993至1994年间、2003年和2011年数度抄写《槐聚诗存》。2012年6月,杨先生用毛笔誊录的《槐聚诗存》宣纸线装本出版。2013年7月4日,杨先生为《槐聚诗存》加写“前言”回忆道:“钱锺书每日习字一纸,不问何人、何体,皆摹仿神速。我曾请教锺书如何执笔?锺书细思一过,曰:‘尔不问,我尚能写字,经尔此教,我并趋写字不能矣。’我笑谓锺书如笑话中之百脚。有人问,尔有百脚,爬行时,先用右脚抑先用左脚?百脚对曰,尔不问,我行动自如。经尔此问,我并爬行亦不能矣。”因爱诗而誊录,因誊录而回忆,往日的两情相悦是那么生动,对丈夫的爱、崇拜和思念一直在延伸。

2010年10月2日,当中秋的满月已变成细小的月牙,当国庆节的热闹渐渐消退,杨先生写下了《忆锺书》:与君结发为夫妻/坎坷劳生相提携/何意忽忽暂相聚/岂已缘尽永别离/为问何时再相见/有谁能识此天机/家中独我一人矣/形影相吊心悲凄。

在旁人眼里,杨先生一向内敛而节制,而在诗中,她的思念和忧伤是袒露的,仿佛亲人就在眼前,倾诉不需要设防。

杨先生将自己的诗作小心收着,像收着一个又一个隐秘的心思,从来没有想过发表。要不是编辑和好友借着出版“全集”的机会反复劝说,称“缺了诗,就没法称全集了”,她断然是不会交出这6首诗的。尽管这6首诗只是杨先生诗作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的发表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不仅为《杨绛全集》新增了一类体裁,更让读者看到了杨先生的内心世界。

多篇散文:这10年,杨绛创作了大量散文。《杨绛全集》新入了她于2007年出版的单行本《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和十余篇单篇。

这十余篇单篇包括《不官不商有书香》、《尖兵钱瑗》、《请别拿我做广告》、《“杨绛”和“杨季康”》、《剪辫子的故事》、《介绍莫宜佳翻译的<我们仨>》、《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魔鬼夜访杨绛》、《俭为共德》、《汉文》、《漫谈<红楼梦>》、《坐在人生边上》、《锺书习字》等,其中一半以上首发于《文汇报》“笔会”。这些文章几百字到数千字不等,不算长。但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认为:“杨先生的文章贵在浓缩,凝练,不注水。”

2011年杨绛百岁寿辰前夕发表于《文汇报》“笔会”的《坐在人生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可视为《走到人生边上》的姊妹篇。同样是“人生边上”,一个是“走到”,一个是“坐在”,显示出境界的微妙差别,似乎杨先生已进入一个更为从容的境界。

她的位子在哪里?

杨绛在《孟婆茶》中对自己的身份有这样的描述:“我按着模糊的号码前后找去:一处是教师座,都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作家座,也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翻译者的座,标着英、法、德、日、西等国名,我找了几处,都没有我的位子。”

找不到确定位子,这只是杨先生的自谦,但作品会说话,名至实归给予她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和作家的位子。“她不是一个可以被简单类型化的人。”周绚隆说,“她跨东西方两种文明之上,角色多重且各有建树,是许多后辈学人无法企及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评价道:杨先生的散文、小说、戏剧、文论、译作别具特色。这些跨度长达80年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演进轨迹,也展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创作和翻译是杨先生成就的两翼。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等出版以来长销不衰,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她翻译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是我国第一部自西班牙语原文翻译的中文本,译文忠实流畅,神形兼具。邓小平曾把它作为国礼,送给了1978年来访的西班牙国王及皇后。迄今,《堂吉诃德》已印行100余万套。2004年出版的《杨绛文集》,先后重印5次,总印数达1.6万套,这在同类大型套书中是少见的。

管士光说:“去年6月和9月重印《杨绛文集》的时候,我们就感到它必须‘升级’了。”《走到人生边上》、《坐在人生边上》等新作不断问世,《风絮》、《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等孤本浮出水面,此外又整理出“文集”尚未收入的作品多篇,如诗作以及本世纪初同西班牙语文学研究界就翻译理论问题论争的相关文章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八卷本《杨绛文集》“升级”为九卷本《杨绛全集》的契机。

责编胡真才介绍,在《全集》稿件的编排中,遵照杨先生的意见,将原《文集》中的散文卷和文论卷的相关篇目做了调整,序文归入散文卷,研究论文归入文论卷。排序上,全部作品按文体分类,在相同文体内,又以发表时间为序,创作部分具体分为“小说卷”、“散文卷”(上中下)和“戏剧·文论卷”;“译文卷”(共四卷)则在原格局不动的情况下,直接加上《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的译文单行本。卷末附上“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记述日期直至本书发印之际。

