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客观 辩证 韧性——《出版《出版沉思录》是如何讲好四川故事的

1

《出版沉思录·振兴之路》,何志勇 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128.00元

何志勇同志寄来了他的新作《出版沉思录》,要我为其写一篇书评。这本书是讲四川出版故事的。他是有资格讲四川出版故事的,因为他先是在成都一所大学出版社任职社长,后又到省新闻出版局任职副局长,再后来又任职四川出版集团总编辑,任职四川期刊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一直到任职新华文轩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言以蔽之,自大学毕业起,他的职业生涯都在四川这个大省的出版发行战线上,而且很快就一直处在领导或领军人物的核心岗位上。他要我为他的新作写书评,我没有过硬的理由推脱掉,因为他和我是中央党校第17期中青班(一年制)六支部的同学。而在六支部,我俩分在第一小组,我是组长,他是副组长。我们在一个班、一个支部、一个小组,朝夕相处,情同手足,整整学习生活了一年。并且,我走出校门后,也基本上一直在做新闻出版方面的工作,乃至离开一线工作岗位以后,仍然服务于这个领域,怎么好回绝呢? 在撰写序言或者书评文章的问题上,我一直奉行这么一个原则,不答应则已,一旦答应就不能放弃承诺,直到写出的东西能够交差为止。下面就是关于阅读志勇同志这本书的有感而发。

一,客观地追溯历史,梳理历史,成为他沉思的第一步,也是沉思的基础。

志勇同志实际上用了两个章节(第一章、第二章)讲述了四川出版业辉煌的1980年代与独特的改革之路。关于1980年代的辉煌,四川率先突破了“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的三化方针,开始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四川出版业的运作空间;率先实行专业化发展,人民社一分为九,大大地扩张了四川出版生产力的外延,大批的精品力作,比如老作家、老专家、老教授的“近作系列”和鲁郭茅巴等的“选题系列”特别耀眼,相继推出“农村多种经营”丛书,中医的“医学丛书”,被誉为金钥匙的“小图书馆”丛书纷纷登场,且经济效益显著。特别是“走向未来”丛书,风靡全国,波及国外,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系列启蒙读物。

关于独特的改革之路。先是四川出版集团的闪亮登场,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型文化企业,与省新闻出版局实行政企分开。接着,又因为出版集团与省局领导之间交叉任职,及出版社有了自主权,又无所适从诸多矛盾难以调和,悄然落幕。到了2003年12月20日,在中央和省里两级集团化建设的大形势下,经过认真的筹备工作,作为事业性质的,包括十多家出版单位的四川出版集团又被动性地再次成立。尽管也采取了成员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竞聘上岗,集团引导编辑出好书的突破性的尝试,也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好书问世,但总体上没有实质性改革,延缓了四川出版发展的进程。

从四川发行领域看,四川省新华书店在已成立的集团基础上,经中央和省里批准同意设立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30号,文轩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股正式挂牌上市。它在全国推行的业务扩张战略进展很快,业绩凸现;在文轩公司与四川出版集团眼前契机与长远诉求交织在一起,内卷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最终促成了2010年9月9日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公司的诞生,取得了难得的整合成效。当然也包含着一些基础性的矛盾的处理不当,比如蕴含着下游吃掉上游的事实,一直到2015年12月份。

总的看,作者对四川出版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川出版业的改革开放史的叙述、描述、分析是比较客观准确的。说他客观准确,至少有三个要素。其一,这一种客观性把四川出版业、四川出版发行业的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说清楚了;其二,这种客观性,把四川出版的改革开放史的形成不同阶段的内因、外因,上因、下因说清楚了;其三,这种客观性,也把不同阶段的积极方面和不理想方面都说清楚了,从而为他下一步的论述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参考。

二,在对出版发行业不同阶段划分的前提下或基础上,客观地认可四川出版业的总体落后,沉下来辩证地思考这种总体落后之因(这主要集中在第三章、第四章)。

作者是从四个方面来确认这种落后的。一是从出版产值、码洋、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来看,四川落后了:在全国32个省市区中排名26位(2015年),且与四川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差悬殊,没有一家一级的出版社;二是所属出版社在全国各类出版社排名中普遍落后,各社效益普遍较差;三是好书太少,影响力也小,好书出版的持续性、稳定性弱;四是出版社生存状态较差,出版地位从“战略核心”变为“边缘地带”,集团的管理从重结果变为管过程,考核指标与双效任务变为亏损额度的大小,职工和社会对集团的期望变成了失望、追问和反思。

