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古史研究:不打开数据库都无法找课题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现在不仅改变着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为文史哲的学术研究带来了一场变革。如果说老一辈的文史哲学者不做卡片就不能开始学术研究,现在的学者可能不打开数据库就无法寻找选题。

2017年5月19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张剑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顾宏义、华东师范大学钱币博物馆馆长陈江、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范兆飞同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一起在上海静安书友汇进行了以“信息时代:古史研究的新思路”为主题的研讨会。

信息时代的古史研究:不打开数据库都无法找课题

发布时间:2017-05-2509:08:18来源:澎湃新闻作者:臧继贤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9217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现在不仅改变着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为文史哲的学术研究带来了一场变革。如果说老一辈的文史哲学者不做卡片就不能开始学术研究,现在的学者可能不打开数据库就无法寻找选题。

2017年5月19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张剑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顾宏义、华东师范大学钱币博物馆馆长陈江、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范兆飞同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一起在上海静安书友汇进行了以“信息时代:古史研究的新思路”为主题的研讨会。

离不开数据库的学术研究

数据库检索功能带给学术研究的便利可谓今非昔比。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范兆飞回忆起自己16年前在没有检索系统的情况下,收集硕士论文资料时的艰辛:

“当时我在山西大学的硕士论文题目为《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研究》。做这个题目首先要做两项工作:第一:先把在北朝担任中正的人找出来。当时山西大学是没有检索系统的,我用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北朝的史书和墓志材料全部翻了一遍,把担任北朝中正的人找出来。现在如果用中华书局的‘经典古籍库’,这项工作只需一到两天就能完成。第二,需要找出北朝中正制的相关研究成果,当时没有检索条件,只能整天泡图书馆,翻过刊、人大复印过刊资料、全国报刊索引等。我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才把这项工作做完。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担心遗漏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张剑光讲到现在做学问和以前不太一样,“以前每天都要去资料室,而现在因为电子资料非常丰富,所以除了要核对古籍的版本问题,平时都可以在家中做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顾宏义也经常对学生讲,“如果不打开数据库,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进行研究、设计课题。现在不管是我自己写文章也好,还是看学生的作业也好,只要手上有东西,就会把数据库打开。”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