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纪念艾特玛托夫诞辰90周年:“世界文化语境中的艾特玛托夫”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将艾特玛托夫主题文化周推向高潮

2018年12月14-15日,纪念艾特玛托夫诞辰90周年:“世界文化语境中的艾特玛托夫”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将艾特玛托夫主题文化周的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些立体丰富的活动包括12月8-15日在图书馆举办的“艾特玛托夫生平与创作图片展”, 13日晚在电影资料馆吉尔吉斯电影日放映的《白轮船》,学校电影周放映的《第一位老师》和《母亲-大地》,14日晚在金茂威斯汀大饭店上海合作组织举办的吉尔吉斯斯坦文化日艾特玛托夫诞辰90周年纪念晚会。

图片1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协办。会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会见了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萝扎•奥通巴耶娃(Roza Otunbayeva)、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乌谢诺夫(Azamat Usenov)、艾特玛托夫国际基金会会长、艾特玛托夫之子埃尔达尔·艾特玛托夫(Eldar Aitmatov),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岩、华文出版社社长宋志军、华文出版社丝路文化出版中心总经理杨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国交处副处长李贞实、文学院教授梁坤、吉尔吉斯著名电视主持人、话剧《查密莉雅》制作人阿索尔·莫尔多克玛托娃(Assol Moldokmatuowa)、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随员艾扎达·纳尔阔吉耶娃(Aizada Narkozieva)一起参加了会见。会见三方在纪念艾特玛托夫的同时,就中吉文化交流、教育与出版合作等问题亲切地交换了意见,并互赠礼品。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梁坤教授向艾特玛托夫之子艾利达尔艾特玛托夫赠送自己的著作

开幕式于上午9时在国学馆报告厅举行。出席开幕式的除了参加会见的全体人员,还有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艾扎达·苏巴阔若耶娃(Aizada Subakojoeva)、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乌克兰等8个国家驻华使馆的代表。来自中国、吉尔吉斯、俄罗斯的几代学者、翻译家、作家、话剧《查密莉雅》剧组的演职人员100多位嘉宾汇聚一堂,共同纪念艾特玛托夫诞辰90周年。

图片5

开幕式由文学院院长陈剑澜主持。他对国内外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本次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在此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庆祝友谊,纪念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艾特玛托夫。

图片6

刘伟校长首先致辞,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高度评价了艾特玛托夫的文学成就,简要介绍了中国翻译、出版、研究艾特玛托夫的成果,并从全人类发展的层面阐述了艾特玛托夫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意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对中吉友好交流的促进意义。

图片7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萝扎•奥通巴耶娃随后发表了长篇致辞。她认为艾特玛托夫是一个可以联结所有人的作家,他的所有作品都为世界上丰富的、多元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作为外交家,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给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小国在世界上赢得一席之地。同时,她还高度评价了中吉文化交流,赞赏中国在吉尔吉斯学生培养方面的贡献。

图片8

吉尔吉斯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乌谢诺夫在致辞中对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本次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并为会议在自己曾经学习10年的母校举办感到高兴和自豪。他高度评价杰出的作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艾特玛托夫给我们留下的丰富的精神遗产。艾特玛托夫的著作已被翻译成世界176种语言,并在128个国家出版,发行量超过1亿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也为艾特玛托夫作品的出版做出了贡献。他认为本次会议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先生的“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中吉两国在科学文化领域的联系,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讨论艾特玛托夫精神遗产、提升其人文价值、保持其道德准则的平台。

图片9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艾特玛托夫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梳理了艾特玛托夫作品被介绍到中国的历程。同时,他还论及中吉两国共有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对艾特玛托夫创作的深刻影响。

图片10

新书发布会首先播放了由文学院学生制作的精彩视频,展示了吉尔吉斯文化和中国出版集团“丝路文库”项目取得的成就。随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致辞,介绍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文化出版领域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并隆重推出华文出版社新鲜出炉的六部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中译本:《传说与童话》,文论集《文学与艺术》,长篇小说《断头台》和《崩塌的山岳》,中、短篇小说集《成吉思汗的白云》、《永别了,古利萨雷》。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随后,出版方代表李岩、宋志军社长、杨平总经理和译者代表谷兴亚、金美玲、陈学迅老师一起为前总统奥通巴耶娃、大使乌谢诺夫、刘伟校长、陈剑澜院长、作家之子艾利达尔·艾特玛托夫、玛纳斯吉尔吉斯土耳其大学土耳其部主任莱利·乌库巴耶娃以及与会嘉宾赠送了新书。

图片15

远道而来的吉尔吉斯艺术家献上了根据艾特玛托夫作品改编的话剧《查密莉雅》,演出精彩而富有感染力,视听背景优美动人,极好地展现了艾特玛托夫作品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图片16