这套“全集”,原本是想赶在7月17日杨先生生日之际出版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当“赶日子”和“保品质”发生矛盾时候,人文社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周绚隆透露,“全集”第一版原计划印刷3000套,“那3000套出了点意外,每一卷的图片部分,看上去雾蒙蒙的,层次出不来,我们立即决定将胶版纸换成铜版纸,将所有图片重印一次。尽管多花了好几万元,但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是值得的”。

经市场分析,3000套《杨绛全集》将供不应求,人文社便果断加印3000套,使第一版的总印数达到6000套。

但随即又有了新的灵感:《杨绛全集》的首次出版具有纪念意义,是不是设计一张藏书票呢?出版时间表因设计、印制藏书票而再次延后。

打开“全集”扉页,读者将看到这张别致的藏书票:103mm见方,寓意杨先生103寿诞;极简的木版画风格,金色为阳,白色为阴,古朴而有岁月感;画面是杨先生带笑的脸庞;右侧是书名“杨绛全集”,此四字从钱锺书书法中集录而成,因此书名旁带一枚刻有“钱锺书”三字的小小红印;藏书票右下方又有另一枚红印,刻的是“杨绛之印”。红印相伴,丹心相通。

一点意外、一次加印、一个灵感,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修改……这使《杨绛全集》颇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人文社的门市部透露,从7月中旬起,就有读者连日前来问询:“《杨绛全集》出来了没有?”

“全集”全不全?

既为“全集”,那么《杨绛全集》是不是反映了作者文学创作和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的全貌了呢?并非如此。

除了如前文所述、《游戏人间》等逸散作品未能收入之外,杨先生还特意排斥了某些作品,她在“自序”中说:“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因为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还当谨守忠恕之道。被逼而写的文章,尽管句句都是大实话,也删。有‘一得’可取,虽属小文,我也留下了。”所以,读者在《杨绛全集》中看不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文人之间公开化的恩恩怨怨。

原载于2010年3月10日《文汇报》的《俭为共德》或可算作杨先生所说的“一得”小文。该文中,杨先生先后将钱锺书刊于1921年3月29日《申报》上的遗文《说俭》和近日偶阅的清王应奎撰《俭为共德》分别做了摘录,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当世奢侈成风,昔日‘老生常谈’今则为新鲜论调矣。”

既为“全集”,那么杨先生是不是就此搁笔了呢?似乎也非如此。

杨先生在“自序”的开头写道:“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杨先生又在《坐在人生边上》写道:“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我每天从床上起来,就想‘今天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不断有“新体会”的杨先生“随遇而作”,想必会留下新的文字。

周绚隆感叹:“我特别佩服老先生,她一辈子没偷过懒。她完全可以享受盛名而不再作为,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对文字的笔耕。她是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周绚隆期待《杨绛全集》再版之时,又有作品修订进去。这同样也是读者的期待。

各卷提要

卷一收入短篇小说七篇,长篇小说《洗澡》及中篇小说《洗澡之后》。《洗澡》描写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知识分子所经历的第一次思想改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情的了然,又处处是令人拍案的讽喻,在知识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新时代的“儒林外史”。

卷二收入散文《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将饮茶》和《杂论与序文》四辑。前两辑记述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亲历亲见,以及她在那场运动中充当“陪斗者”的种种感受。《将饮茶》包含《回忆我的父亲》和《记钱锺书与<围城>》等重要作品;《杂论与序文》收入了作者的讲演、发言和有感而发的小品文,以及为自己和他人作品所写的序和前言等。

卷三为“杂写与杂忆”,收入作者怀人忆旧作品数十篇。其中如《林奶奶》和《顺姐的“自由恋爱”》等,既是散文,读来又如小说般引人入胜;《怀念陈衡哲》和《我在启明上小学》是两篇重要的忆往文章;《锺书习字》和《忆孩时》,则为2013年最新写作和发表的。另有“书信三封”和“诗六首”。

卷四收《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和《坐在人生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三部作品。《我们仨》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作者一家三口数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以及后来的“失散”,抒发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哀痛;《走到人生边上》则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寻,探讨了“生、老、病、死”这一人生规律。

卷五分为戏剧与文论两部分。前者包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和《风絮》三部作品,后者包括《李渔论戏剧结构》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论和《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等外国文学研究专论。

卷六所收为《堂吉诃德》(上)。

卷七所收为《堂吉诃德》(下)。

卷八收入《吉尔·布拉斯》一至八卷,以西班牙历史为背景,描写一个城市青年一生的冒险经历,塑造了吉尔·布拉斯这样一个跌不倒、打不垮的人物形象。

卷九收入《吉尔·布拉斯》九至十二卷及《小癞子》、《斐多》和《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卷末所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是研究作者文学创作与实践活动的最翔实最完整的资料,也是弥足珍贵的史料。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