追溯和反思总体落后的原因是痛苦的,又是必须的。导向事故重创四川出版,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多起问题事故,出版社每每被停业整顿,直到有出版社被直接撤销社号。这其中有经济压力下的饥不择食,有编审环节的把控不严,有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缺失等原因,而体制反复耽误了四川出版,则是更进一步的深层原因。主要还是过于看重集团的形式和结果,而忽视发展产业的实质和过程。几次组建集团,花时间、花功夫最多的工作是人事安排,是权力分配,反而对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重点不去考虑。而一次又一次的集团重组,对出版业的专业性、专注性造成了事实上的损害及削弱。四次体制改革好像是大手笔、大动作,其实理论上过于超前,方案上过于理想,操作上过于粗陋,还有教材争斗的消耗。四川出版集团和文轩公司各有几招打压对方,还有观念陈旧制约四川出版。还有管理错位弱化了四川出版,文化冲突造成的傲慢与偏见,发行思维导致了出版地位不高,发行管理导致了出版活力不足等问题。

就第三章、第四章总的分析看,这种沉思是通过辩证思维实现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辩证法促使他能够沉下去,思出来。其一,这种辩证性体现在其使用的比较方法上。“四个判断标准”都是以同类型单位在一起,以可比性为原则的。如此这般,你的落后结论就有了比较可靠的参照性,你能够度量出自己的差距多大;其二,正是这种量的比较,才促成了你关于长期落后子结论的形成,这又体现出了质和量的辩证法;其三,看重集团的形式及影响,忽视了集团的实质追求及微观基础。这实际显示了作者对形式和内容辩证范畴的娴熟运用。至于对文化冲突问题的分析,认为它实际上是对实物逻辑关系的一种颠倒,对出版发行规律的一种违背,这抓住了辩证法规律性的精髓。

三,正是在客观梳理改革历史,辩证分析落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抓紧四川出版启航的目标,并设计了四川出版韧性改革、建设出版强省的实际步骤与措施。

作者说,他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其他形态文化产业做得好的省市,往往出版产业都表现突出,反之,出版产业做得不好的省市,其他形态的文化产业往往也做得不好。这其实是在为振兴四川出版,回归到遵循发展规律的轨道上做铺垫。出版不只是决定发行,而且他在总体上是文化的基础、源头与皈依,所以文轩公司补齐出版的短板的战略选择定位,绝对是正确的,必要的。解决文轩发行强、出版弱的主要矛盾是首当其冲的。在这里作者关于出版单位做强做大做优的要求及非均衡战略的选择,都是十分理性的。振兴方案中关于振兴四川出版的两个阶段目标的设计也是科学的,包括放养、反哺、赛马机制等都是可行的。关于头脑风暴的文字,实际上仍在为回归出版、突出出版作论证,做辩护。作者提出的“四个立足于”:立足于现有体制、现有格局、现有人才和现有资源,提出的“三个没有”:图书发行业是积累效益的行业,没有选题资源的积累,没有作者资源的储备,没有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就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推出好书,十分在理和十分到位。作者对所谓“大手笔”“大改革”的否定性分析,对着眼点、着力点在书、社、人三要害的认识,关于回到常识才是正道的主张,都是其韧性改革的思想闪光点。

更多的闪光点,还在于对四川出版的五种优势及劣势的务实分析。学习兄弟集团也是注重他们的发展战略,没有在体制上多费劲,比如江西的“教材教辅保温暖,市场图书保发展,数字技术保未来,精品力作保品牌”值得用心借鉴。确立书、社、人振兴出版理念,标志在出好书,主体在出版社,出版社的关键则在于两种人:一是社长、总编辑,二是编辑骨干队伍的形成。两者都靠着赛马机制来遴选培养。看其业绩状况,出版单位一定要靠多出好书来追求经济效益,改变出版管理和考核的指挥棒。通过看数据比业绩赛马机制,来决定人员的职称、职务变动和薪酬升降。解决标准问题,不看规模看增量,关注评奖,更关注销量,当然也还有反哺出版,为出版社注入新的发展资金;还有解决资源问题,用好两个资源,提升内容聚集能力,解决路径问题,通过非平衡发展,实现整体跃进,解决协同问题,两个轮子一起转,解决队伍问题,坚持人才强社,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人才建设重心在基层,标准在业绩,关键在机制,方向在高端。

当我们把作者在本书上的文字分析功课大致做完以后,你就会比较充分地理解作者在任职期间,四川出版业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业绩亮眼,五年目标三年实现;读者认可,四川出版形象大为改观;地位提升,四川出版一路获得行业赞赏,出版影响力显著提升。你就会发现,文轩出版传媒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业绩,既是对四川出版已有成就优势的充分继承,又是对长期影响四川出版的劣势的坚决克服和有力纠正。你就能够发现,客观地追溯历史,辩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韧性地进行改革和发展,对于一个出版传媒集团的当家人与他的团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与不可或缺。目前,当我们全党都在学习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时候,不妨把四川出版业的改革开放史做一种辅助学习资料,同时也应该用心地写出全国性的出版改革开放史。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追求复兴,时不我待。

责任编辑:陈晓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