会议间歇,吉尔吉斯前总统奥通巴耶娃和大使乌谢诺夫、作家之子艾利达尔·艾特玛托夫、上合组织副秘书长艾扎达·苏巴阔若耶娃(Aizada Subakojoeva)一行在陈剑澜院长、梁坤教授、阿地里研究员的陪同下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参观了艾特玛托夫生平与创作图片展。

在接下来的大会论坛上,蒙古族作家郭雪波以《艾特玛托夫的睿哲和忧伤》为题,介绍了艾特玛托夫对中国文学及自己创作的影响。因故未能到会的吉尔吉斯阿克马塔利耶夫·阿布德尔达让(Abdyldajan Akmataliev)院士的论文《艾特玛托夫的一部未面世的作品》由“玛纳斯”吉尔吉斯土耳其大学土耳其部主任莱利·乌库巴耶娃(Laili Ukubaeva)教授代为宣读。论文对中篇小说《长笛和土地》未能发表的原因作了一些推测和结论。俄罗斯喀山国立大学哈吉普·米涅古洛夫(Хатип Миннегулов)教授的《成吉思·艾特玛托夫与鞑靼人》在鞑靼精神文化背景下考察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强调了其与母系家族的关系,同时也提到鞑靼人与中国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关系。他的演讲以向会议主办方赠书结束。

图片17

(郭雪波发言)

图片18

(莱利·乌库巴耶娃发言)

图片19

(哈吉普·米涅古洛夫发言)

梁坤教授以《艾特玛托夫的启示录情结与俄罗斯宇宙论》为题阐述了艾特玛托夫后期作品中通过死亡书写反思人类生存与命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关于罪与罚的结构模式,显示出俄罗斯东正教末世论的色彩,和以费奥多罗夫为代表的俄罗斯宇宙论具有同构关系。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既是预言,也是寓言。我们今天纪念艾特玛托夫,就是要唤起更多的人倾听他的警世之言,使他不致如书中人物,再次遭遇卡珊德拉一样的命运。

图片20

(梁坤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论述了民间传说在艾特玛托夫文学创作中的特殊意义,并指出其作品在主题和结构上共有的几个类型特征,阐释其多重意义和价值。中央民族大学胡振华教授以《成吉思·艾特玛托夫永记我们心间》为题讲述了自己为中吉文化交流所做的工作,深情忆及与作家和吉方友好人士的交往。

图片21

(陈岗龙教授发言) 

图片22

(胡振华教授发言)

莱利·乌库巴耶娃教授在《成吉思·艾特玛托夫的艺术审美观》中认为,成吉思·艾特玛托夫不仅仅是文学大师,也是伟大的政论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学审美思想以其原创性和广泛的文学审美问题而区别于其他作家。只有深入研究他的文学审美思想,我们才能找到打开他文学世界的正确钥匙,才能全面和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哲学思想。艾特玛托夫的思想世界包容了人类生活的不同方面,形成了广泛、深刻和综合的空间,这些思想无法统一地归到一个框架中。发言结束后,她向以梁坤教授为代表的会议主办方赠送礼物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片23

(莱利·乌库巴耶娃向主办方致谢)

15日上午首先进行了三个分论坛的发言,与会学者围绕艾特玛托夫的思想和与创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紧张密集的探讨。

第一分论坛的主题为“艾特玛托夫的创作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侯玮红研究员和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刘锟教授主持。来自新疆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所的马克来克教授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探讨了艾特玛托夫作品对人本质问题和善恶观的思考,从劳动、爱以及浩然之气三个方面概括了作家珍视人的终极价值的创作理念;中国人民大学的余丹博士剖析了作家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崩塌的山岳》中所提出的当代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危机及其复杂性,指出作家的深刻预见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金美玲从星球思维的内涵和来源入手,以艾特玛托夫各时期创作文本为依托分析了作家所关注的星球问题——这一世界面临的永恒问题及其迫切性和现代价值;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名扬博士深入考证、论述和探讨了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中的民间神话因素的功能、来源和文化诗学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候玮红研究员从思想内涵、神话思维及象征意蕴等方面介绍了自己关于作家后期重要长篇小说《卡珊德拉印记》的研究成果;黑龙江大学的刘锟教授分析了《断头台》中的福音书文本,从西方人文化中的基督学问题开始,通过对艾特玛托夫作品中对有关基督教义和理念的不同阐释的分析,论述并指出作家宗教哲学观的本质内涵及其与费尔巴哈宗教观本质上的相关性。

第二分论坛的主题为“艾特玛托夫与中国”,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罗斯文艺》杂志主编夏忠宪和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何云波教授主持。夏忠宪教授回顾了《俄罗斯文艺》发表艾特玛托夫作品的背景及历程,概括了《俄罗斯文艺》在艾特玛托夫研究领域刊发文章的特点:翻译与研究兼顾,关注现实意义,关注作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桥梁作用。何云波教授在《论艾特玛托夫的当代意义》中认为,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在地方性、民族性、苏俄性、世界性之间,具有一种巨大的张力,也为我们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教授通过研究中国外国文学史教材中关于艾特玛托夫的书写,揭示艾特玛托夫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及其巨大的文学魅力和世界价值。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朱静宇教授从精神内核和艺术表现两个层面具体阐释了艾特玛托夫对张炜创作的影响。新疆电视台编译中心买买提图尔干·库尔满编辑梳理并总结了中国中小学和高校教科书中艾特玛托夫作品的编选情况及在高等院校研究艾特玛托夫方面获得的成果和特点。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李雪教授认为,受艾特玛托夫影响的作家大多喜欢发掘底层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富有浓郁的人道主义激情。

