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改革进入“深水区” 重点难点待突破

中国新闻出版报见习记者 韩东 摄

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重要部署,围绕深化改革主题,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走在文化体制改革前列,继续促进新闻出版产业成为文化产业主力军。

【关键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仍需努力

随着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涉及印刷复制、发行、出版等多个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成为参加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代表们的一致感受。代表们普遍感到,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只是迈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要在进一步推进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激发新活力 产业发展明显提速

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杨恩芳说,重庆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目前图书出版单位改革全部到位,54家非时政类报刊今年也可以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改革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主体,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已成立股份公司,正加紧筹备上市,新型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大。

借加快改革之势,河北省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大大增强。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晓明说,改革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调结构、上项目,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正在努力打造“双百亿”集团;河北省新华书店集团进入全国十强发行集团行列;河北报业集团所属的《燕赵都市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品牌影响力进入全国500强;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语文周报》发行量达300万份,比改制前增加了40万份。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厅长曹萍也谈到,改革强化了该省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青海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制后销售收入大幅度提高,2010年,集团98%的书店实现赢利,销售收入达到1.45亿元,较2005年增加了5300万元。青海新华(民族)印刷厂在改制过程中,积极开拓市场,2010年完成主营销售收入1100万元,首次突破了千万元大关。青海省外文书店改制后,取得了建店以来的最好成绩,去年完成图书销售额1800万码洋,是2006年销售收入的3.97倍。

进展不平衡 深化改革任务艰巨

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赵勤义坦言,该省新闻出版业“十一五”期间加快改革并取得关键性突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展不平衡。有优势资产和资源、独立运行的出版单位进展较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主管主办的出版单位则相对缓慢;队伍结构年轻化、人员少的出版单位进展快,人员多、包袱重、队伍老化的单位改制难度大、进展缓慢。二是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有的出版单位不愿放弃已有资源,加上债权债务和人员安置困难,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出版资源呈现滞态化。三是资金缺口大。黑龙江省参加改制的出版单位数量多、包袱重,改制资金缺口大,加之省级财政投入能力有限,出版单位的改制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李晓明也谈到,在河北新闻出版体制过程中,报刊出版单位规模过小、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改制的出版单位尚需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竞争力。

早改革就能早占领发展先机。面对新形势,李晓明等很多代表们都表示,将以这次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推动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政策需配套 持续推进思路明确

面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中的诸多挑战,各地新闻出版业将如何破题?座谈中《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发现,很多代表对未来深入推进改革思路明确,在多个层面提出不少有益建议。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沈建国认为,目前还有一些与改革目的并不完全配套的制度、政策影响着改革的深化。他认为,一要完善主管主办制度,使新闻出版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随着社会资本参与新闻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完善主管主办制度,建立主管主办管理体制与出资人管理体制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二要完善分配政策,调动新闻出版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分配就是生产力。在新闻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应探索通过法定程序,在国有资产的增值部分按适当比例,通过赠予和购买,探索经营者持股、实行股权激励的分配方式。此外,赵勤义等代表们也希望,尽快出台人员安置等配套政策,建议按照“国家支持一点、省级财政出一点、出版单位自筹一点”的原则,对体制改革予以资金支持,共同解决好改制成本的问题。

尽管认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还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但这并没有影响各地深化改革的决心和积极性,代表们对本地区新闻出版业的未来深化改革、强化发展都有了明确的思路。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宿华说,该省正积极推进出版企业股改上市,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推动10家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山东出版集团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工作已正式启动。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成立股份制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青岛出版集团、泰山出版社有限公司以及几家大型民营书业公司,也都制定了股改上市的规划和方案。

改革进展相对缓慢一些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在积极推进改革健康有序进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石永强说,新疆新闻出版业要实现后发赶超,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在具体工作中,该省将把握如下原则:一是解放思想,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二是积极稳妥,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绝不给大局添乱。三是实事求是,通过改革整合出版资源,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少数民族出版能力,推动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时政类报刊转制 确定时间表路线图

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座谈中,《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发现,各地把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放在了首位,改革思路、路径已基本确定。

部分省份完成摸底

进行非时政类报刊改革,首先要对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在此次座谈会上,不少省份表示这方面工作已经完成。

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朱建纲介绍,目前,湖南省共有报纸88种、期刊248种。其中党报15种、党刊1种,已完成转制的期刊31种,需要转制的报刊148种,需另行制定转制办法的报刊141种。湖南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名单已经出炉,第一批、第二批要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都明确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林玉平说,山西省现有报纸77种、期刊200种。此次改革共涉及非时政类报刊152家,涉及报刊从业人员5519人,其中事业身份编制内人员1987人。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郭振家介绍,该省共有报纸59种,期刊179种,目前,已有13家报刊出版单位先行完成了转制。全省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报纸仅13种,期刊仅5种,不少报刊市场竞争力弱、发行量不高,报刊业整体实力与先进省份相比有不小差距。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孙瑛表示,北京市梳理出市属非时政类报刊单位76家,其中24家已转企。

