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个洞窟,3000多身彩塑,5万多平方米壁画,前后经历11个朝代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何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敦煌这座庞大的艺术宝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日前推出的关于敦煌的通识读物《了不起的敦煌》给出了答案。
九大主题串联
注重图文关系与知识点梳理
作为《了不起的敦煌》一书的责任编辑,三联书店学术分社编辑钟韵介绍说,该书是巫鸿、荣新江、顾春芳、郑炳林等知名敦煌学者联手打造的多角度、全景式敦煌读本。“可以说,这本书是让一群最懂敦煌的人来讲述敦煌。”
全书围绕历史地理、物质生活、艺术文化、美学鉴赏、文物保护等多个角度,专设重返、回望、探索、供养、波澜、观摩、想象、聆听、穿越九大主题,每个主题都浓墨重彩地展开了敦煌的某个重要面向。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立体呈现敦煌独特的人文历史生境,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敦煌历史文化的兴衰演变;下半部分以美学艺术为主题,深入剖析了敦煌石窟建筑、彩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总体艺术。
为了讲清楚关于敦煌的重要知识点,《了不起的敦煌》在编辑上格外注重图文关系与知识点的梳理。全书有一套特别的辅文系统,不仅有大量的图片、表格、地图,将文字表述充分地图像化、现场化,还有随处可见的“小盒子”式注释,能够像弹幕一样,帮助读者在阅读中随时消化正文出现的陌生知识点。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为了讲清楚关于敦煌的重要问题,还专门设置了10张“专题图解”页面和26个重点洞窟的展开细读。“专题图解”页面的每一个话题都紧扣书中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力求用图解的方式把问题讲透、讲明白。
探索媒介融合
从音频课到实体书的路径
2021年前后,三联书店旗下知识服务平台“中读”开发了精品音频课《了不起的敦煌》,这门课程也逐渐成为“中读”的头牌产品,自上线以来播放量超过100万。然而,音频课并不是三联书店的终极目标,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以音频启发读者,使之对图书产生更大兴趣。而这时候,作为“知识金字塔顶端”的图书就该登场了。
钟韵介绍说,《了不起的敦煌》便由“中读”同名音频课而来。从音频课改换为图书,如果只是将原本线性声音加工为落在纸面上的文字,其实谈不上是一种有效的迭代升级。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补充原音频不便呈现的内容。在编辑过程中,三联书店格外注重视觉问题:一方面,用各种图解式说明,细致讲清问题;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将内容与图片相对应。全书有400余帧插图,大部分是敦煌研究院提供的高清彩图,还有不少敦煌文书图片,来自国际敦煌项目(IDP)的数据库。
此外,为了展示敦煌的方方面面,纸质版图书还增补了两个原音频课中没有的章节,将敦煌学术研究与敦煌保护的历程纳入整个图书结构,从而成为全景式读本。
事实上,这种从音频到图书的联合生产方式,是三联书店近些年来专注探索的一条高质量内容生产之路。2020年出版的《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便是首个从三联书店“中读”音频课转成图书的产物,随后出版的《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与今年年初出版的《了不起的世界文明:找寻世界十大考古遗迹》等,都采取了同样的编辑思路和定位,即跳脱出专业学术的语境,抓住关键问题,为更广大的读者找到融通的表达方式,以唤起更多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