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工作的定位
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以工具书和学术著作的数字产品开发为核心,兼顾历史资源数字产品的开发,将商务印书馆在传统出版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
数字出版以工具书和电子书为龙头。
工具书方面:以独有的有市场价值的工具书资源为基础,持续开发经营优质数字工具书产品,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开创并保持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在数字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优势资源,优质开发优异的数字产品,以优秀经营来传播,实现双效益。
电子书方面:认真清理存量资源的版权、选择有市场价值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对增量资源,加大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数字资源的流转。遵循国际标准,准备好结构化的数据。积极开拓渠道,加强与以亚马逊中国为代表的电子书运营商的合作,发布更好更好的电子书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需求。
二、主要产品线介绍
1.工具书产品线
□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建设完成第一期,通过验收,确定营销模式。
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第一期将商务印书馆将本馆出版的29种汉语工具书XML数据化,经数据整合和内容的深度加工,创新性开发的以辞目为核心、以知识点为纽带、多元信息深度融合、具有“知识系统”特征的数字工具书产品。计6000万字。最大的特点是形成了知识系统,主要表现为:突破纸书的孤立性、平面性和静态性,实现知识贯通、融合,不局限于单本辞书;内容/资源全面整合、深度开发,不局限于纸书原有信息;内部/外部信息资源实现链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拥有有强大而科学的检索系统:全库检索、选书检索、高级检索。
□工具书XML数据加工项目接近完成。
结构化的数据是数字出版的基石,也是数字资源的精髓。有了XML化的数据,可以方便地进行深度加工,开发出在线网络版、手机版、光盘版、手持阅读器版等多种载体的数字工具书产品。为保证工具书数字出版的可持续性,数字出版中心结合实际,挑选了110本工具书,进行XML化。截至本年度12月,已完成近40本,余下的近70本工具书,已完成70%。剩下的工作将于明年年初完成。将1亿字的工具书XML化,工作量之大,标引之精细,受到相关专家的交口称赞。XML化了的高度结构化的数据必将为我馆的数字出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Kindle合作,内嵌《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经过版权谈判,数据加工转换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已上线。
□外国人学汉语工具书Linguap开发完成。该项目是“走出去”项目2011年7月中旬启动,与英国精制绘图公司合作。2012年4月在英国伦敦书展上正式发布。目前已在苹果应用程序商店发布了两个测试版本。
□牛津系列词典APP开发。已全面启动《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的开发。
2.历史资源产品生产线
民国期刊总辑全文检索数据库/《东方杂志》全文检索数据库项目是我馆数字出版业务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旨在将商务印书馆解放前出版的以《东方杂志》为代表的、影响力巨大的民国期刊全部数字化,建立国内外首家可供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用户进行全文检索的民国期刊数据库平台。《东方杂志》期刊的全文检索数据库已经建成,通过验收,即将投放市场。
《四库全书》开发的前期整理工作开始。
3.学术著作产品线
主要是与亚马逊Kindle合作,已完成近1500本学术著作的版本清理、电子文档搜集、数据格式转换等工作。目前已上线。还有京东、圣智集团等开展了电子书的深度合作。
三、生产过程的数字化
不同于纸书的简单翻版电子化,商务印书馆始终如一地重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在集团支持下,从2002年就开始了语料库方面的基础建设。近期年来,逐渐形成了“三库两台”的框架思路,即辞书语料库,辞书资源库,辞书数据库,编辑编纂系统平台和排版平台。三库两平台中,三库是上游,将为工具书的数字出版提供源源不断的来源,两平台是中游,建设完成后,将是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会极大提高工具书的出版效率,同时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提供高效服务。目前,辞书语料库已近4.5亿字语料,行将扩展为10亿的动态平衡语料库。辞书数据库工程过半,明年年初即可完成。辞书资源库和编辑编纂系统平台的改造升级已进入攻坚阶段。这些珍贵的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是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我馆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生产方式的数字化,是商务工具书数字出版的重要特色,也是需要继续加以高度重视的环节。
有了好的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我们就能进行数字产品的多元开发与营销。由于基础比较夯实,我们可以开发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数字工具书。从PC单机到桌面互联网乃至时下最流行的移动互联,从预装到APP开发到数据库,一切皆有了可能。好的销售渠道同样是数字产品成功的关键。我们将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产品类型,选择B2B,B2C等不同的营销渠道。自己建渠道,借助集团的平台,强强联合利用社会渠道,都是我们考虑且正在探索的营销模式。
小结:努力打造有市场价值、适合数字出版的资源,让我们的数字出版有根基。第二句,积极推进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让我们的数字出版可持续。第三句,积极推进数字产品的多元开发与营销,让我们的数字出版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