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免费午餐”:以善引善 涓流成河

用微博给7万贫困学生送饭

“试点学校”的招牌是方校长用村民家收集来的木条,花了好几天时间亲手做的。

刚刚入选中央电视台十大慈善人物的记者邓飞,推出了他的第一本书《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在书封上,邓飞向读者汇报:截至2013年11月,“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已募集7000多万元善款,参与者突破一千万,为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328所学校7万名学生供应了超过1000万人次的午餐。并推动国家每年投入160亿元改善乡村儿童营养。民政部这样评价“免费午餐”项目:这种源自草根、蓬勃而起,最终影响国家决策的公益行动,在中国公益史上尚属首次。

这个慈善奇迹是怎样造就的呢?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借助了新兴的社交媒体。邓飞发现无论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的观念有多大的分歧,对孩子的爱可以联合几乎所有的国人,孩子就是中国人最大的公约数。

邓飞和朋友们在微博上展现了贫困山区儿童的困境,再通过微博连接传统媒体,进行持续深入的报道,让“免费午餐”家喻户晓,加上各种网络捐款手段凝聚分散的力量,帮助捐款细水长流。每一笔开支也都在微博公开,让捐款人看见。“免费午餐”还意外获取一个崭新的自传播模式——大多数的网友捐款后,往往会在微博上贴出捐款截图、内心感受等,较容易影响关注者们转发、评论或效仿捐款,在各自的圈子里持续滚动,生生不息。

“免费午餐”被普遍评价为微公益的开创者,“微”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微薄的公益传播,二是倡导一顿午餐3元钱,降低慈善门槛,人人可为。

“我承认在微博上发起免费午餐,一开始就是一股倔强之气,想把事搞大,让孩子有饭吃。”按照邓飞以前做深度调查的做法,把事情搞大主要揭露阴暗面、促人愤怒,压迫有关方面有所改变。但是这次,邓飞发现了另外的力量:柔软的力量、透明的力量、联合的力量。邓飞借助一位网友的话说:“在我们身体里有三个男孩,一个温暖且善良,一个尖锐又刻薄,一个愤怒而悲伤。”“免费午餐”以善引善,唤醒了很多人心里的第一个男孩,涓流成河,温润大地。

书摘

第一家“免费午餐”学校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记录了一场从零开始的民间公益,涉及到公益活动如何持续、如何接受监督的方方面面。为了方便在有限的篇幅中阅读,本报将分散在书中的“第一家免费午餐试点学校”沙坝小学的故事编辑在一起,给所有想投身民间慈善事业的人一个简略的参考。

寻找第一所合作学校

2011年3月24日晚,我在宿舍里发出一条微博:“明天去贵州一悬崖下的乡村小区,当地学生无午餐,每天中午喝凉水充饥。我们将尝试在该校建一个食堂,推动中国贫困山区的免费午餐计划。”

在贵州,我们看到的所有小学都没有食堂,而因为路途遥远,大多数孩子都不能回家吃饭,只能在教室里趴着睡觉,或在校外小商店里买一些零食充饥。

但,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可以合作的学校。两天了,我们需要考虑回程,这一次可能是无功而返。

这时,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是黔西县沙坝小学的校长方坤友,学校里的支教老师在微博上看到我们来到黔西调查孩子饥饿问题,他要和我见面。两小时后,他一身汗水地站在我们面前,四十多岁,身材瘦小,脸色苍白,诚恳却坚决地请我们去他的学校看看。

山路颠簸,路边是几百米的峡谷,一条河流蜿蜒流淌,对面山崖几乎呈90度,如同刀削,极为峻峭。两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学校。远山连绵,山上有梨树,开满了白色的花。学校小,但有围墙,村民们在校园里闲坐聊天,校长带着我们观赏一些植物——他带着学生从山上挖来很多小树苗,试图美化校园。校园里还有一个铁笼子,养着两只红腹锦鸡,村民捡来的,送校长,校长没杀了吃,而是供孩子们观赏。

他显然是一个很用心、细致的校长。

不久,方校长带来一个小女孩,说是这个学校成绩最好却家庭最贫困的孩子。校长说,她患有肺结核,但没有去治疗。校长说她父亲也是一名肺结核患者,家里没钱同时应付两个病人。这个农村家庭不得已采取的策略是,先送父亲去医院,等待治好后去打工,回来再接孩子去医院接受治疗。

我们告诉校长,我们来帮助她治病,并将在他的学校开始做午餐。几分钟后,这个女孩的照片放到我的新浪微博上,很快就有人表示要送她去医院。一名网友承诺帮她治病并提供她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我一看,是一个叫孔维的演员。我拿着手机给校长看,他目瞪口呆,连连称奇,老师们围了上来,说这太不可思议了。

其他朋友继续留在贵州山区展开进一步调查,我则赶紧回到城市里去筹钱,有了钱才能开餐。

我突然想起美国诗人狄金森的一首短诗: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2万元滚雪球

4月1日,沙坝小学传来了一份午餐资金预算表,第一个月就需要将近5万元,收到的2万元只能维持两个星期。我想,再不济,我就只做这个学校,能帮到100个孩子也是胜利。

校长腾空了一名老师的宿舍,做了一个简易食堂,架口大铁锅做饭,并在乡村招聘了两名阿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两名厨师将尽快前往医院接受健康体检,学校也将为食堂申请卫生许可证。

要开饭了。在领了一个崭新的不锈钢饭盒后,8岁男孩陈兴安走到盛饭菜的阿姨面前,得到了一份米饭、一个煮鸡蛋、一勺酸菜炒肉、一勺烧土豆,一勺白菜汤,双层饭盒被塞得满满的。

