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中外出版人共聚2011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增强共识

编者按 8月30日,2011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数字时代的国际出版业走向”。论坛采用主题演讲与嘉宾访谈相结合的会议形式,中外出版巨头分别就“技术的变革与革命”、“数字时代的创新业态与盈利模式”等话题进行了现场交流。一天的激情碰撞,中外出版人新观念、新想法不断,为此,本报05版至08版特刊发其中精彩的演讲和论述,以飨读者。

推动数字出版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 严隽琪

伴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的不断问世,数字出版的浪潮来势汹涌,全球出版格局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业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以数字出版为标志的新的出版业态开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2009年,数字出版整体收入超过795亿元,首次超越传统出版产业。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更是达到1051亿元。与传统出版业相比,数字出版的形式更加多样、工序更加灵活和反应更加快速。它对人们的阅读、学习与交流的方式,对出版业的工具、流程及其管理和营销的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背景下,今年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邀请了国内外的数字出版专家,共同探讨数字出版的发展走向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我借论坛的机会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第一,积极利用新技术促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数字技术在出版业中的运用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出版业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这正是我国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化出版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和宝贵机遇。而且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利用新兴技术成果推动传统出版产业的升级转型必定是一个永不能满足或松懈的进程。

第二,以内容为核心,以创意达到超越。出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蕴藉着民族的精神,体现着价值的取向。提供健康的内容是出版业的社会责任;具有独特创意的内容也是出版业赢得竞争、占领产业高端的“不二法门”。有了丰富而优质的内容,以阅读为基础的多媒体的出版形式能成就数字出版的新业绩。

第三,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变的过程,也是资本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出版模式的转变必将带动出版产业的结构调整,一定会伴随着资本运作与兼并重组。这为出版产业链的变化以及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抓紧研究,对由此带来的金融和管理等相关的改革需要有足够的准备并及早付诸行动。

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出版、教育、文化为界别特色的参政党,为促进中国出版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出力献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民进一直对我国出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倾心关注,分析面临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建言献策。加快传统出版产业向数字化转型也应成为民进今后在出版领域参政议政的重点。

我们认为,抓住数字化的契机,把握好我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有效地推动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完善支持数字出版的政策、促进数字出版的立法工作、提高数字出版的管理水平、加强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提高数字出版的国际合作水平。

总之,时代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我们不仅要拓宽视野,虚心借鉴国际出版业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更要实事求是,探索适合本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模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切实推动我国数字出版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为世界数字出版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数字时代的全球出版走势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柳斌杰

最近一年对国际出版业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之路依然坎坷,新的债务危机又接踵而来;另一方面,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迅速普及,数字化大潮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经济压力和技术革命双重作用下,世界出版业出现了新业态、新格局、新势头。以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的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出版成为文化发展的新亮点、出版产业的增长点和市场战略的制高点。

中国的出版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正成为全球出版业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2010年总产出达到1.27万亿元,其中数字出版达到1000多亿元,增长速度最快。在今年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中,数字化也是新兴产业的重要方面。中国出版业已进入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跨越的关键时期。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在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全面跟进数字化新趋势,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世界出版业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是中外出版业加强沟通、促进合作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数字时代的国际出版业走势”就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论题,希望今年在我们论坛上围绕这一论题展开讨论,谋求共识,下面我谈5点看法。

一、国际出版业正在发生数字化大变革

无论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如何复杂多变,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始终在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突破,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习惯。就出版来说,经过10多年的积累,国际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已全面加快,并将很快进入高速发展期。这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国际大型出版企业数字化进程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大众、专业、教育三大出版领域齐头并进。数字化产品规模稳步增长,数字产品的销售在整个图书市场所占比例快速增大,从而带动了出版业整体收入增加,利润增长。在大众出版领域,电子书正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企鹅集团今年上半年电子书销售额增长超过了130%,收入已占到其全球总收入的14%;阿歇特在美国的电子书收入比重达23%,哈珀·柯林斯在美国的电子书收入也占到了19%,西蒙与舒斯特电子书收入达到其全球收入的17%。在教育出版领域,数字技术正快速推进教育的个性化和开放化,数字教材成为新的热点,教育出版商正在向教育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今年依然排名第一的培生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另外像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已基本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向大学师生推出全数字化、适应性的在线学习资源和考试解决方案。在专业出版领域,数字出版更是充当了主力军。在2010年的全球出版业年度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专业出版的总收入占到了43%,明显高于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而专业出版的增长则主要是靠数字出版。像爱思唯尔集团,在数字产品已经成为其主导产品的基础上,今年还在不断地推出交互式、多媒体的新的在线服务和应用,其数字化收入超过80%。再如泰勒与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其母公司英丰玛最近刚刚发布的营收报告显示,其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中有75%来自于数字产品。

