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为什么有的故事让人“细思极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在盖茨比未现身之时,关于他已经有许多“都市传说”:“像通往加拿大的地下管道之类都和他挂上钩,还有一个长期流传的谣言,说他根本不是住在一座房子里,而是住在一条船上,船看上去像座房子,并且沿着长岛海岸秘密地来回移动。”这种对于一个神秘人物的种种坊间传闻大概是都市传说中最温和的叙事文本,而更多的故事要想在民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则总是会带着些猎奇的、诡异的色彩。有时甚至完全是恐怖事件,给人留下“细思极恐”的阴影。

西方在2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对都市传说进行研究,最近出版的一本《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就是美国著名民俗学家扬·哈罗德·布鲁范德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曾任美国民俗学会(AFS)主席,陆续出版了多部都市传说的研究专著,被称为“都市传说先生”“民间侦探”。

742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书影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2001年,它以仿词典的形式,按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分列传说条目,系统并简明地介绍了数百种在全球流传的都市传说(如“男友之死”“钩子”“丢失的奶奶”)及其异文,考察了传说的历史、演变、深层主题(如暴行、婴儿、同性恋)等,也展示了不同学术流派的研究方法。

虽然以“鬼故事大全”的预设来阅读《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也无伤大雅,但在阅读时会发现,作者更大的野心在于对都市传说进行系统的学术整理,包括展示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都市传说呈现出的特点、某一个都市传说的具体的源起以及讲述中有了哪些异文、看似庞杂的都市传说该如何分类、以及有哪些故事因为在不同国家中都有流传而获得“母题”性质等等。

1

在布鲁范德之前,一些民俗学家就曾尝试对都市传说进行分类,戴维·巴肯将都市传说分为 “满足事件”、“挖苦事件”“恐怖故事”“不幸事件”“不同寻常事件”“群体知识”六类;贝尔在 《购物中心的旧式爱情:青年的人性程式》中,将都市传说划分为:被污染的食物、可怕的形象(如购物中心的绑匪、情人巷或汽车后座的杀手和下水道里的鳄鱼等故事)、犯罪、身体里的异物以及其他的医疗恐怖、不幸的宠物、名人等类别。

布鲁范德曾在1993年的《婴儿列车》一书中首次发布他的“都市传说类型索引”,在这本《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中,这一类型索引再次被修订扩充。他将都市传说分为汽车,动物,恐怖,意外事故,性和丑闻,犯罪,商业和职业,政府、军事和社会,名人,以及学院十大类别。

这些类别涉及都市传说的叙事文本、对象、情绪、领域等多种维度,各个类别之间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交叉,正如围绕着汽车的传说也有可能是恐怖的,与动物、性、犯罪、名人相关的传说,或是一场描述意外事故的传说等。这种情况下,“布氏索引”的分类法更强调一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具体的故事则千差万别。

以动物为例,都市传说中很大一部分的动物是家养宠物,它们辅助讲述着一个个离奇的故事,如“被噎着的杜宾犬”,其故事文本是:一位女士买了只狗,这只狗被噎着了。于是她带它去看了兽医,兽医说:“一会儿它就会把卡在喉咙里的东西咳出来。”于是她回家了,两个小时之后狗咳出了四根手指。她上了楼,看到有血从卫生间的门下面渗出来,然而卫生间的门是锁着的。她报了警。警察破门而入,看到一个被咬掉四根手指的窃贼正在卫生间里!

有趣的是,都市传说中,人总是绝对的主人公。不同于中国的动物,比如北方民间信奉的“四大仙儿”能够化身为人兴风作浪,获得强大的灵力。都市传说中的动物被刻画成寄生于或污染了食物(如“可口可乐中的老鼠”“肯德基油炸鼠”和“黑麦面包中的老鼠”),甚或是人体(如地蜈蚣的故事、“头发里的蜘蛛”和“体内蛇”)的形象。后者或许是很多漫画和电影的灵感来源。“动物的报复”分类下,动物也并没有获得主体性,比如“炸药狗”“炸药兔”之类,动物本来是被猎人绑上炸药用来侵害别人,但却阴差阳错使作恶的人遭到报应。

2

在对都市传说进行分类时,中国学者魏泉首次以“真实性”作为分类标准。她将自己近十年搜集到的校园传说按照真实性的标准,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确有其人其事的传说,有其事无其人的传说和凭空编造的鬼故事。

