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胡锡进:身处社会风口浪尖谈不易

胡锡进,环球时报社总编辑,《环球时报》社评主笔,他的两论:论“复杂中国”和论“激荡世界”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第一线记者出身的他,有着特殊的眼光和对时局的把控力,所有的观点都很独特且深入人心。2015年11月初,推出《胡侃》脱口秀节目,重新将他推到舆论场的顶端。

记者:和您之前的《胡锡进论激荡世界》《论复杂中国》一样,这本《大国不易》也是您的社评集。这本书和它们有共通之处吗?

胡锡进:有一脉相承的地方,这些书中涉及的世界观和看世界的角度都是认为世界具有复杂性。此前,我在书中提出了“复杂中国”的概念,也曾围绕复杂中国思考过很多问题。有人或许有疑问,认为讨论复杂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但是,我认为复杂是有含义的。在世界体系中,中国是复杂的,既与国家大有关,也与中国崛起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压力有关,还与中国崛起的过程中面临的特殊使命有关。《激荡世界》也是在讲述复杂性,而“复杂中国”和“激荡世界”合在一起不就是“大国不易”么?

记者:您是《环球时报》的总编辑,也是身处舆论风口浪尖的“大V”,还是一位处在新闻前线的记者。您认为这三重身份对您观察世界有何影响?

胡锡进:在不同时间,这三重身份给予我不同的经历。记者给予我刻苦铭心的体验,总编辑使我收获许多不一样的经验,“大V”则是由前两重身份派生出来的。这些身份在逻辑上有相通之处,比如我做战地记者时,经历过子弹在耳边飞,当我做“大V”时,很多不同声音也如同“子弹在耳边飞”,而我作为总编辑时,在同一问题上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其实,这种磨练会积累成一种观察世界的哲学态度。有了这些经历,在面对同一问题时,你会有更多的选择,多元就会装在心中。因为不同的经历,所以每个人内心会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但这种矛盾是真实的,随着经历的不同而变化。不过,尽管这些经历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再加上不同的时间和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东西,但还是会产生总的感受,这个感受对于自身来说是很深刻的。其实社会也是如此。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影响力的?胡锡进: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这个责任如果当事人不承担起来的话是会付出代价的。每个人的角色不同,责任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比如说有些人是自由派,那么他的责任就是要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倡导社会的多元,表达合法的不一致的观点,让反对的声音更加规范化。《环球时报》作为党报的一个子媒体,跟政府和主流离得更近。那么,怎样让体制更有活力,怎样让报纸呈现更真实的内容,怎样打破条条框框让媒体更有活力,怎样更好地维护主流价值观,就是我们的责任。记者:这是充满标签的时代,您也被不少网友贴上“左派媒体人”的标签。您是如何看待的?

胡锡进:标签是社会简单思维的产物,实际上每个人都比标签复杂得多,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标签比每个人的价值取向要简单粗暴得多。实际上,标签本身就含有一种价值判断。我不喜欢标签,尤其是标签固化和对标签固化的利用。因为这对发展社会的活力和弹性是不好的。

记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在迅速发展,自媒体也在兴起。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自媒体以及媒体生态的?

胡锡进:自媒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个人的,有比较重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而不像媒体那样比较谨慎和稳重。最近,网上很多人谈到“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很有力量的,对国家的政策也会产生一些影响。相比官方的媒体,自媒体容易和民粹主义走得更近,更密切。不过,自媒体和官方媒体的影响是相互的,自媒体刺激和影响着我们,我们也在思考和改进。然而,自媒体未来也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