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谭跃:文化如水 出版“有声”

编者按: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书籍,作为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从书籍的采集、挖掘、整理、面世,到充盈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版以及出版人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期“委员故事·家国记忆”栏目,邀请谭跃委员,结合其出版实践与管理经验,讲述如何从出版层面来更好、更有效地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谭总最喜欢的

我是一名出版人。为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我所服务的中国出版集团,作为出版“国家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坚持“文以载道、商以传道、创新弘道”的出版理念,努力坚守新任务、新作为,做出新成绩、新贡献。

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而不是产业;出版企业的本质是内容创新,而不是经济增长。要把产业做大,但战略目标是把文化做强;把企业做强,但根本追求是把出版做优。

如今在企业化、股份化、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这代出版人应该有这样的志向,就是要努力成为出版商,更要努力成为出版家。因此,始终秉持着这样一种意识———出版产业集团的内核不是经济数字,而是一批好书,是一批能够传之久远的经典好书。这既需要有坚定不移地打造大型出版航母的勇气,更需要有坚定不移地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构筑出版高地、奋力搭建文化高峰的追求。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积淀了一大批思想名著和学术经典。在当代,它们需要经过系统整理才便于流传。于是,“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应运而出,以此为契机,中国出版集团认真做好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古籍的整理出版,着力构建国家经典古籍出版知识体系。

传承中华文化,推动大众化、普及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坚持“大家品位、大众口味”的理念指导下,近年来我们出版了中华书局的《于丹〈论语〉心得》《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商务印书馆的《古诗词的八堂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等,以言简意深、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现代人的生活素材相结合,让更多传统经典走近大众生活。而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加快数字化融合也成为促进文化传播的必要渠道。10亿字的经典古籍数字化,还有20亿字正在加工……这是中华书局所打造的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经过专业整理的“中华经典古籍数据库”,旨在为学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并已经在国内众多大学图书馆和海外一批著名大学的东亚图书馆使用。

作为一名出版人,我始终觉得,将出版与时代相结合,甚至引领时代文化正确导向,是职责也是使命。主流是时代的声音,时代的旋律,时代的回响。具体到中国出版集团,就是要打造主流出版集团。这就要求我们,着重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新判断、新理念、新论述、新方略,反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体现对广大读者价值观的引导、对阅读市场的精神整合。这就需要我们,一是做响主题出版。既要承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又要凝结中华文化主流精神,提高思想含量和文化品质,努力形成时代化、学术化、大众化的主题出版风格;二是构建国家主流出版知识体系。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努力构建文学、古籍、音乐、美术、百科、工具书、人文社科领域具有中国气派、世界眼光的人类主流出版知识体系;三是打造主流产品板块。围绕优势产品线,厚植资源、精耕细作,体现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结合、权威性和大众化的结合、体系性和知识点的结合、引领性和服务性的结合,努力提升专业出版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四是壮大主流出版品牌。进一步在传承中弘扬,在坚守中创新,既释放出市场影响,更传递出书香文韵;既提高对作者、读者的黏合度,又增强跨行业、跨媒体、跨国别的知名度;五是完善主流企业制度。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出版特色和现代企业规律,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确保正确方向,激发活力动力,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六是倡导主流产业方式。突出主业,坚持更加专业化,更加数字化,从而更加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以企业的方式生产产品,以商业的方式传播内容,以市场的方式配置资源,以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式做强做优做大。近年来,《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长征》《抗日战争》《安天下: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方略》《中国改革发展热点问题研究》《供给侧改革:理论、实践与思考》《中国道路与城镇化》《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曲终人在》《决战2020:拒绝贫困》等一大批关注时代重大话题的热点图书的出版,都获得了明显的双效。

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推动中国文化、中国故事有效地“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此,我们这代出版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站在世界的视域下,“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和“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是中国文化能够产生世界影响的两大话语权。尤其是中国崛起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需从学术层面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原理。在这方面,中国出版集团一直在努力,比如通过现代视角输出传统文化图书900种,通过厉以宁、铁凝、贾平凹等讲中国当代故事,通过恩道尔、狄伯杰等海外学者讲好中国话题。其中《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山楂树之恋》都输出了20个语种,《中国道路与新城镇化》等进入国际主流出版渠道。

中国优秀的作品并不罕见,但如何在世界上产生影响?近年来,包括我在内的集团领导班子积极参加国际书展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翻译问题是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难题。于是立足于解决翻译瓶颈,中国出版集团创办了牛津大学翻译出版中心,建立了百名翻译家名录,集聚了傅高义、顾彬、施寒微、狄伯杰等一批汉学家和重要译者,建设了一支初成规模的海外译者队伍、作者队伍。同时还组建国际编辑部,与罗马尼亚、德国、西班牙、匈牙利、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重要出版社签约成立了9家国际编辑部,采取双向联合出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选题策划质量,加强了中国图书在当地的营销,提高了本土化运作水平。文化传播有一条规律,通常是先在主流机构和主流人群中传播,再逐步影响一般机构和社会大众。中国文化“走出去”,还要瞄准海外著名高校、海外研究机构、海外汉语课堂这三类主流渠道。在这方面,中国出版集团首次在牛津大学设立“中国阅览室”,与哈佛-燕京学社联合出版学术丛书100多种,商务印书馆45个语种的《汉语图解词典》进入100多个国家汉语课堂,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通过出版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作为一名出版人,特别是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所应尽的职责与使命。在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我们将一直行进在出版的路上!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