布鲁范德也指出,那些缺少情节的谣言、八卦、假消息之类虽然与都市传说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但从学术上而言它们并非同一文类。一般来说,都市传说的情境经常被设置在当代社会背景之中,被当作真实的某种经历来讲述,包含着不同寻常的情节,真实信念的元素以及或明或暗的寓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叙事文类,作为故事的“都市传说”并不必苛求其是否实有其事。

布鲁范德更在意的似乎是某一个文本始见于何处、或者是故事原型是什么,比如“艾滋病玛丽”这一故事类别,大致的文本是女子与陌生的男子相遇并共度一段时光以后,男子在某一天醒来时发现浴室的玻璃上惊悚地写着一行话:“欢迎来到艾滋病的奇妙世界”。布鲁范德研究认为:“这个现代传说的原型是19世纪一个复仇的女人在敌国的军队中传播性病,到了1990年以后,这个传说中的女性形态差不多都被‘艾滋病玛丽’所取代。”而被多次演绎、已经成为我们最熟悉的恐怖桥段的“床里的尸体”,如《美国恐怖故事:旅馆》中,就有鬼魂藏在床垫里面的桥段。布鲁范德认为:“从1991年至1992年,床里的尸体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传说,1988年和1989年的新闻报道了在酒店房间里发现尸体的真实事件……现代传说似乎有着自己的生命,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类似事件报道的影响。”

都市传说在流传中已经成为了“集体创作”的产物,即便有原型,大部分已经丧失了其本来的面目,而其因为作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传播属性,使其经常与“谣传”只有一线之隔,以“盗肾”这一传说主题为例,布鲁范德认为“盗肾”是“身体零部件的谣言和传说”这一母题的表现方式之一,与“吸血鬼传说”“木乃伊传说”“血祭诽谤”等统归于这一类,其背后都有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施爱东在《盗肾传说、割肾谣言与守阈叙事》中写道:“如果我们将笼统的割肾传闻区分为都市传说( 盗肾传说) 和恐慌谣言( 割肾谣言) ,就会发现都市传说基本遵循自然传播规律,有相对稳定的爆发周期,而恐慌谣言却往往由一些不可预期的恶性事件所引爆,因而具有非周期性的特点。都市传说与恐慌谣言是一种相生互动的关系,传说一旦遭遇可供联想的恶性事件,马上可以转化成谣言。”由此可知,虽然西方学者们如布鲁范德尝试条分缕析地、客观地书写都市传说,但这些传说在流传中常常是失序甚至失控的。

很多历史上大的风波常起于青萍之末,都市传说在历史中有时会是引发一场大风波的导火索,《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就写了这场席卷全国的风波起于1768年初春,德清慈相寺几个贫穷潦倒的和尚因为嫉妒附近一座观音殿的香火旺盛,散布谣言说有石匠在观音殿附近“作法埋丧”,几个月后人人自危,认为只要自己哪怕一根头发落到别人手里,自己都会被施加邪术摄取魂魄。在清末的反洋教运动中,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被描述是来中国“采生折割”的——他们会盗取中国人的肢体,由此掀起大规模的抵制洋人的运动。某一个传闻之所以能在一个时代流行起来,一定是直接或间接地迎合了这个时代流行的社会、文化心态或价值观念,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希望或恐惧。

3

当然,在无数的都市传说中,也不是每一个都可以成为爆款,能够有如上文所述的、掀起一场社会运动的作用。从流传到现在的、最为大众所知的都市传说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常常具有以下的几个素质:首先是一定能够引起情感的激荡,如让人感到恐怖、觉得满足猎奇的欲望或单纯觉得搞笑;其次是作为短故事的都市传奇一定要讲究言简意赅,且有让人难以预测的反转;最后,讲述的故事需要易于让人理解和共情。

有的都市传说因为如上的特点格外突出而成为“爆款”。比如布鲁范德的另外一部作品《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中点题的“消失的搭车客”,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男子夜晚偶遇要求搭车的美丽女孩,嘘寒问暖间,甚至好心将衣服披在她身上,第二天再去寻找她时却被告知这个女孩早已去世,不信邪的男子在寻找女孩时最终发现自己的衣服披在一块墓碑上,这里葬着的正是那晚遇到的女孩。这个故事在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的版本,故事中的悬疑和反转色彩让它成为最受欢迎的都市传说之一。