二是大众电子书的兴盛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最大亮点。在过去几年尤其是近一年中,国际上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电子书发展迅猛。不久前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电子书占整个大众出版市场的比例在2008年为0.6%,到2010年则达到了6.4%,收入为8.78亿美元,3年增长了1274.1%。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近70%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电子书服务。今年5月19日,亚马逊宣布其电子书的销售已经全面超过了包括精装版和平装版在内的所有类型印刷书的总和。另外,传统书店也靠打造数字产品销售平台实现持续发展。在美国,与第二大连锁书店博德斯的倒闭成为鲜明对比的是,第一大连锁书店巴诺则依靠其数字化战略顽强地实现了转型、跨越和发展。美国电子书的迅猛发展正是在其传统出版积累的基础上的良性升级,其根本的推动力还是需求,是那些大众出版纸质书读者的转型促成了出版商的转型。和美国不同,欧洲的电子书发展目前相对滞后,但其增长势头已经显现,大众电子书所占比例正在迅速增大。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电子书发展也很迅猛,且各有特色。日本的手机出版市场非常活跃,由大型印刷企业和发行企业主导的向电子书业务转型也渐成气候。

三是新型阅读终端出现繁荣景象,移动互联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推动力。由电子纸带动的专用电子阅读器的技术不断成熟,使各类阅读终端销量不断增长。特别是以苹果公司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电子杂志和增强型电子书(电子书3.0)成为重要阅读工具。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正迅速普及,成为快速成长的大众阅读平台。另外,一些大型公司纷纷推出出版云服务,这将在阅读的便利性和对象化服务方面实现更大的跨越。

四是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成熟。随着数字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传播平台的开发,新的出版盈利模式不断出现,如由传统出版商主导定价和分成的代理制销售模式,电子书的订阅式获取模式,微支付模式,按需印刷模式等。与此同时,产业价值链的转变推动了新业态和服务模式的发展,如各种自助出版模式,开放式电子书制作平台,专门的数字内容营销公司等。在美国,包括自助出版在内的非传统出版的图书品种数去年首次超过了传统出版。再有,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加入了交互性、富媒体元素的增强型电子书(电子书3.0),开始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出版向跨媒体拓展的重要商业形态。

五是超级公司在数字出版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其服务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超级公司进入数字出版,既推动了数字出版,也挑战着传统内容出版企业。这其中包括超级平台、超级IT公司等的产品,尤其是谷歌、苹果和亚马逊三巨头在数字出版领域加紧布局,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使数字出版在全球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场巨人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出版传媒技术升级,带动了全行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数字出版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他们以站在“云端”加左右“终端”的产业架构,形成包揽整个产业链的强势,值得全行业高度关注。

上述5个方面充分证明:不管你高兴不高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数字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二、中国的数字出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是一个出版大国,中国出版业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行业。面对数字出版的新走势,中国政府作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决定。

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数字出版的技术路线和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产业经营已初具规模,消费市场也日益成熟。尽管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态势较好。最近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051.7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1.97%。另外,我国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到32.8%,并且以高速持续增长为特征。传统出版企业与内容集成商、技术商、渠道商、平台商和终端生产商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产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标准化进程也在加紧进行中,产业政策环境也在进一步优化。加之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入,文化产业政策投入越来越大,都为中国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与欧美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较,中国的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还表现出其独有的特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些特色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网络阅读空前繁荣。中国是世界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网络文学用户数已接近2亿。网络原创队伍庞大,上线作品类型丰富多彩,2009年就已经超过了100万种,并发展出了诸多创新的模式,如在线连载更新、微支付收费阅读等。网络阅读以廉价和通俗为特点,成为传统主流阅读的一种重要补充,为传统出版产品的数字化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潜在的机会,为各种阅读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条件。