回到座位上,他和几个小伙伴围坐在一起,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可孩子们始终没有去动饭盒中的鸡蛋。“鸡蛋揣起来。”陈兴安向伙伴们喊道。听他这么一说,其余孩子赶紧将鸡蛋放进衣兜,还腾出一只吃饭的手,紧紧地护着衣兜,生怕鸡蛋掉在地上或被别人抢了去。

我们猛打猛冲,开头似乎并不难。接下来真正考验我们的是“免费午餐”的成本、安全和流程控制。

我的伙伴胡益华律师从北京赶来,他带来了一份合作协议,规定我们和学校的权责:我们定期给学校打款,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组织全校做饭,并负责食品安全。

午饭后,在沙坝小学的教室里,我们和校长、老师们商量,作出如下决定:

一、就地取材。大米和油盐等去镇上购买,但蔬菜、鸡蛋和肉类就在学校周边村庄采购,就地取材确保食材新鲜和安全。

二、师生同食。老师和学生一起吃饭,这既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补偿,也是将老师和孩子们温柔捆绑,这样饭菜也不会太差,更减少食品安全事故。

三、厨师必须在当地乡村聘请,我们来支付工资。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亲朋好友的孩子都在学校里,本村厨师可能较多维护乡村和孩子,而不是外来校长。

四、整个运行过程中,校长要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我提议吸纳乡村的老干部和老党员监督“免费午餐”。我们上门去拜访这些老人,说社会现在需要他们发挥余热,邀请这些乡村精英组建“免费午餐”监督小组,请他们出面负责照看自己的孩子,赋予他们定期查阅学校账本和询问校长午餐进展情况的权力,形成第三方力量。

没有什么指导,就凭着这些常识,我们意外建立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控制体系,有力保护了行动。

2011年4月2日,我写下这一条微博:邓飞联合全国500名记者发起“中国乡村免费午餐计划”,旨在募集资金,为中国乡村儿童提供午餐,解决校园饥饿问题。21时30分,“免费午餐”官方微博发出第一条微博,贴出捐款的账号信息,呼吁大家捐赠,并且实时公布捐款。

窝在睡袋里,我们亲眼看到这条微博像火一样不停蔓延扩散,点燃了这个湿冷的雨夜。很快,我们就筹到了数万元。

除了午餐孩子们还需要什么?

2011年10月,我们决定重回贵州沙坝小学。自4月2日以来,作为全国第一家“免费午餐”学校,沙坝小学的一百多个孩子告别了中午喝凉水充饥的日子,吃上热腾腾的午饭,但我们也在思考:除了午餐,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还需要什么?这一次,我们要给他们带去图书和维生素。

9月底,1530本图书和配套的标准化书柜、阅读桌椅运进学校,老师们按照要求把图书室的墙壁进行粉刷,照明也做了改善。

孩子们抱起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一个蹲在地上,抱着字典在看的小姑娘令我们好奇。别的孩子都在看童话、漫画,她为什么要看字典呢?小姑娘说,她没有字典,上语文课的时候遇到很多生字都不认识,现在图书室里有了字典,她要赶快查一下。

饭后,我们在沙坝小学校门围墙上看见了几块约30厘米高的木条,每根木条写上一字,连起来就是:“中国第一家‘免费午餐’试点学校”。老师们说,这是方校长在村民家收集了木条,花了好几天时间亲手做的。我们一念,心里有了某些庄严。

被微博改变的乡村

2012年2月26日,贵阳,夜雨迷离。

我和孔维等伙伴要回到“免费午餐”第一家学校,用镜头做一部纪录片,展示一年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回到原点,考虑我们新的未来。

微博帮助这个学校发生着各种奇妙变化。

起初,老师们笨拙打字,觉得很麻烦,也不知道如何和外界交流。一次,他们在微博上说他们想得到一台钢琴,让孩子听听钢琴的优美。我直接@秦海璐,当时她参演的《钢的琴》,很受欢迎,秦很爽快表示愿意捐一台琴,但遭到一些网友反对,称对乡村孩子太纵容。另外一些网友则反驳他们,钢琴是孩子们的正当要求,是政府没提供,我们应该羞愧,而不是指责孩子们要求太多。

令老师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学校微博,并主动提出各种帮助。一条联络外界的信息通道开始形成,互动频繁。沙坝小学坚持每天公布账目,让社会可以看见。

邻村一个学校将被撤并,一批学生将进入沙坝小学,他们回家路途更加遥远,求学必将艰辛。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宿舍。校长带着我们察看了一片麦田,他也想在这里盖一栋二层小楼来解决师生们的住宿问题。

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了乡村。在外的多年辛劳,让他们身患多种疾病或者遭遇工伤,不得不回家休养身体。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康晓光曾演讲说,中国农民工作为劳动力,而不是作为人进入城市。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就赶他们回乡村,生老病死由农村承担,城市则享受一切成果。城市发展撕裂和摧毁了中国乡村,制造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无数问题——我们需要歉疚。

深以为然。

依靠互联网,我们尝试建立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体系,并帮助一个乡村对接县城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社区,村民可以获取稳定订单,安心生产,而县城居民得到安全、价格适宜的农产品,实现双赢。

乡村已经凋零,但唯一积聚人气的是乡村学校,我们设想利用学校,建立远程视频帮助农民获取专业养殖种植技术,而学校图书馆则可以增加农村专业书籍,或者为村民开办夜校,让他们掌握知识更好地脱贫致富。

后记:2013年12月21日,沙坝小学校长方坤友应邀在《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的新书发布会上发言,方校长说,“免费午餐”除了让孩子吃饱饭以外,还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孩子更爱学习,更讲卫生。他还当众表态,准备在沙坝小学去年发生火灾的坡上种树,让那愿望树成为一片林。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