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父亲的军装》在西安书市首发
7月28日,长篇纪实文学《父亲的军装》在西安书市首发。这部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背景的“非虚构”作品,第一次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军医在军队中的成长和蜕变,也第一次以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视角,讲述淞沪抗战的细节以及挺进大别山的细节。书的主角是现年103岁的徐成沄,抗战勋章获得者,徐静蕾的祖父。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这本刚刚出炉的新书讲述了“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关系”,相信它一定能够“用真实打动西安”。
“家园徐望”第一部《父亲的军装》,作者为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
该书为家族三部曲“家园徐望”的第一部。作者为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才女徐静蕾就是在他的培养下,写书法,考电影学院,后来在表演和导演方面尽展才华。以前,他的身份是徐静蕾的父亲,这一次,他更愿意介绍自己是徐成沄的儿子。
原本,他写作是想写自己的奋斗历程,后来,一次偶然聊天,发现已过百岁的父亲,开始愿意讲述自己曾经当国民党军医的经历了。多次听下来,他萌生了以父亲为主角写一本书的念头。于是,他一边记录父亲的回忆,一边到父亲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寻访,同时,也不忘去各地的档案馆查找资料。家族历史就这样慢慢呈现在他的面前,他的笔端。
徐子建(左一), 中间为书的主人公徐成沄,现年103岁,右一徐静蕾。
徐家是望族,家族产业曾在湖南湘潭盛极一时,后来,因祖辈经商失败,家族败落。抗日战争爆发后,家族中有11人先后参加抗战,军阶最高者为国民党陆军中将徐旨乾。
父亲徐成沄作为军医加入国民党部队,参加淞沪抗战,俘获日本军官,立有战功,蒋介石曾为此为他签署调令。不久,徐成沄因牵扯进“桃色事件”退出国民党。此后,参加共产党,挺进大别山,亲见赵锡田被俘,曾为刘伯承医治眼睛。解放后,他担任重庆市卫生系统的领导。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典上,他获得国家金质纪念章。
徐静蕾书法作品,祖父徐成沄抗战胜利后的诗作。
写作这本书的徐子建也已年过七十,从一岁左右父亲离开家,到三十多年后再重逢,他说自己对父亲所知甚少,通过这次书写,他走进了父亲战斗和生活的岁月,也走进了他的情感世界,更了解了他“一辈子没有在关键时刻说错过话”的自我保全的生活哲学。他用自己的阅历和体悟,忠实记录,使得全书史料扎实、情感节制,言有尽而意无穷。
与会嘉宾,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李修文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父亲的军装》有一种难得的质朴与真实,它的文字坦露出汪曾祺和沈从文之风,寥寥几笔,一个个人物就跃然纸上,而且每个人都深切地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让人感受到‘非虚构’的力量。”同时,李修文也真诚地说道:“我在读书中很多细节的时候,觉得它像一座微笑的神殿一样,绽放着日常生活和人性的光芒。这种日常生活的洪流和历史之间的比翼双飞,一直是我们中国叙事文学里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传统。而人的四射的光芒安慰着我们的一生,证明着我们活着的必要性。这本书从这个最终级意义上,赞美和肯定了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和意义,我觉得这也是我写作努力的方向。”
作者徐子建在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时说:“真实是回忆录的生命,实地探寻历史是我对读者应负的责任。”
《父亲的军装》,徐子建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父亲的军装》内容简介:
该书为家族三部曲“家园徐望”的第一部。作者为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主人公是徐静蕾的祖父徐成沄,现年103岁,曾获抗战勋章。
徐家家族产业曾在湖南湘潭盛极一时,后经商失败,家族败落。抗日战争爆发后,家族中有11人先后参加抗战。徐成沄作为军医加入国民党部队,参加淞沪抗战,立有战功,蒋介石曾签署嘉奖令。不久,徐成沄因牵扯进“桃色事件”退出国民党。此后,参加共产党,挺进大别山,亲见赵锡田被俘,曾为刘伯承医治眼睛。
作者在父亲和母亲口述的基础上,遍查两岸档案,寻访故地。全书史料扎实、情感节制,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