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坚守和传承

《中华民国史》出版座谈会现场

都说历史学术类著作很难叫好又叫座,然而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却打破了这一“魔咒”,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收获了广泛的社会效益。这套丛书四十载出版征程历经风雨,凝聚着三代学者和出版人的不懈努力,以其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沉淀,向世人真实全面地再现了民国历史全景,让我们走进那个远去的时代,以近距离的视角客观全面地了解民国历史。

皇皇三部巨著 再现民国历史全景

以展现中华民国重大历史进程、重要人物活动和大事备览为主体,整体反映民国历史全貌的一部民国通史——《中华民国史》,历经四十载编纂,终于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由中华书局一次性推出。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主任李静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介绍,本套丛书总计2100万字,继承了中国古代修史传统的写法,以纪传、编年为主要形式,分为《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三部,详细记述了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年间的历史。

1971年,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将民国史研究列入国家出版规划;1973年,中华书局决定启动出版《中华民国史》;2010年年底,《中华民国史》全面交稿;2011年,《中华民国史》顺利出版,这期间跨越了将近半个世纪,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是中华书局接手该项目的编辑们却从未停歇,他们兢兢业业、坚守职责,既有前辈出版人的努力,更有年轻一代的付出。

其中,《中华民国史》是民国兴亡的历史长卷。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该部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十六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八卷,八册)选取民国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写人物简传;《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十二卷,十二册)则充分吸取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为取材原则,围绕民国时期各阶段统治政权的活动这一中心,逐年、逐月、逐日并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编排190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纪事范围既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方面,还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甚至天灾地变等社会生活层面。

殷殷厚重史学 引发学界热烈讨论

作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社科院重点研究课题、学术精品工程项目的《中华民国史》,既是民国史学科的奠基之作,也是代表了国内民国史研究水准的代表性论著。该套丛书的集结出版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认为《中华民国史》是民国史学界几代学人辛勤努力的结晶,既有利于民国史学界的继续深入研究,也有助于社会各界对民国史的正确了解和认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评价说:“这一套《中华民国史》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史学界出版的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用这样长的时间编写这样一套书,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的积淀,也是在现在这个习惯于高速度的时代应该提倡的一种踏实的学术精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则称:“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包括《中华民国史》这部著作的诞生,这也体现了学术的品格、追求和境界,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了又一座学术的丰碑,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中华书局原编审陈铮说:“中华民国史的时限,上至清史,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民国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段历史研究的空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任汪朝光看来,这套《中华民国史》既是能够代表目前民国史研究水准的著作,也是民国史学科走向成熟的代表性著作。而作为本套丛书作者之一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也认为该套丛书是从客观描述、科学分析的角度记录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中华民国史》的编辑出版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中华书局的编辑们一直以做学术的态度来做出版的理念,他们有自己的历史承担和价值追求,他们有“学术”的能力,但却一直为别人的学术,甘愿站在台后。对他们来说,编辑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志向,一种坚守,一种传承,秉持为“中华崛起而印书”的使命与时代同行。著名历史学者余英时先生在为中华书局成立一百周年的题字中这样写道:“清末以来,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危而未倾,中华书局在以往百年中之努力与有功焉。”

漫漫出版征程 彰显出版者使命

说《中华民国史》是一部呕心力作一点也不夸张。在中国出版史上,很少有哪一部书像《中华民国史》这样“马拉松”式的持续出版近四十年。

四十载时光荏苒,接手该项目的编辑们也由青年变壮年,壮年变老年,青丝变白发,唯一不变的仍是那颗心、那份情、那份坚守和执著。

李静告诉记者,自中华书局承担《中华民国史》的出版项目之日起,书局对于该项目的出版一直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即便是在没有任何出版补贴的情况下,该项目仍一直坚持进行着,这期间经历了出版行业不景气、作者的学术研究取向发生变化等各种突发情况,进而导致作者未能如期交稿和规划中的卷册未能如期出版,中华书局都采取了最大限度的妥协和配合。2009年,随着辛亥革命百年的即将到来,中华书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任汪朝光协商,决定对已经出版的《中华民国史》部分进行修订,空缺部分补齐,由汪朝光负责安排作者交稿及稿件统筹工作。终于在2010年年底《中华民国史》实现了全面交稿,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出版,中华书局采取“循环作业”的方式,将统稿、编稿、校稿等出版流程纳入统一的大流程,定期定时召开项目协调会,以解决编辑出版流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得这套书终于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赶在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之前顺利出版发行。

《中华民国史》责任编辑之一欧阳红是在2005年接触该项目的,当时老编审陈铮已经退休。陈铮是最早接触《中华民国史》出版工作的编辑之一,也是近代史编辑室原主任。他对欧阳红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几十年没有完成,希望你们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完、做好。而在《中华民国史》另一位责任编辑张荣国看来,《中华民国史》的全套出版不仅仅意味着对学界的回馈,更体现着出版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中华民国史》的一次性推出,不仅仅是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先贤,更是对已故作者以及学术界的完满交代。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指出,《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对于总结历史、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鉴往知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专家观点

这部《中华民国史》共三十六册、2100万字,是迄今为止出版规模最大的民国史料,代表了大陆学术界研究的最高成果和水平,也代表了出版界的最高水平。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 刘伯根

《中华民国史》是中华民国史研究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界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它是国内首部以《中华民国史》冠名的多卷本著作,是国内民国史研究水准的代表性论著。

——中华书局总经理 李岩

中华民国史研究在这三十年来取得的进展在中国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史学的发展过程中,这部书的出版是一件大事,对研究中国史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金冲及

《中华民国史》的研究、撰写和出版对于建立中华民国史这门学科的意义极大,对于推动海峡两岸,以及世界各地有关中华民国史的研究意义极大。

——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海鹏

对于这样一段历史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摆脱狭隘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做出令人信服的具有开放性和范式意义的成果,这是很不容易的。将来研究这段史学史的学者,应当重重地写上一笔。

——中国社会社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 耿云志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晚清史,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重点已经转换成民国史。这是非常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拐点,我个人感觉大体可以从中华民国史编写任务的确定作为一个标志。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李文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