二是手机阅读非常发达。2010年,中国的手机出版产值达到349.8亿元,占整个数字出版总产值的比例达到了33.26%,成为数字出版的第一大门类。手机阅读的规模、人数也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9.2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深度在不断提升,其中,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达到43.3%。中国内地半数报刊都开展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数量超过了1500种。另外,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已建立手机移动阅读基地,为手机阅读提供渠道。

三是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功能突出。为了提高数字出版产业集中度,打通产业链,尽快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中国从2008年起先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了9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集中人才、资金、技术的优势,发展数字出版。位于上海的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产值已达11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首个突破百亿元的基地。未来5年,我们要形成8家~10家年产值超百亿元并各具特色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

可以预期,中国发展数字出版的这些特色,就决定了它的未来前景。

为了巩固中国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已经制定了未来规划和发展战略。

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相继出台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深刻分析了出版行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中国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已进入战略调整期,产业形态的升级换代已进入加速期,因此将数字出版列入以“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的“五大产业”之一。突出强调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和升级。要大力推进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数字印刷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新闻出版业态,通过实施数字出版9个重大项目来带动行业的发展,使数字出版与国际同步。

目前,把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转型作为中国出版业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国政府对此加大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足够的政府投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扶持重点工程,支持科技研发与应用项目。按照我们的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基本到位,新兴业态实现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涌现出一批国际一流企业,新闻出版要实现全行业总产出29400亿元,年均增长19.2%,而数字出版总产出要力争占到其中的25%,建成5家~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数字出版产品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总体需求。

三、数字出版发展瓶颈需要国际出版业共同攻坚

从国际全局来看,数字出版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三大瓶颈需要国际出版业共同攻坚:

一是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利益均衡问题。相对于新兴的市场主体,传统出版商转型面临更多的困难。如果内容无法实现增值,出版企业将不愿意将优质内容拿出来开发数字出版产品或与渠道商合作。而如果技术平台没有好的内容,就不能形成内容提供能力。内容与渠道分离产业链不打通,大家各行其道,就会形成产业发展瓶颈和合作僵局,发展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可见,各环节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如何建立新的市场公平交易规则,如何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如何完善平台和内容的对接等,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是数字版权问题。文化创造的价值是版权,数字出版背景下,版权问题显得异常突出,包括区域版权问题,内容价值传播与版权保护的平衡问题等,都是大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如果著作权得不到保护,盗版盛行,那么数字出版就存在不下去,整个文化创造力将受到影响。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监管技术研发、版权服务体系的提升,以保证数字出版有良好的环境。

三是技术标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出版,是一个科学体系,也是一个全球产业体系,如果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产业标准和产品标准,那将是无法通用的、封闭的、独立的。那么它的流通、使用、全球化将严重受阻。目前,由此造成的“信息孤岛”比比皆是,制约数字出版的发展。

对此,我们需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创造性的工作,依靠群体智慧,攻克难点,突破发展瓶颈。我认为亟须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建立长远、健康、共赢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协调机制。这是数字出版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业界需要认真研究内容产业背后真正的商业逻辑,创造实实在在的需求,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的生态链条。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等各方要发挥各自所长,开展深度合作,合理分配经营利益,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机制。

第二,注重内容创新。让内容回归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大众数字出版里的手机阅读,教育数字出版里的数字教材和电子书包,专业数字出版里的资源数据库等,都需要有针对性的不同风格的内容来支撑。出版商应始终将着眼点放在读者身上,把创造优质内容放在出版第一位。同时,还要加快数字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数字化整理加工,并对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只有生生不息的优质内容和基于内容的服务才是出版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没有了内容也就没有了传播、没有了市场价值。

第三,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版权保护可以说是出版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出发,完善数字版权保护制度,有效使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扶持各类版权交易、服务平台,注重版权意识的推广,努力遏制各种侵权盗版行为,规范市场秩序,鼓励和保护原创,为数字出版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加快制定标准。加大国际间协商、合作的力度,公平合理地制定技术标准、产业标准和产品标准,统一基本规则,创造通用、兼容的端口,使数字出版能为人类造福。坚决打破行业分割、制造信息孤岛的技术封锁图谋,促进全球化发展。

