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名家谈”系列讲座第五讲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历史陈列馆开讲。日本成城大学教授陈力卫主讲:“翻译与‘近代化’:日本从朱子学到西洋学的转向”。
本次讲座内容涉及日本自明治时期开始的近代化进程中,翻译所起的作用。明治时期是日本“师夷长技”,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时期,也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翻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何要翻译?翻译什么?如何翻译?翻译又带来了怎样的思想变革?陈力卫以这几个问题为经,从翻译角度梳理并勾画出日本近代史的轮廓。
陈力卫表示,在历史上日本与中国的长期交往中,从翻译角度,中日文之间有着有趣的“东往”“东来”现象。早期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很大,很多中文字词“东往”进入日语;而日本译介西方思想制度等比中国早,不少典籍则是经日文本再译为中文,又形成了语言的“东来”。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在语词的流动中清晰可见。
讲座结束后,陈力卫就听众和读者提出的问题,如“封建”一词的“东往”又“东来”,日本学术图书向外译介情况等,与现场读者深入互动,并为购书读者签名。
主讲人陈力卫任教于日本成城大学经济学部,在日语史、中日语言交流史方面多有建树。著有《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2019年)、《近代知识的翻译与传播》(2019年)、《日本语史概说》(合著,2010年)、《和制汉语的形成与发展》(2001)等,译有《翻译与近代日本》(2024)、《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2018)、《风土》(2006年)等。
翻译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也正是以翻译为媒,介绍引进当代具有定评的世界各国学术名著,助力文明和文化的相互激荡。2024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至1000种。“汉译名著名家谈”系列讲座正是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为基础,邀请“汉译名著”相关译者、顾问等专家学者作为主讲的系列文化讲座,兼具知识性、文化性、普及性,格局大,视野阔,助力全民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