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开幕会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全国政协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2011年,全国政协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2012年,又把“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六项重要工作之一,将进行重点推动。
贾庆林指出,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后,全国政协及时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奋斗目标、工作方针和政策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参与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贾庆林指出,2011年,全国政协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组织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协商会,提出的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发挥社会资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积极作用、维护农民工等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建立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制定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等政策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
同时,大力支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为文化改革发展办实事、办好事。组织政协委员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受到基层群众欢迎和好评。支持文艺界政协委员开展文学创作、影视制作、书画交流和戏曲展演,推出了一批内涵丰富、艺术精湛、特色鲜明的文化精品力作。
此外,中国政协文史馆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相关文物、展品的征集工作有序展开,全年编辑出版《文史资料选辑》等文史类专题图书12种、1000多万字。积极推动中国美术、民间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贾庆林强调,人民政协会聚着众多优秀文化人才,积淀着深厚文化资源,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中大有可为。2012年,全国政协将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政协委员特别是文化领域的专家、名家,联合各方面力量,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大陆及台港澳文化交流等文化领域重要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和研讨交流,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切实做好文化惠民工作,继续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鼓励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要进一步加强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打造以多党合作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宗教和顺文化、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统一战线文化;围绕戏曲、书画等中华传统文化领域问题议政建言,组织演出展览,扩大文化交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建成中国政协文史馆并对外开放,使之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窗口。
此外,今年全国政协还将就两岸文化交流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以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进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联系交往,鼓励海外侨胞积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大政协新闻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类媒体重点宣传政协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做好典型宣传,加强对外宣传和网络宣传,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本次政协会议是十一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定于3月13日上午闭幕,会期10天。会议期间,全国政协还将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举办专场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