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芳华》:借势电影做实做细图书营销

宋强(人民文学出版社)

1

《芳华》,严歌苓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导读信息:小说《芳华》是一部很严肃的文学作品,写得很高雅,叙述方式很高超,一般习惯了阅读现实主义小说的读者可能读起来会感觉有些“障碍”,而正是这“障碍”制造了阅读的“陌生化”效果,让小说读起来回味无穷。

导购建议:在宣传上与电影话题紧密结合,延伸营销。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自2017年12月15日上映以来,以每天1亿票房的成绩高歌猛进。同名小说《芳华》销量也迅速上涨,某网店1天就卖出3000册,截至目前,小说《芳华》已销售50万册。其实,小说《芳华》在2017年4月就出版了,在电影上映之前,销量已经超过10万册。电影上映前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充分利用电影带来的话题效应,借势营销,将它的销量推到新的高度。

在电影上映之前不断预热,在宣传上与电影话题紧密结合。在营销上,出版社没有仅仅从专业角度着手,而是充分利用电影话题,邀请重点媒体对小说作者严歌苓进行专访,在媒体报道上掀起第一轮热潮。在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期间,邀请作者严歌苓参加了多场活动,现场很多话题涉及到电影,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在上海书展签售期间,邀请著名学者陈思和与严歌苓进行对谈,现场座无虚席,这些活动都为《芳华》日后的销售热潮打下了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场活动的嘉宾发言为日后整理微信文案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之后,出版社还通过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节目,向听众介绍这部小说。

在电影点映期间第一时间写作电影与小说对比的文章。电影《芳华》在北大点映,出版社及时与活动主办方联系,争取到了几张电影票,组织策划部3人加上媒体记者1人一起观看了电影。回来后已经接近凌晨,立即写了一篇《电影〈芳华〉与小说的8个不同》的文章,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出后,阅读量突破5万。这篇文章同时贴在了豆瓣上的电影《芳华》页面,引起读者的关注。

电影《芳华》撤档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此时,出版社并没有加入热议之中,而是抓紧做好铺货、码堆工作。同时,马上出版海报封面的新版《芳华》,选用的是电影海报最令人关注的图片,一个穿着舞鞋和胶鞋的两只脚的画面。新版封面更让人把小说与电影连接在一起,随着电影话题的火热,小说的销量也节节攀升。因为电影撤档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豆瓣电影页面点击“想看”的人数高达几万人,这时出版社发布在上面的文章《电影〈芳华〉与小说的8个不同》成为影评一栏里最受关注的内容,甚至占据第一位,一直到现在。这篇文章的累计阅读量已达25万人次,“有用”点击量为2430个,回复数量高达190条。这篇文章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和豆瓣发布后,有数十个微信公众号联系授权转载,共同扩大了影响。

做好电影上映后的宣传。得知电影即将上映的消息后,出版社第一时间与天桥艺术中心中华电影院联系,共同组织了北京媒体首映专场活动。2017年12月15日下午,在京读书媒体记者约50人观看了巨幕版首映。之后,应上海媒体要求,出版社联系了朵云轩电影院,共同组织上海媒体前往观看。观看之后,出版社的媒体微信群对电影和原著小说展开热烈讨论,媒体记者对图书再次关注,很多纸媒做了整版、半版专题文章,各路新媒体也纷纷转载出版社提供的内容。

顺势,出版社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如《严歌苓:我为什么写〈芳华〉》《〈芳华〉原著比电影更颠覆》《严歌苓〈芳华〉原著试读:“找刘峰”》《严歌苓专访:〈芳华〉最深地触到了人性最痛的痛点》等文章,很多微信公众号予以转载。其中《严歌苓:我为什么写〈芳华〉》在官微阅读量超过20万,新华网、十点读书和各地书城微信公众号也都进行了转载,十点读书转载后阅读量高达80万以上,有效地扩大了图书《芳华》的宣传。同时,还在“一个人的书单”公号上发布了《电影〈芳华〉中的音乐(全)》《〈芳华〉小说结局:刘峰、何小萍终究没有成为男女朋友》等文章,《电影〈芳华〉中的音乐(全)》阅读量高达60万,点赞数4558次,留言285条,同时被新华网等十余个微信公众号转载。此外,还在知乎平台制造话题,以严歌苓的文章来回答关于《芳华》的问题。新媒体的传播力度得到充分显现。

由于《芳华》图书的销售势头迅猛,出版社紧急加印了10万册,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我国的阅读环境下,阅读某本书是需要契机的,希望电影带来的社会话题,能够吸引观众从影院走向图书,从观影走向阅读,从而深入理解电影的内涵,享受文字阅读的魅力。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