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李朋义在“香山论坛”上的讲话

从国际出版集团的发展路径看中国出版产业的创新

正在发展转型中的中国出版产业立足中国的实际,借鉴参考国际出版业成功的经验,是我们中国出版产业创新应该遵循的重要方法。纵观海外出版集团的成长历程,产业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内容数字化是国际出版集团成长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这也将成为引领中国出版产业发展和创新的三个重要方面。

一,产业多元化为手段,实现产业链的创新,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多元化是出版业寻求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曾经是国际出版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来,国际以一些大型出版集团产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他们通过收购,兼并,把自己的经营范围拓展成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工业、商业、金融、旅游、房地产等诸多领域,著名的培生集团和贝塔斯曼,就是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成功案例。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内容产业成为出版巨头新的发展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包括培生集团在内的主办集团,为了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纷纷实施战略转型,他们通过在资本市场上买出买进的方式,将通过自己的领域扩展到内容产业,实现从多元化向专业化的回归。其结果便是一批跨行业、多元经营的出版集团转变为以内容提供为主的专业化出版传媒集团。

培生集团、盛世集团、爱思唯尔集团,等等都是这一战略转型的典型案例,比如90年代中期,原来从事很多领域发展的培生集团,先后出卖了自己在英国的蜡像馆、拉萨的银行、西班牙主题公园的股份,包括出卖了英国第五频道等等的股份。从1994年到1998年,他们并购了教育出版公司,后来并购了西蒙斯旗下的出版部分,去年5月份,将近10月份,并购哈萨克教育公司,使他们成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内容提供商和教育出版集团。

1998年,贝塔斯曼同时出卖了盈利非常强的学术出版公司,以强化贝塔斯曼在大众读物里面的领袖地位。2007年5月份,汤姆森集团以77.5亿美金,出卖了他非常著名的汤姆森集团,并且以172亿美金并购路透社等等。爱思唯尔出版公司1997年将他的大众读物领域里面的业务卖出去,全力打造科技、法律,商业信息领域的主导地位。国际出版集团首先走了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通过资本的运作,迅速扩大了他们的规模,扩大了他们在全世界的市场,然后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世界的时候,他们又重点地去发展他们的专业领域,叫专业化,我的理解是从多元化回归到专业化,就是为了他们在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定位上,定位内容提供商的基础上,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并购、重组,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突破主业,追求专业的分工,把经营的重点放在自身最具优势的领域,以此强化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我认为这种专业化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从国际出版业的历程看,这种在充分尊重出版产业的特性基础上多元化的经营,曾经对出版企业的扩张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专业化却是目前国际出版巨头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用刚才张小影局长提到的话来讲,我们正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看,国际出版巨头是以多元化为手段,通过资本的运作,实现了快速地扩张并规模的发展,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目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现在又回归到专业发展的道路,强化核心业务,走出一条专而精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转变。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看,他们这种转变是实现了一个“好”字,无论是哪一种战略,都需要强调市场环境的变化,符合企业做大做强的目的。

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出版业究竟应该选择多元化的发展还是走专业化的道路,我认为目前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中国出版业现在发展阶段我认为跟国外的上个世纪80年代情况类似,如何把产业的规模快速地做大,当然是我们当前发展的重点,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出版企业规避风险,有助于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规模效益,同时有利于品牌地扩张。因此,我认为实施多元化的战略是中国出版企业当下的一个重要的选择,事实上目前不少国内出版企业也正在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寻求做大做强之路。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出版企业各自的规模大小和资源充裕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而且应该看到,专业化经营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一个合理的多元业务结构的形成,必须从专业化做起,因此出版企业实施多元化地经营,要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的前景,行业发展的特点,出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坚持以主业为主的原则,结合出版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行相关地多元化经营,如果盲目多元化或者过渡多元化,不仅不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反而有可能失去企业发展的目标。总而言之,我认为坚持多元化和专业化并举,不失为实现中国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这是第一点。

二,以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实现出版经营方式的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集约化是出版企业实现经营方式创新,提高效力与效益的基本趋向,经营集约化一方面强调业务规模的集中度,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的优化配置。集约化要求业务流程精细化、集约化,就是统一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借鉴、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最终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国际上的出版集团在集约化方面有两大表现形式。

第一,规模的集中化,或者叫做世界出版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有些领域实际上出现了垄断性地经营格局。20世纪是出版业走向集中化,走向集约化的世纪,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日益增强,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出版日益为少数大型出版集团和巨头所控制。有关资料表明,在英国,超过90%的新小说是由排名前10位的出版公司出版的,在美国前20家规模最大的出版集团年销售额占了全美总销售收入的75%,利润的50%,这是我从一些资料上看到的数字。

第二,企业资源整合化和业务流程的集约化。在过去,我国图书增长方式上基本上是靠各种要素的投入,资源的投入增加带动图书的增长,这些要素包括总人数的不断增加,图书总品种、新品种的不断增加,这种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投入不断增大的增长方式,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中国出版企业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改变这种粗放性的经营方式,改革、优化管理,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开展集约化的经营。

