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一号工程”在山东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道口社区农家书屋里,孩子与大人们在静心读书。朱烨洋 摄

四月的齐鲁大地,一派生机盎然;四月的齐鲁大地,处处书香浓郁。

沐着齐风鲁韵,《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翻山越岭,夜宿海岛,深入走访了20多个农家书屋。每到一处书屋,都与图书管理员“聊”书,与当地农民“侃”书。

6天的长途跋涉,6天的不停“聊”、“侃”,让记者真切感受到,农家书屋工程这一新闻出版的“一号惠民工程”,正在山东农村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一个个书屋正在成为山东农村文化的新地标、农民读书的好场所。山东农村的文化味儿也因农家书屋的全覆盖而日益浓厚。

服务之中见“精神”

79岁的王永和老人家住潍坊市奎文区道口社区,他身体硬朗,喜欢书法。有时间的时候,王永和会骑着自行车赶5里路到农家书屋来看看书,写写毛笔字。在农家书屋旁边的文化活动室里,他指着墙上几幅书法作品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我写的,来这里既能看书,又能写写字画个画,还有伴儿,挺好的。”能有这样的晚年生活,王永和觉得非常欣慰。

道口社区农家书屋只有四五十平方米,建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大院里,书屋旁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设施。据管理员刘芙蓉介绍,这几年道口社区农家书屋累计投入达20多万元,配置了书屋基础设施和电脑、图书、光盘等,与全省农家书屋管理系统联网。除了每周四为整理图书时间不开放外,每天都敞开大门迎接读者,而且还会根据农时节气和天气变化调整开放时间。在服务方面,道口社区也下了很大工夫,为年老的村民提供送书上门服务;针对本地区农民工多的现状,还将服务半径延伸到农民工。此外,书屋还开设热线,村民可以随时打电话向图书管理人员预约和借阅图书。

这只是山东农家书屋建设强化服务的一个缩影。“随着工程的深入,农家书屋建设内涵不断深化,作用越来越大。农家书屋不仅在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创收能力,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上作用明显,而且把着眼点放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满足群众多方面多样性的需要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谈及此,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宿华如是说。

为了让书屋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宿华说:“今年省财政又拨付农家书屋专项奖励资金3000万元,我们计划利用这批资金,指导各市对这两年建设的1.5万个农家书屋进行更新提升,这项工作已列入山东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12件实事之一,对媒体和群众做出了郑重承诺。”

建设之中探“新路”

章丘市张官村在数字化书屋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头,在农家书屋的一角,摆放着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里有一个大宝库,通过这个集农业科技视频播放、下载、存储于一体的数字设备,可以免费下载丰富的节目源。据管理员袁静介绍,这个设备的受欢迎程度比光盘要好得多,很多老百姓也纷纷购置,里面的视频资源永远免费,售后服务、操作培训等均由合作公司免费提供。据了解,这套设备还将进一步升级,捆绑几家视频网站,提供包括农业技术类、休闲娱乐等多样化视频。目前,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正在对这种模式进行论证,为后期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探路。

寿光市菜都社区是个人口集中的大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的面积就有近5000平方米,其中有2000平方米是用于文化活动的,农家书屋的面积达到了200平方米,这在农家书屋里面算是条件非常好的了,不仅仅是面积大,各种硬件设施也都很完备。据农家书屋管理员孙秋香介绍,这个农家书屋目前的总投资额达到了100万元,有2万余册政治、历史、农业科技、法律、文学等各类图书,50多种报刊和100多套电子音像制品。

在菜都社区的电子阅览室里,村民王国安正在电脑前查阅资料,“这里的电脑安装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查看全国各地蔬菜批发市场的菜价,我家主要种的是生姜,你看,输入‘生姜’就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批发价格了。”他边说边为记者做起了示范。除了农业科技信息,这个平台还提供其他的文化娱乐节目,王国安平时没事儿就喜欢来这里看看电影或小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数字书屋建设方面,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近年来加大了规划和建设力度。据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树国介绍,初步计划先试点建设1000个,成熟后在全省推开。

活动之中催“热读”

“最初,没多少人来书屋,我们就想办法先搞其他文化活动聚人气儿,只有人来了书屋才会用起来。”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梁玉华说。的确,当记者走进潍城区文化活动大院时,一群大妈们正在广场上伴着录音机里的音乐跳着广场舞,走进大楼,村民看书的看书,唱戏的唱戏,各有所乐。“如果只有一个书屋,恐怕很难吸引到这么多人来,一到农闲季节,这里就特别热闹,村民也愿意到书屋来看书、借书,书屋也就火起来了。”梁玉华说。

图书管理员孙艳一见到与记者一同到农家书屋的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教奎,就向他申请再配置些图书。据介绍,目前,这个社区农家书屋共有7类、6100余册图书,年前刚刚充实了2000多册。孙艳说,村民经常反映儿童图书和养殖类的图书太少。为更好服务农村学生,这个书屋推出了“四点半书屋”活动。根据村民意见和调查,潍城区发现大部分学校下午4点半放学,很多孩子放学后无处可去,特别是农忙季节更是矛盾突出,因此便借助农家书屋人流量大的优势,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孩子利用农家书屋看书学习、照顾辅导,既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的作用。同时,还规定周末为少年儿童阅读日,邀请了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辅导和引导农民子女阅读、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这些做法不仅拢住了孩子的心,更增加了农民对农家书屋的亲切感和参与感。

同样,记者在青岛市市南区的“新市民书屋”、城阳区的“新市民家园”也看到,这些书屋几乎每天、每周都会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多了,书屋使用率自然高了。

5年来,山东在农家书屋建设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如“诸城社区化建设”、“青岛益民书屋3+2”、“东营加大投入全覆盖”等。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对山东农家书屋建设有了更多的体会与认识。“三多”现象恐怕是体会最深的:一是农家书屋多,建成了6万余个;二是特色书屋多,像“道德书屋”、“知心书屋”、“爱心书屋”、“扶贫书屋”等,还有一些以企业或个人名字命名的书屋;三是社会捐建多,如“冯德英书屋”,就是著名作家冯德英把省政府颁给他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奖金30万元全部拿出来,购书2万余册,在自己的家乡——威海乳山市的15个镇(街道)建了15个书屋。5年来,社会各界捐建款物已达4亿多元。

告别山东,在回京的飞机上,记者脑海中仍不时浮现出一幕幕在农家书屋采访的感人镜头。于是,随手写下“小诗”一首,记录下这次难忘的“山东农家书屋纪行”:

“小小书屋建村间,农民阅读乐无边;你借我还常往来,风雨无阻倍感怀。发家致富不用愁,日耕夜读两相投;书中自有发展术,畅想未来走新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