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莫言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10月,莫言《晚熟的人》出版不久,我浅浅读了一遍。前段时间,从北京参加一场文学活动回来后,又认真看完,不但有了全新的阅读感受,也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晚熟的人》由12个中短篇故事组成,其中大部分发生在莫言的家乡——高密“东北乡”。从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窥探到东北乡在不同时期的趣闻轶事。如,在独立营蹭电影时,农村青年常林与知识青年单雄飞的较量;借着莫言获奖的机会发了财,成立高密东北乡地龙文化公司的蒋二;一个似乎笑到最后的胜利者,睚眦必报的“斗士”武功;与“我”讨论阿尔巴尼亚老电影、对暗号的洗浴中心服务员;声称自己的作品《黑白驴》是“旷世杰作”的表弟宁赛叶;开通“红唇”“绿嘴”微信公众号,靠卖网络谣言赚钱的覃桂英……《晚熟的人》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变迁。
莫言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读他的小说,宛如看一场场有趣的电影或者话剧,满满的镜头感,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和生涩。读《晚熟的人》时,我再次被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邃的主题所征服,读起来很是轻松有趣。在书中,莫言将现实与幻想、历史与当下、个体与集体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也使得主题更加深刻、宽广,让我深切体会到魔幻与现实的碰撞融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晚熟的人》中的人物形形色色,铁匠老韩、邻居蒋二、“毒瓦斯”制造者常林、月刊编辑武英杰、“法拉利”范兰妮、村里曾经最漂亮的姑娘马秀美、“诗人”骗子金希普、老地主孙敬贤、小男孩马迎奥、村官张二昆和夏顺生、三婶顾双红……个个形象丰满而立体,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莫言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刻画,展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这些矛盾不仅体现在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上,也表现在具体人物的心理和行为上;彰显了个体在追求自我价值和实现个人梦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现实、与集体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是触网较早的作家,“莫言”“两块砖墨讯”这两个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多篇文章浏览量超过了10万+,我也是一期不落地看。莫言把网络时代的种种现象写入《晚熟的人》,塑造了一个在网络上游刃有余的“高参”、上百个水军的带头人——表妹覃桂英,借用她的话说“总之,网络能把人变成鬼,也能把鬼变成人。自从有了互联网,我觉得自己才真正地过上了人的生活……”尤其是看到她最后想卖给莫言的两条谣言,不禁让人深思。
当然,作为讲故事的好手,莫言在书中也埋下不少悬疑,让我们去挖掘、去联想:在《左镰》里,少年们在村南的池塘边欺负、侮辱傻瓜喜子时,是不是田奎领的头;在《贼指花》里,偷胡东年钱包的,到底是胡兰妮,还是武英杰;在《等待摩西》里,柳卫东失踪30年,是不是因为躲避巨额债务;在《澡堂与红床》里,把棉花加工厂卖给石连成的,是不是收了他钻石卡的原厂长董家晋;在《红唇绿嘴》里,谷玉珍神经错乱,跑到覃桂英家里闹,是不是谷文雨导演的一场戏……这些伏笔,让故事剧情更有悬念,极大提升了阅读体验。同时,莫言将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相互映照,使得我们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现实的倒影,又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回声。
“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读到最后,我希望自己也如莫言一样,“你也是晚熟品种中的杰出代表”。
(作者系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