目前,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出版的格局还是一个比较均衡发展的格局,除了北京、上海两地以外,各地出版单位的数量、构成规模大体相当,呈现出每个省都有人民教育、文学艺术、科技、少儿、现在包括大学出版社等等这几类的格局,有一种叫做小而全,或者大而散的格局。虽然现在各地纷纷成立了出版集团,但是这种出版集团的格局,出版集团的成立并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因此哪一个出版集团在某一个领域是全国领先者,或者在世界上这个领域当中是领先者,还谈不上。那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出版企业的出路在于坚持深化出版企业改革,走出粗放性发展经营的轨道,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用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面对竞争,用优质高效赢得市场。我认为这也是中国出版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三,以内容数字化为突破,寻求出版流程创新,实现业务方向的转型。

数字化的步伐正在全方位的改变出版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国际出版集团非常重视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和内部的并购,大型出版集团正在迅速完成向数字出版时代的跨越,目前国际上大的出版集团十分注重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通过收购高新技术的公司建立自己成熟的基础平台,加强同业并购,扩大数据库内容,并提供增值服务。他们用数字出版方式取得了非常客观的效益,有关的资料显示汤姆森集团69%,爱思唯尔集团70%,汤姆森、培生集团50%以上的收益来自数字出版和与网络相关的业务。

在刚刚闭幕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有这么一组数字,传统的只占参展的40%,超过30%的产品都是数字化的产品,在为专业人士举办的400多场活动当中,有50%的活动与迎接数字化潮流有关。展会期间发布的有关数字化图书调研报告也显示,未来60年里,数字化图书将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形式。据保守估计,2018年,全球电子图书的出版份额将超过传统图书,而且本届的法兰克福书展主题就是数字出版。

中国的数字出版也正在加速发展,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年、2008年中国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统计,2007年中国数字出版的整体收入超过360亿,比2006年低71.5%,2008年预测收入将达到530亿,未来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将高速发展,前景广阔。首先体现在数字出版产业链和产业规模正在形成,截止到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中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数字,到2008年6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的用户已经达到6.01亿户,就是6亿部手机,预计到2010年,中国手机数量将达到7.38亿,这是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数字。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家,55%的省级图书馆开始使用“易贝”。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持续升温,互联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2008年,也就是今年年底将达到48%左右,9年间增长了12倍,这些数字将在未来继续扩大,为数字出版提供巨大应用的基础。虽然我国数字出版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我认为第一数字出版产业的收入虽然增幅非常惊人,但是规模总量能对传统出版不能有一个根本性变化。

我在这儿还应再强调一句,虽然中国数字出版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们在座的做传统出版的人士们对这个方面的贡献不大,也就是说传统的出版机构在数字化出版,特别是在数字商业模式突破上还存在着问题,数字出版做得最好的是像北大方正、中联在线等这样的软件公司、电脑公司。我在这儿发表一个危言耸听的看法,如果我们传统出版业,各大集团、各大出版社不尽快在数字出版上有所突破,再过10年,那些软件公司、网络公司真正登上这个舞台,我们有可能就会被边缘化。这是可能是一种危言耸听,但是一种提醒。

而且,数字化技术应用者和市场需求传统应用者没有实现有机地结合。刚才说商业盈利模式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数字出版业的标准比较滞后,掌握数字出版的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模式和经验,积极推进出版数字化转型,努力实行业务模式地创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盈利模式的创新,这是中国出版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国出版集团自成立以来,同样在业务多元化及经营集约化和内容数字化三个方面积极地进行尝试,中国出版集团正在积极地、理性地、稳妥地推进业务多元化,已经和正在进行多元化的布局教育、资讯、资本运营不动产地开发各个领域。中国出版集团正在尝试与IT领军企业的合作,在影视和动漫制作中积极地探索新的业务方向。在市场多元化方面,中国出版集团已经成立中国出版国际公司,除在巴黎、悉尼、温哥华外,下一步还将在日本、韩国继续成立合资出版公司的机构。

中国出版集团还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努力形成对资源结构的高效配置,推进集团地集约化经营,现在中国出版集团集约化的经营,能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推进。集团已经与江苏、山东等等出版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协议,卖出跨地区经营的步伐,同时在推行印刷等同治业务的整合,成为教材出版公司,整合集团内外的教育出版资源,推进全集团发行业务的整合等等。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深刻认识数字化变革的重大影响,已经把数字化出版列入历来五年战略规划的重点,集团不仅组建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广泛聚合全国的出版资源,建立拥有先进技术标准和完善数字化出版地方案,集工艺性和商业性为一体的数字传媒产业网络平台,同时中国出版集团还正在积极地推进符合出版工程和多媒体发展工程,助推集团数字化转型和跨越。

在全球化、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之下,面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版产业需要更好地借鉴国际出版同行在产业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和内容数字化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结合中国出版发展的实际,寻求符合中国出版产业实际发展道路的模式,推动中国出版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谢谢大家。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