除了上述的“神反转”,也有的传说则会塑造一个惊悚的形象,比如“裂口女”,布鲁范德在“笑脸帮派”词条中写道:“谣言称英国足球帮派的小流氓常常恐吓孩子,帮派成员可能会在孩子嘴上割一个大口子,再踢打孩子们的肚子,孩子们一尖叫,就会形成一个奇怪的笑脸。这些帮派有时候被称作‘切尔西笑脸人’。1989年出现的‘笑脸帮派’谣言的原型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杀人狂传说。当2003年左右这些故事流传到欧洲大陆的时候,袭击者被说成是种族帮派,他们经常让女士从强奸和微笑中做出选择,这里的微笑说的就是这个同样的可怕的割伤犯罪。”由此,裂口女、笑脸帮派与割脸男、小丑等形象都有相似的性质,虽然是笑脸,但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痛苦的这种情感张力也让这个形象具有母题的性质。

《都市传说百科全书》中也记载了许多对都市传说的研究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的研究,以后者为例,社会学家加里·艾伦·法恩列举了四种传统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它们也同样适用于民俗学:(1)印象管理与演述;(2)群体动力学与民俗群体的创造;(3)社会控制与社会冲突;(4)国家建设与社会变革。法恩认为,都市传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现代的、西方的工业化社会的问题和经济环境”,“至少在理论上有影响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力量”。法恩研究的传说主题包括“乱交的啦啦队队长”“艾滋病玛丽”“肯德基油炸鼠”、可乐传说等等。法恩认为,这种叙述“处于一种结构的包围之中”,他也认为,传播的环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学校、团队成员、友谊以及年纪。他还描述了女孩群体中单个故事版本的简单传播与男性群体中多种故事版本的复杂传播之间的对比情况。

另一位社会学家桑迪·霍布斯采用了一种不同的社会学(或社会心理学)方法,对当代传说“缺乏恰当的定义”做出了回应。他指出,就涉及的心理过程来说,传说的讲述“对讲述者而言,是他或她行为的一部分,对听众而言,则是他或她所处环境的一部分”。霍布斯针对传说的真实或虚假(在定义时经常提到的一方面)进行了观察,认为一个“好”故事可能会以牺牲“真实”为代价。

4

在词条“都市传说的戏仿”中,布鲁范德写道:“20世纪80、90年代,越来越多的公众认识到都市传说是现代民间叙事的一种类型,这为都市传说的戏仿提供了沃土。成功的戏仿取决于受众对于征引素材的熟悉程度,因此这些现代传说的戏仿作品的存在,是其作为一种公认的民俗文类的成熟的明显标志。”

由此,民俗学家们认为,都市传说能够走出其口耳相传的、仅仅作为茶余饭后猎奇的小故事的形式,溢出到小说、电影、漫画,在各种题材之间被征引和演绎。

比如都市传说中关于动物和人的关系的故事,以词条“蚂蚁或白蚁侵入体内”中呈现的:“一些穴居昆虫会进入了某人的石膏绷带中。在种情况中,当石膏被移除后,人们发现了大量的虫子,从而解释了为什么石膏下的皮肤会剧烈瘙痒。在后一种情况中,一个孩子可能会控制不住地尖叫并挠自己的头,最终将叉子刺在自己的两眼之间,从伤口中涌出许多蚂蚁。在一个版本中,一个女人在死亡谷沙漠中迷路了,被营救之后,她却在医院里不停地挠脸。她被监禁起来,以防抓伤自己。在她神秘死亡后,医务人员发现大群蚂蚁寄生在她的身体里,它们正在她的皮肤下吃出一条路来。”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日本的漫画家伊藤润二在自己的漫画中描述的让人头皮发麻的、给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不适的内容。

还有“下水道里的鱼”的都市传奇,故事中,纽约市的孩子们从佛罗里达买鳄鱼宠物幼崽回家。当鳄鱼长得太大而令人不适时,许多鳄鱼就会被孩子的父母丢进马桶冲走。数以百计的小型两栖动物在下水道系统中成长、交配和繁育,由于缺乏阳光照射,它们中的大多数变成了白色。虽然故事有许多荒诞不经之处,但却被作家和艺术家们看中:在1963年的一部严肃小说(托马斯·品钦的《V》)中、在1974年的儿童书(彼得·利普曼的《大逃亡》)中、在1980年的恐怖电影《大鳄鱼》以及在1993年的现代艺术装置中,都有体现。

责任编辑:陈晓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