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小人书 大使命——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

新中国建立之后,连环画才真正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蓬勃发展起来,并广泛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当中。

连环画,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一位又一位画家在连环画的世界里铸就着自己的传奇。耳熟能详的有:沈尧伊、尤劲东、赵奇、吴冠英、高云……他们始终对连环画怀有深厚的感情,所绘制的经典作品一幅幅、一张张都深入人心。

近期将陆续推出“连环画名家联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大咖们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画家高云将近三十年的“笔墨演绎”,来看一看他与连环画之间发生的故事。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263

高云《锦绣江苏》

纸本125cm×250cm2012年

高云,1956年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连环画《罗伦赶考》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长生殿》等作品分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最高奖。在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中国画银奖、连环画铜奖、插图铜奖以及特别荣誉奖。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458

高云《霍小玉》内页

连环画20世纪80年代

灵魂深处的笔墨演绎

高云

在中国,像我这般年岁的人,多半都是看连环画长大的。记得小时候,一到放学,便揣上几分钱,一头钻进小书店,身子挤在小朋友中间,灵魂却迫不及待地融进了连环画。这份投入是一种享受,也是启蒙教育。真的要感谢连环画,在那个时代,是它默默地慰藉、丰富了那么多单调的心灵。

看连环画是享受,是快事,甚至还是一种浪漫。画连环画,对我而言,则功利得多,现实得多。我是奔着投入少、上马快、效益好去的。一张纸,一支笔,加上一瓶墨汁,全部投资仅此而已,对于一穷二白的我,这恐怕也是唯一能够选择的了。我企望着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身处山野,无师又无自通的资质,只能将薄纸蒙在印刷品上,一笔一画地临摹。于是,知道了贺友直、胡博综、戴敦邦、华三川、刘继卣……我有了追求的目标。回头想想,我与连环画,犹如患难之交,真诚相伴着,一晃同行了近三十年。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861

高云《霍小玉》内页

连环画20世纪80年代

《罗伦赶考》是个只有13幅的短篇连环画,描绘了明代学者罗伦在赶考途中拾到一只贵重玉镯时,宁可误考也要寻找失主归还失物的曲折过程,表现出他正直善良、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当时,我刚毕业半年,能应约为《连环画报》创作,是我一直期待的。我倾尽所学,折腾了一个多月。这套作品不仅在刊物上配文刊发,还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获了金奖。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1052

高云《罗伦赶考》内页

连环画20世纪80年代

一张画,一个静止的瞬间,所表达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需要作者带着情感,真诚地为观者提供足以勾起联想的“意境”,借画面具体景物提供视觉之外的一种感受。如《罗伦赶考》第7幅,借一弯月亮、空荡无人的石板桥以及远处沉睡的村镇营造夜深人静的氛围,只让主仆两人催马赶路,让读者联想到马踏石板的清晰声响,以求无声之声;第8幅,通过主妇腕上缺一镯,侍女掀帘携盆而进,表示已将镯连水泼掉,至于具体过程则留给读者去想象。

连环画开本小,人物开脸常不及手指盖大,主要依靠身段及手势来表达人物情绪。考虑到连环画要雅俗共赏,我没有选择陈老莲,而是借鉴了任伯年的画风。任伯年以卖画为生,从他作品的畅销,可见其有通俗的一面。我在人物衣纹处理及格调、气息上的追求和把握,都受到他不少的影响。我选择用传统白描作为表现形式,也是出自对生活的提炼。《罗伦赶考》从内容到主角都与我所偏爱的古典写实手法及个人气质接近,因此画起来较为顺手。我深深感到,能找到一个对路子的题材,无论从作者角度,还是从作品和出版者角度来看,都是一种幸运。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1530

高云《罗伦赶考》内页

连环画20世纪80年代

对连环画作者来说,创作古典题材时,借鉴和想象尤为重要。我吸取传统戏剧中的场景及“实物写意”法,一方面,画面场景都如舞台上的布景,把人物圈在中间,以求外轮廓的整体;另一方面,如提一盏灯就是晚上,持一根鞭子就表示骑在马上等。

如果说连环画中的“做戏”和情节是观察力、想象力的体现,那么作品质量的提高,只有依赖理论的指导和思维的升华了。既然中国画中的手卷是连环画的前身,用中国画理论指导连环画的创作,就显得不仅必要,而且自然了。基于此,我在创作《罗伦赶考》时,除把握住连环画的基本特性—— 画面的连续性和幅与幅之间的互相制约性外,便尽可能地把它当作中国画中的白描来画。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1842

高云《罗伦赶考》内页

连环画20世纪80年代

再谈谈我个人最满意的作品——《长生殿》。我当时花了约两年的时间进行创作。1987年以这件作品参加了全国连环画评奖,在投票中位列第一。由于没有在《连环画报》上发表,所以知道这件作品的人并不多。创作古典题材连环画时,画家不仅要继承借鉴古典绘画的表现方法,还必须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连环画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从服装到生活道具都考究一番,来不得半点马虎。当时,我特意跑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去收集资料,到西安实地考察,甚至到陕西各地寻找我心目中的杨贵妃形象。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2127

高云《长生殿》内页

连环画20世纪80年代

实话实说,在今天,我心爱的连环画难觅昔日辉煌。我想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读者、对孩子再尊重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连环画故事脚本基本上都是改编,不是原创内容,不够新鲜。第二,连环画的内容都是大人选择的,几乎不考虑孩子的需要。第三,在艺术表现上,画家习惯艺术、技巧上的比拼,对孩子能不能看懂则少有顾及。这三个原因,导致了连环画离孩子渐行渐远。徐悲鸿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所以要创作有温度的作品,首先就要做到心系、情系,要为孩子而创作。如果要重振连环画,就一定要以尊重小读者为前提。这一点不仅是对连环画,对我们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创作,也都是一个警醒。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2443

高云《长生殿》内页

连环画20世纪80年代

现在有两个现象,其一是少儿热衷于日本式卡通画,其二是中年人热购老版本的连环画。这是为什么?正常吗?两种现象,谁代表了发展方向?作为出版人,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理所当然,我们一定要发展民族连环画。对孩子们的喜好是堵好呢,还是应该疏导呢?有人欣喜地说,64开连环画的第二春就要来了。我真心希望如此,但我相信历史总是向前的,一切都将与时倶进。

本文节选自《中国美术》2019年第3期

《小人书大使命——连环画创作名家联谈》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