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月8日周一,15:00-16:00
地点: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涵芬楼书店二层
活动详情
在当今中国大地上,城市化潮流浩浩荡荡,在冲击着原有的城乡布局,重新分配社会的资源。新经济运动驱动下的人口自由流动,亦在模糊城乡的边界,改变着原来的社会结构。产业转型,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兴起,也极大地改变了城乡之间原有的经济链条。中国处在一个激烈变革的年代,如何平衡城乡关系,如何维护人居方式的多元化,如何维持生态和农业,如何在历史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拿捏有度,便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有着极为源远流长的“城乡互哺”的传统。乡村社会把自己的子弟源源不绝送至外地大城市经商,日积月累,他们在异地结成同乡会互相照顾,又把在大城市里积聚的财富“反哺”故乡,使在家的妻儿父老可修大宅、建祠堂、办义学、恤孤济贫,令宗族文化和乡土社会不断绵续兴旺。可是,随着新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建立,城市化运动的深入以及农村的边缘化,中国城乡这种“互哺”的关系慢慢转为“倒悬”。
今日中国农村,大量土地不是被并入城市,就是丢荒休耕,农业难以为继,劳动力只好涌入城市从事底层工作,农民工因为受教育程度低,加上户籍壁垒的阻隔,无法分享城市中的公共资源,也难竞争更好的工作机会,他们无法积聚财富“反哺”农村。在这样一种现实条件下,如何展开对今日中国的城乡关系的探讨?如何探索良性的城乡交互模式,并努力构建出当代语境下新的“城乡互哺”关系?本次演讲将致力于回答这些议题。
欧宁
欧宁,诗人、艺术家、策展人、出版人。1969年生于广东遂溪,1989-2000年他一直求学、生活、工作于深圳, 是独立音乐团体新群众以及独立电影团体缘影会的创建人,2000年迁至广州,2004年与艺术家曹斐创办了立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另类文化艺术工作平台别馆(Alternative Archive)。2006年离开广州迁至北京,2008年起担任邵忠基金会总监。他曾拍摄纪录片《三元里》和《煤市街》,在世界各地展出、放映并被收藏、研究。连续策划三届大声展(2005,2007,2010),并为伦敦蛇形画廊在伦敦巴特西电站策划了声音艺术的展览项目《唤醒巴特西》(2006);曾担任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Benesse大奖评委,2009日本横滨国际影像节评委,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设计展策展人,2011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委员会成员和第22届米兰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电影节评委。他不仅是个高产的博客作者,同时也为各种杂志和出版物写作,并经常应邀在世界各地演讲和参加学术会议。2011年创办《天南》文学双月刊并任主编,同时发起致力于乡村建设和共同生活实验的“碧山共同体”计划。编有《北京新声》、《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和《建筑·城市·思想:库哈斯和奥布里斯特中国访谈录》等书。目前他正在筹备2012黟县国际摄影节和2012碧山丰年祭,将于今年11月2日同时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