改革思路基本确定

报刊业管理体制不顺畅、报刊结构不合理、报刊集中度较低和深化改革阻力较大,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张余胜提出的这些问题,在一些省份均有不同程度体现。改革要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张余胜表态,今后将把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工作作为全省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三项重点任务:做大做强,整合优势资源,组建新型报刊企业集团;做优做精,整合本省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资源,着力为培育体现专、精、特、新要求的报刊出版骨干企业打好基础,积极打造甘肃教育报刊出版传媒公司;抓紧整合部分文学、艺术、文化期刊,着力打造甘肃文化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湖北省则计划分“三步走”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制:第一步是今年年底前初步完成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的先行转制工作。属于上述类别的非时政类报刊共有123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动要求把其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转制工作纳入第一步进行。第二步,着手进行市州党报所属的晚报和地市级报刊的转制。属于这一类的非时政类报刊共有17种。第三步,待中央关于“编辑部”的具体改革办法出台后,即着手进行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主办的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改革。属于这一类的高校校报、学报、学术类期刊共有254种。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朱昌平表示,无论是时政类报刊还是非时政类报刊都是舆论宣传的阵地,一切改革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妥善处理好改制单位员工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力争做到在收入上要让大家有盼头,有收获;在社会保障上,要让大家无后顾之忧;要采取综合措施让“单位人”顺利地过渡为企业人和社会人。

疑点难点期待解决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以凯认为,报刊改革不但涉及出版单位及其主管主办单位,同时涉及财政、劳动人事、税务、工商等多个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出资人资格问题。部分非时政类报刊在申请设立有限公司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其出具验资证明及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但财政部门认为其主管主办单位是党政部门或“参公管理”单位,不具备出资人资格,导致转制进展不顺。二是部门协调问题。由于报刊转制涉及当地党委、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一些非时政类报刊在转制中常常遭遇有关职能部门的不同意见,而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权力有限,往往协调无力,造成转制工作难以推进。三是主管主办单位问题。我国报刊出版实行主管主办制度,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在前一段的非时政类期刊体制改革中,广东省个别地方将10家转制期刊划归国资委,但国资委认为不适合管理意识形态,委托原主管主办单位管理,而原主管主办单位认为不符合管理规定,年度核验不愿意盖章,让出版单位很是无奈。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建议尽快公布首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名单;明确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在融资方面的政策优惠,比如经批准,在国有控股前提下,允许吸纳业外资金等。建议报号、刊号资源向集团或发展前景好的报刊单位倾斜,以及为调整报刊结构和报刊更名审批建立绿色通道。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黄鹤建议,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对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家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感觉到,改革的内在结构方面还存在不少不匹配、不平衡的地方。他认为,非时政类报刊改革面更广,难度更大,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加强行动,在凝聚改革共识上多做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从中央层面出台具有约束力和操作性强的宏观政策规定,采取多种措施适当提高改革成本、建立改革进程的评估督查机制等。

【关键词】宏观管理体制完善 市场与文化两手抓

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制,为新闻出版大发展保驾护航”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代表们的热议。大家认为,在当前新闻出版高速发展之际,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服务好新闻出版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改革深入推进 导向不能放松

新闻出版工作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们普遍认为,在新闻出版发展的新阶段,“只对市场负责,不对文化负责不行”,一定要加强导向管理。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黄鹤说:“推进出版体制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导向管理,防止出版的过分功利化。”在改制以后,如何引导新闻出版企业正确理解社会责任,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宿华认为,无论怎样深化改革,新闻出版业意识形态的属性都不会改变,要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在积极推进改革、改组、改造的同时,切实加强出版管理,尤其是加强出版导向的管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努力为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促进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邓纯东提出,改革不是放松管理,而是通过改革使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改革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报刊出版的监督和管理,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引导改制后的出版单位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多出导向正确、立意高的精品。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说:“不是披了一张文化的外衣就可以称之为文化产业。”要谨防泛文化、滥文化、没文化的现象。同时,要防止肤浅的只对市场负责,而不对文化负责的现象。

加快职能转变 服务产业发展

在座谈会上,代表们针对行政管理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职能转变进行了探讨,形成共识,大家认为要创新管理方式,丰富管理手段,为产业发展服好务。

一些省局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进行了创新和丰富,如,上海市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行告知承诺、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实行“集中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回复”的工作管理模式和“规范流程、限时办结、一次告知”的便民服务模式。河南省除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理,推动省辖市和县(区)“三局合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外,还专门部署了省直管县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工作,从7月1日起全省10个省直管县直接与省局实行工作“对接”。

重庆市则明确提出“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目标,希望通过企业机制和政府职能两个并行转变,真正形成建设新闻出版强市的制度基础。为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现代出版,重庆市狠抓机关干部的文化修养、现代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工作。同时,提速建设网络监管平台、公共数据库、公共阅读平台,以适应现代出版管理需要。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沈建国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3年来江苏省共有119个新闻出版项目获得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654亿元;上半年组织近200家企业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其中12项获2011年国家基金项目672万元资助,居全国第二;约有50家企业将获省级财政7000万元资助。

对待非公企业 引导监管并重

代表们对如何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有序参与出版活动,如何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进行引导、监管,为它们提供有效服务,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新闻出版业有助于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东生表示,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在法律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引导非公有制资本以内容提供、项目合作等方式,有序参与新闻出版活动。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晓明也表示,“河北将鼓励和支持以个体、私营资本组建的非公有文化企业,以内容提供、项目合作作为国有出版企业一个部门等方式,有序参与新闻出版活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印刷、发行等与新闻出版产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培育新闻出版新的生产力”。

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昆忠提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工作人员参加编辑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开拓境外新闻出版市场,努力推动浙江民营企业注册成立走向海外市场的新闻出版企业。他还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服务,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

北京、青海等省市代表表示,下一阶段,将健全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管理运行机构,落实税收、金融等各方面优惠扶持政策,以宽松的政策支持和优良的信贷扶持,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海南还专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文体领域的实施办法》。

在表示将大力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同时,代表们还提出,将加强监管,对合法经营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依法予以保护,对扰乱市场秩序、从事非法经营的企业将依法查处。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