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 | 集团领导 | 重要文件 | 组织结构 | 集团成员 | 大事记 | 企业文化 | 党群工作 | 文件下载

中版青年荐中版书

2020年第四期

发布日期:2020-12-25   新闻来源: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商务《道德经新鉴》

《道德经新鉴》

周新民 著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对传统文化“优秀性”和文化自信的思考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王婷婷

拿到周新民先生的《道德经新鉴》时,心中充满了欣喜与困惑。欣喜的是这部专著无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们当中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因此对这些思想的挖掘和弘扬是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价值不言而喻;困惑的是“新鉴”二字。《道德经》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其深邃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已经被研究了两千多年的思想巨著,这里的“新鉴”究竟“新”在哪里?

经过阅读和体会,我发现这部专著确有其“与众不同”。一是不同于一般的《道德经》注释解析类读物。它突破了以往对《道德经》研究侧重于文本注释或聚焦于学理层面探讨的局限,从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出发,将老子思想融入到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紧迫性、症结性的问题中,融入到了解决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充分展现出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二是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文化类读物。它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向前迈出了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重要一步,它紧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深入挖掘了老子思想的道德价值,就国家和个人层面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考与建议,充分展现出老子思想的明德内涵。三是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修身类读物。它不仅仅是对个人层面修身养性、立身立业的系列启鉴,更是对国家层面、领导者核心能力层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政治伦理思想的整体阐发,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贤良干部、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了道德滋养,充分展现出老子思想的文化价值。

我想,正是这三点“与众不同”使得《道德经新鉴》得以推陈出新,在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创作实践中,实现了老子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老子思想的时代价值、明德内涵和文化价值再次被世人所看到、所感知、所认同。

美术《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就是江山》

刘继卣陈玉先等

连环画出版社

凝聚时代记忆展现奋斗历程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秦臻

连环画《人民就是江山》体量较大,重点突出“人民”二字。选材涉及的人物,既有人民公仆、英雄模范、科学家、体育健儿,也有普通百姓,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不同行业的建设者们的辉煌成就及感人事迹。

回顾历史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通过细细的品读这些渐渐要在记忆中模糊的榜样和人物,他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崇高的事迹又在我脑海里显现。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人民是艺术的欣赏者,也是艺术的创造者。脱离了人民,艺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是艺术生命永葆青春的活水源头。艺术若要与人民产生共鸣,就必须经得起人民的鉴赏和评判,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我想这是我们出版工作者的初心,也是做精品主题出版的图书的动力。

文学《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美]埃德加•斯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坚定红色信仰 弘扬长征精神

人民音乐出版社 王珍

1936年6月至10月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面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为一名西方新闻记者,斯诺努力探求中国革命发展的背景、过程及原因。当他怀着敬畏之心来到了延安及周边地区,他逐渐意识到这里有一种“不平凡”的思想武器,有着一批誓死忠诚、刚毅不阿的中国红军青年。他用这本纪实作品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着全中国,照耀着全世界。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信仰在革命年代是如此重要。共产党辗转于各个战场时,信仰支撑着他们同舟共济,浴血奋战。共产党在爬雪山、过草地、过沼泽中弹尽粮绝,信仰支撑着他们精神抖擞,战胜一切困难!回顾红军革命的峥嵘岁月,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忠诚祖国和人民,发扬长征精神,在担当历练中进步,在尽责尽心中成长,不负青春之韶华,努力做一个有爱心、有梦想、有行动的新时代先锋!

百科《科技创新:中国未来30年强国之路》

《科技创新:中国未来30年强国之路》

陈劲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

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 凌荷

陈劲教授在《科技创新:中国未来30年强国之路》一书中,聚焦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一重大战略,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内外分析、中外对比、定性研究与定量计算结合,既分析总结可资借鉴的他国科技强国建设实践经验,又立足本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理论体系,探寻中国未来30年强国之路。对于我国建设科技创新的理论探索、政策设计和实践行动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同时对产业、企业、个人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身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赶超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名翻译工作人员,我深刻感受到,翻译工作不但需要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积累丰富的翻译经验,更需要勇于突破传统翻译的局限,创新运用信息化技术,才能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满足全天候定制化等客户需求。因此,翻译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积极调整工作方式,努力学习运用术语库、计算机辅助翻译等新的技术,不断提高翻译速度和翻译质量。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上,需要每个行业、每个人的不断努力、开拓创新。唯有从我做起,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让创新的源泉不断迸发,我们的复兴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东方《论学三部曲》

《北大授课》《台湾论学》《境外演讲》

余秋雨 著

东方出版中心

我赞颂后浪

东方出版中心 唐君宇

早些时候,人文学者余秋雨赞扬过后浪,他怒赞华晨宇“挖掘了生命的内在节奏,挖掘得非常昂扬,非常多变,而且自己全部进入创作状态,是相当好的歌唱演员”。这次发言引起热议,被网友评论“破了次元壁”。他还说希望自己能够和年轻人的生活连在一起。年过七旬,他怎么就能活得如此自在轻盈?