四、转型与融合是数字时代国际出版的两大主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在全球进入的数字时代,转型和融合将是国际出版业两大主题。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数字化的消费趋势将使得数字出版承担出版业增长点的角色。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商业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产业链的重新构建,都是无法绕过的必由之路。实际上,转型也正是出版业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选择。

转型意味着变革,但这种变革不是对过去的彻底否定,也不是新与旧、活与死的替代关系,不是有了“数码照相”就彻底扔了“胶卷”,而是一种适应性的变化,国际现代出版业是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成熟行业,它一直是在不断地转型中自我完善的。今天,大众的阅读习惯在变,出版的产品形态在变,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在变,产业的结构和格局也在变,这一系列的转型还在进行中,转变的结果,就是实现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技术更新、业态革命。

当然,无论如何转型,出版业传承文明、传播智慧的本质和赖以立身的社会价值不会改变。出版将以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载体更加满足个性化需求,更加凸显社会特色,更加体现人类的文明精神。

由此可以看出,转型的最高境界不是替代而是融合,因而融合也是国际出版业未来的最大趋势。

首先是媒体形态的会聚与服务形式的融合。新媒体技术正在使出版业向着更宽泛的内容产业各领域扩展。图书、杂志、报纸、电视、网站、无线互联及通讯等将发挥各自的载体优势,全方位满足用户的内容需求。这种会聚与融合不仅会对原有的产业做加法,也将衍生出新的产业。这种融合将使内容产业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覆盖的最大化,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将变得空前丰盛。中国目前作为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会聚与融合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其次是产业链的融合。出版企业与技术开发商、内容集成商、渠道提供商、平台运营商以及终端生产商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相互借助优势,相互促进发展。原有的产业链主体的位置将出现调整,原有的产业环节将通过合并、分拆进行重建,克服薄弱环节,强化竞争能力。产业链的融合将最终实现产业运作效率的整体提升。

最后是文化层面的多元交汇与融合。这包括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全球性与地区性的融合。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并存,我们探讨文化的融合,前提是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融合并不是要消解民族本土的特色文化,恰恰相反,抓住这一契机可以让全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数字环境让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开放兼容与共存共享已是不可阻挡的文化大势。

五、合作共赢是国际出版业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出版,与生俱来就具有跨行业、跨地域、跨国界的特性。这意味着,国际数字出版产业的同行们将会在一个共同的市场上展开竞争,同时也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共赢。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世界出版业的繁荣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人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特点,数字阅读产业也才处于起步阶段,13亿人口的文化消费潜力和创造潜力正是出版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我们“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发展措施中,改革开放列于首位,在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共同繁荣的原则指导下,我们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印刷、分销数字出版技术等对外开放力度,加强版权合作和出版合作,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我们欢迎国际同行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加入到中国的大市场中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的经验和技术,离不开国际市场。国际数字出版产业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呈现了诸多值得深思和借鉴的范例。未来5年,中国的出版数字化转型任务艰巨,我们也同样需要国际同行的帮助和支持。在我们的“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制定了新闻出版科技创新工程6项及数字出版5个重点项目,涉及汉字编码、数据库、海量信息处理、语义分析、数字版权保护、电子书包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既要有自主创新,也需要借鉴和引进。

除了技术方面,我们在版权管理方面的摸索同样也是开放的。今年7月13日,中国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式启动,今年又恰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我们要兑现国际承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地修订《著作权法》,使数字版权保护法制化。

为国际市场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应有贡献,是出版业走向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业发展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要有计划地布局布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传媒集团和物流企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版权交易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出版传媒品牌,使新闻出版产品、服务、企业、资本“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还要通过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资助优秀出版物对外翻译,扩展版权输出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域和范围,提高版权输出质量。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际文化竞争。

我们对数字出版产品的国际化也将大力推进,鼓励出版企业和社会力量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数字出版机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我们还将与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球华人同行联手,共同发展具有传统中华文化特色的数字出娌?担?牍?释?幸黄穑??死辔拿鹘?阶鞴毕住?/P>

把握国际出版业走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董云虎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浪潮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出版的业态边界、出版者的角色、出版的内容、出版的技术、出版物的营销方式和传播渠道以及产业资源、阅读市场、盈利模式等,世界出版业正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梳理分析这些变化,把握国际出版业走向,对于出版人来讲,尤其重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正推动国际出版业发生一系列深刻、鲜明的变化。