第三分论坛主题为“世界文化语境中的艾特玛托夫”,由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亚丁和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文艺》杂志副编审张晓东主持。刘亚丁教授分析了的作家的几部主要作品,认为艾特玛托夫是满怀人道主义情怀的时代的记录者和预言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在《作为知识分子的艾特玛托夫的多重身份与世界历史影响》一文中认为,艾特玛托夫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人民知识分子、民族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三重合一的思想家。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托汗·依萨克研究员以《第一位老师》为例,通过人物和题材分析总结了艾特玛托夫关于民族教育的思想。新疆大学陈学迅教授主要关注艾特玛托夫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独特的文学道路,探讨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助理研究员王晓宇通过寻找普拉东诺夫与艾特玛托夫作品中俄国殖民主义的蛛丝马迹,看到作家笔下人物对于本民族记忆的不同态度。新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岳文侠讲师分析了英语世界里艾特玛托夫先后经历的“人道主义者”、“美学革新者”、“改革支持者”与“民族国际主义者”的形象建构历程。

大会论坛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教授主持,吉尔吉斯国家科学院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语言与文学研究所所长伊萨耶娃·努尔金娜(Yisaeva Nurzina)教授阐释了艾特玛托夫作品中习俗和仪式的文艺性,并分析了民间教育传统的起源,认为其已成为作家创作不可分割的部分。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谷兴亚教授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阅读翻译作家作品的历程,认为作家对“善与恶”的斗争的描写很有现实意义。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语言与文学研究所艾努拉·卡德尔曼别托娃(Ainura Kadyrmanbetova)教授分析了《白轮船》的情节结构,认为作家在小说中运用民间口头创作的情节技巧、传说《手指男孩》的思想—审美功能。南开大学文学院王志耕教授以《“寻找人身上的人”:艾特玛托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为题,比较分析了两位伟大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认为都是对日渐衰败的现实的最高显现。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史锦秀教授认为艾特玛托夫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带着鲜明的民族特征走向世界,面向人类。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传承英雄史诗《玛纳斯》的文化基因,将民族传统与人类文化精华相结合的结果。广东肇庆学院文学院陈爱香教授探讨了池田大作与艾特玛托夫两位作家的异同:他们在探索人类的生态伦理问题上成了同路人,但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上,池田大作比较倚重人类悲悯苍生之情;而艾特玛托夫则偏重表现动物的灵性。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俄罗斯专家波奇卡廖夫(А.А. Бочкарев)和刘铁妹副教授以《彰显人文情怀,关照文化等值——根据成吉思·艾特玛托夫中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第一位老师>的精神文化分析》为题分析了作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并认为其在作家创作中有重要地位。

闭幕式由联合国驻华办事处代表别科夫·若马尔特(Ormonbekov Joomart)主持。首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专门委员会(外交部)委员、前驻吉尔吉斯、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先生致辞,他高度评价了艾特玛托夫作品对一代人的启迪和激励意义,也对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作了回顾和展望。随后,哈萨克族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作家》原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以“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为题详细分析了作家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艾特玛托夫国际基金会会长、作家之子艾利达尔·艾特玛托夫在致辞中认为在作家诞辰90周年之际举行本次大会,具有特别的意义,艾特玛托夫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将产生持久的影响。

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阿达诺夫(Rakhman Adanov)在致辞中表示相信,这次纪念世界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活动会加强中吉两国在人文领域的合作。最后,为出色地举办了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国际交流处的师生表达诚挚的感谢,并代表大使馆,特别感谢文学院的梁坤教授,她为这次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梁坤教授对大会作总结发言。她指出,中国、吉尔吉斯、俄罗斯的专家学者全方位多主题、纵横古今的讨论构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汇入了世界范围内称颂艾特玛托夫的大合唱。来自艾特玛托夫家乡的亲人、朋友、学者的到来和华文出版社推出的六本新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这对于推动中国学术界对艾特玛托夫的研究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国内对艾特玛托夫的研究有放缓的趋势,值得欣慰的是,年轻学人正在成长起来。新书和会议将艾特玛托夫的中译名改为“成吉思”,将有助于中国文化语境中读者对他的理解。让我们铭记艾特玛托夫,践行他的理念,用爱、善、尊重和宽容来书写一带一路上和平和友谊的篇章,这将是他获得永生的最好标志。

图片24

至此,纪念艾特玛托夫诞辰90周年主题文化周系列活动成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