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李岩: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六十年述要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有持续不间断的文献记载的文明古国,因而古籍存佚数量也是最多最大,号称“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实不为过。从古迄今,先哲存留下来的文献整理与研究便是后人绵延不绝的一项基础工作。历史经验证明,昌明盛世的一个显著标志,便是对古代文献编纂、整理的总量递进以及大型古籍集成性成果的界标式出版(问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六十年,可以书写之处正多。

一、六十年来古籍整理出版简况

1.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是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得以持续发展。1958年2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由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任组长,制订了《三至八年(1960—1967)整理和出版古籍的重点规划》(草案)。同年4月,文化部调整中华书局的业务分工,使之成为古籍小组办事机构,并由此形成了中华书局享誉海内外的出版风格与品牌。“文革”期间,毛泽东主席批示同意,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工作继续进行,从1958年开始,历时20年于1978年全部出齐,为海内外治中国史学者推广引用。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发〔1981〕37号),1982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颁布实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具体而细微。温家宝总理几次就《大中华文库》、“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黄宗羲全集》、《恽毓鼎澄斋日记》等重要古籍出版工程做出具体批示,这些都昭示着领导人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关心和关怀。

2.古籍整理出版规模不断扩大。

《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岳麓书社2007年版)记录194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历54年间新印古籍约计1.2至1.3万种。据不完全统计,60年间全国共整理出版古籍近2万种,其中80%是改革开放30年间完成的。

3.古籍整理出版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

除传统四部及文史哲古籍外,农医科技类、少数民族古籍均有重要成果问世,方志类、域外汉籍、出土文献、海外珍藏善本古籍等均有不同成果出版,古籍产品数字化屡有新品问世。

4.古籍整理中长期规划不断完善,体现出全国古籍出版的整体一致性。

从1958年到2006年,由政府主管部门主持,先后制定了6个古籍整理的中长期规划,涉及近4000个品种,引导并规划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的总体发展。古籍小组日益加强其组织协调作用。围家财政逐步加大了对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支持和投入,从1983年的17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每年2000万元。

5.古籍整理出版队伍进一步扩大。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直至今日,全国高校设有4个古典文献专业,80多所高校设立了古籍研究所,全国古籍整理专门人才有数千人。全国有22家专业古籍出版社,共有员工1700余人,其中编辑600余人,年出书品种逾5000种。古籍小组办公室从2001年起,连续7年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古籍编辑近400人。

6.古籍资源梳理编目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新屮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家谱总目》及各馆藏、地方文献等综合目录大部分编竣,《中国古籍总目》历时17年,将于年内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预计收书约20万种,这将是历史上首次集中全面清理古籍总数的集成性成果,收录古籍收藏机构逾千家,著录了全球收藏的现存中国古籍的绝大部分版本,颇具价值。全国古籍保护工程全面展开,屣现了古籍出版的勃勃生机。2008年3月1日文化部公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种,其中简帛117种,敦煌文书72件,古籍2020种,碑帖7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

二、六十年来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成绩与重大成果(仅列条目)

1.“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是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最高成就的标志性成果、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

2.“七全一海”、四库系列等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

“七全一海”已有5种(《全宋诗》、《全宋文》、《全元文》、《全明文》、《全元戏曲》已出,《全粤诗》、《清文海》未出)陆续出版。《四库全书》两种阁本,《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等陆续影印出版。另有《中华大藏经》以及一批总集、别集、大型类书丛书的出版。

3、各类大型出土文献。

俄藏、英藏、法藏敦煌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吐鲁番出土文书系列,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本、《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中国藏西夏文献》(17册)、《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等大量简牍陆续出版。

4.域外汉籍系列。

《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严绍璗编,2007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全6册,2005年6月韩国学古房出版,著录达12500余条。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2008年出版第一辑,5年内计划影印800册,包括2000余种,人民出版社与西南师大出版社合作出版。

5.各类专题文献古籍。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经40年编纂,200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收150家图书馆藏13455种,薛清录主编。

《中华再造善本》1313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推出。

《两汉全书》约3500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即出。

《魏晋全书》,吉林文史出版社已出2册,其余6册年内推出。

《历代赋汇》184卷,收先秦至明代赋文近4000篇,江苏凤凰出版社即出。《中国佛寺志丛刊》(全130册),广陵书社出版。

《山西历史文献珍本丛刊》2000万字,三晋出版社出版。

《中国地方志集成》多家社承担,次第推出,据仓修良统计,宋以来各种方志有8500种左右,共11万多卷。

《清代赋役丛书》5000万字,计划2009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6.历代学者特别是清代学者全集、文集大量出版。

如朱熹、吕祖谦、王阳明、刘宗周、顾炎武、戴震、段玉裁、赵翼、王鸣盛、钱大昕、万斯同、孙诒让、顾千里、皮锡瑞、王士禛、曾国藩、王先谦、魏源、郭嵩焘等等。

7.目前正在进行的几个大型古籍出版工程。

《大中华文库》全套100余种,已出75种,汉英对照本、国家重点规划项目,目前正在规划推出法文、西班牙文、日文等文本。由近20家出版社承担。

《中华大典》22个典,100余分典、8亿字,由10余家出版社承担。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2500万字,中华书局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

《中华大藏经续编》,任继愈先生主持,列人中华书局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仍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中国数字全书》(新闻出版总署牵头立项中)。

三、古籍整理出版的未来走向及可拓展领域

总结60年来占籍整理的重大成果,目的在于明晰已走过的路径,更好地规划未来,明确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和工作目标,凸显古籍整理出版的时代需求。

1.普及与提高并举。

在清点古籍总数,盘查全部现存古籍及推出善本古籍目录的基础上,应该说中国古籍中的重要典籍及各个领域都已有成果呈现,现在是深耕(原来整理成果不到位,须重新修汀或完善)与广种齐抓,普及与提高并举的好时机,加强图文本、普及本、白话本、今译、浅注、简排等形式,让更多青年读者认知古籍,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家社已有成功尝试。

2.古籍资源数字化与数字出版须整休规划,全面提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已有多位前贤有所创获,如国学宝典、各类唐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的魏晋以前文献数据库,电子版《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基本古籍库》等等。但力量分散,文献检索海量不足,资源垄断性强,不便于全面推广使用,须国家投人力量,投入巨资,资源集成化以达到全民使用的目的。古文字知识库与数字化平台建设、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开发、自动标点以及语义分析人工翻译等智能功能的完善是未来古籍数字化的重点发展方向。

3.古籍文献的专题性整理出版更符合时代发展和学者、读者们的个性化需求。

①利用数字化技术,大量编制古籍主题索引,以及古代文献的按类型需求的检索。

②各类区域性文献丛书,如绍兴丛书、云南丛书、义乌丛书、西湖文献集成、岭南文库、湖湘文库、陇右文献等,各类海内外所藏旧志的整理。

③明清起店注册、实录及大量明清近人野史笔记、日记的整理以及综合性检索使用。

④各类舆地图、古代行记(燕行录)等地理类衍生文献整理、海外所藏来华传教士非汉语文本文献的整理、域外汉籍系统整理。

⑤各类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的整理,如已出的《中国女书合集》、《水书》等。

⑥家谱宗族谱、明清人书信手札等公私所藏的私密传承性文献整理(包括一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⑦大量考古发掘报告,出土文献的延时性整理成果(清华简、先秦文学文献、秦汉简牍、马王堆吊书、唐宋墓志遗存、明清秘府档案等。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