一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强劲。据统计,目前,美国电子书正在以年均114.1%的速度增长。2009年英国电子出版物的市场规模达1亿英镑,较上一年增长20%。荷兰威科、德国施普林格数字化收益已经超过50%。在中国,2010年数字出版总收入为1051.79亿元,年增速为49.73%。

二是数字化推动出版业的主体、业态、终端、技术、渠道等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传统出版主体更加重视数字出版。2010年3月,日本主要的38家出版社成立了日本电子书籍出版协会。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将于下月发布大学出版学术在线(UPSO),并称要打造一个“在全球范围无与伦比的学术出版研究工具”;剑桥大学出版社也将在10月推出类似的大学出版在线(UPO),希望新平台能够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数字化学术资料库”。在中国,出版集团的海量资源数据库、全国范围在线教育网站、各色电子阅读器、电子书包,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搭建数字化运营和交易平台等纷纷变为现实。与此同时,亚马逊的Kindle、索尼阅读器、巴诺书店的Nook、苹果公司的iPad、iPhone,中国的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汉王科技、中文在线、盛大文学、中国移动等中外数字出版技术厂商、平台商、设备制造商也在出版产业链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电子书、网络出版、云平台、数字印刷、按需印刷、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器、网上书店、微博营销等新业态、新平台、新渠道、新终端纷纷出现。

三是数字化带来媒介的融合。现在,我们除阅读纸质出版物外,还经常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光盘、网络等途径阅读图书、报纸、期刊,观看视频,听书。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为人们提供了发布自己创作内容、开展互动的平台。数字化以强大的力量融化着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音像、电子在内的传统媒体与网络、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之间的边界,融化着国家之间、社群之间、市场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融化着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边界。为满足人们对信息传播速度、广度、深度和互动等方面的需求,从媒体间业务的交叉、渗透、互动、融合,逐渐发展到媒体平台及市场的交汇、相融以及已呈现端倪的电信、IT与传媒业的融合。出版产业越来越与其他产业融合在一起。

四是数字化缩短了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时空距离。全球范围内同步发布信息、同步出版电子出版物、同步发行纸质出版物成为现实,受众同步获取跨地区的信息和各国出版物成为可能。企鹅出版集团、威科出版集团坚持同步获得数字版权授权。施普林格出版的学术期刊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在世界各国同步发行。如果你有Kindle、Nook或iPad、iPhone,可以同步阅读世界各国大量的报纸、期刊、图书。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出版的结合在冲击传统出版的同时,又为出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时代的信息发布速度、受众阅读习惯、内容购买方式等,同时拓展了传播平台,丰富了传播手段,提高了出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延伸了产业链。无论是西方的传统出版引领数字出版方式,还是中国的游戏运营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等IT企业推动数字出版发展之路,都有力地推动着出版产业的发展,为全球读者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和更方便的阅读途径。

数字化时代给国际出版业带来了严峻挑战,更为国际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推动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的发展,满足世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国际出版界的共同责任。在这里,我愿意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讨论。

一、坚持以读者为中心,树立大出版理念。正确应对数字化挑战,树立与数字出版相适应的新理念,着力做大做强出版产业。无论是政府、传统出版业,还是新兴的参与者,都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秉持开放心态,超越界别局限,树立大出版理念、全媒体出版理念,积极采用数字新技术,努力进行平台整合、产业整合、内容整合、资源整合,推动出版业在数字化的轨道上实现新的繁荣发展,努力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把出版内容放在首位,树立精品意识。内容是出版业的核心和基础,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本质上都是内容的表达和传播。面对数字时代的海量信息,准确的内容、优良的品质对读者和出版者格外重要。所有的出版参与方都要坚守品质原则为读者提供内容丰富、品质精良、途径方便快捷的出版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三、加强合作,推动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数字时代,出版业的未来并不是铺满鲜花的坦途。政策壁垒仍很严重,产业链不完整,技术标准不统一,作者、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平台商各自为政,利益关系尚不协调,盗版、非法下载严重等问题和困难还很多。全球出版参与方应团结起来,加强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要重视数字化带来的全球资源、全球市场机遇,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推出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将加大对数字出版的支持力度。中国政府愿意全力支持和推动中国出版界与全球机构合作,向国际市场推出更多中国内容的数字产品,为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不懈努力和贡献。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