千禧年之交,余秋雨完成了一次万里远行。他横跨东西方,寻访四大文明古国,在不同人种、语言的环境下,用中国人的视野理智地看世界,包括最终回到祖国大地上的那种激动,2020年了,依然能感染我们。旅程的最后,余秋雨先生在尼泊尔的一个小山村,生发出对中华文化的思考。于是,他奔赴联合国,从纽约到香港,从新加坡到澳门,谈论中华文化和文明冲突论。这便是“论学三部曲”中的《境外演讲》。“论学三部曲”讲述对中华文化的再认识和再发现,还囊括了《台湾论学》《北大授课》。每一部都反映了余秋雨老师的一段旅程,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化为生动优美的文字,让中国文化的浪漫,从纸页间溢出,给你个大大的满怀。

余秋雨笃信:中国文化的前途取决于年轻的创造者,既然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那么年轻人的品行、力量、眼界、气度、心态,将是中国文化的未来。论学三部曲,是给后浪们,更是给中华文化的未来。

现代《起风了》

《起风了》

[日]堀辰雄 著

现代出版社

欣赏珍惜简单的幸福时光

新华书店总店 张璐莎

日本昭和初期,感觉派作家堀辰雄的中篇小说《起风了》取材作者真实经历,描写男主人公在山子疗养,与未婚妻节子二人共同在病痛之中寻觅生的幸福而又不得不一起面对死亡的故事。这部发人深省的小说中既流露着对幸福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自我的反思、对爱情的忠贞。

小说没有华丽辞藻,却将读者带往一个到处飘着淡淡的回忆气息的山谷里。在山子每天默默地陪着节子,给予对方力量,简单的生活中充满着满足,散发着生命存在的能量。“我们的火车,一路翻阅了数不清的山川,沿着深河溪谷蜿蜒飞驰,又穿越满是葡萄园的高地,逐渐奔向了山岳地带。在这仿佛无休无止地攀爬高地期间,天空变得愈发低垂,方才还像是被锁成一团的乌云,不知不觉已开始分散开来,几乎像压在我们头顶”……我身临其境般地在看着这个走向注定的故事,感受到她化成了记忆力的一阵风。幸福可以使快乐,但也可以使淡淡的忧伤。平静的文字描述,潜移默化的心理刻画,温婉流畅、静而有力。反观自己的生活,总觉时常忙碌,却忙而无序,自我存在感、价值感不高。看完《起风了》,心里忽而平静了许多,应努力保持一种平和富足的心态,懂得欣赏和珍惜每一天。

民主法制《文艺的距离》

《文艺的距离》

梁晓声 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梁晓声眼中的文艺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张婷

在著名作家梁晓声看来,大众接受好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艺来接受的。这些年,梁晓声扎进文艺研究的厚土里,探讨中国各时期的文艺现象,写就《文艺的距离》。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代表人物,梁晓声一直在以自己的创作节奏观察生活,体会现实,捕捉时代的变化带给个人和生活的新特质。政论文和杂文是他的重要写作路径,像《文艺的距离》这样的“非小说”,在他的创作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少。这部作品是梁晓声几十年来关于中国文艺思考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中国文艺研究的宏观纵论,也是一部古今中外的比较之学,更是一部解剖文学与艺术发展的沉思录。

文人情怀与文化情怀让梁晓声的文字充满暖意,但却从未让他迷失掉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在他看来:“文艺的任务不管是枪还是橄榄枝,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性能达到的高度,不仅反映现实,还要对现实保持清醒的洞察。”人文关怀与洞察现实的结合是这本《文艺的距离》的写作分寸和说服力,也是梁晓声致敬文艺的深情所在,这体现了一位作家的使命感。我们依然可以从梁晓声一贯犀利而又冷静的笔触中找到他对文艺发展的冷静思考,感受到他对社会生态的关切。

《文艺的距离》一书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彰显着梁晓声深沉的人文情怀。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开启一场徜徉于近代、现代、国内、国外文艺的思考之旅,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文艺,感受到它的宽度与广度。

【往期回顾】

 中版青年荐中版书2020年第二期

 中版青年荐中版书2020年第三期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