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十八大述评:历史从这里再次扬帆起航

有着91年历史、82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继往开来的十八大,再一次凝聚起全党共识,将使从新起点上出发的中国,方向更加坚定,步伐更加有力

11月15日,深秋的北京。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鲜花盛开,暖意融融,气氛庄重而热烈。500多名中外记者早早来到这里等候。前区的文字记者席里,有的两人挤坐在一把椅子上;后区的摄影摄像架上,排列着百余台摄像机。

11时53分,人们的目光在入口处聚焦,习近平等7位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热烈的掌声中依次出现在大家面前,微笑着向人们挥手致意。他们的身后是巨幅山水国画《幽燕金秋图》,山峦起伏中长城逶迤,层林尽染。

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过程中,掌声一次次响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短短几分钟讲话,“人民”一词先后出现了十多次,质朴平实的语言凝结着沉甸甸的分量,传递出执政党对人民最为贴心的关注,体现出执政党对自身使命的清醒认识,也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对人民、对未来的宣言与庄严承诺。

就在一天前,11月14日,伴随着雄壮的《国际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05人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由130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审议并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从这一时刻开始,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迈开新的征程。

一次成功的大会

就是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回望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7天会期,本刊记者在一场场新闻发布会中,在与一位位代表面对面交谈中,在微博、留言等互动平台与党代表、党代会“零距离”接触中,看得到定格的历史,听得到进步的足音,感受得到执政党迈向未来的自信与沉着、活力与进取的精神。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来讲,目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从改革角度来讲,我们的发展尚面临很多关键性难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目前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从国际环境来讲,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对《瞭望》新闻周刊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节点上,党的十八大指明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前行的道路,描绘出未来图景,一个新时代的大幕由此开启。

一周的密集采访里,多位十八大代表和专家从不同角度勾勒、解析了这一次关键节点上的重要会议之于中国的意义:

十八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说,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报告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具体指标。这为13亿人民的全面小康,制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使关系着亿万人民福祉的未来,变得更加清晰而可期。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原创的发展观,是中国之路在新时期的最经典概括,是未来一个相当长时间的主题,也是指导我国各方面工作的根本方针。“面向未来,我们不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还要随着实践进一步丰富、诠释科学发展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十八大不到100字的大会主题,鲜明地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资深党建研究专家、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一次成功的党代会,往往就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党在前进中所达到的水准和程度,也标志着党面向未来将要遵循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一为‘关键时期’,一为‘攻坚时期’,鲜明地把这次大会的特殊历史地位及突出重大意义凸显出来”,叶笃初说,继往开来的十八大,再一次凝聚起全党共识,将使从新起点上出发的中国,方向更加坚定,步伐更加有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眺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的历史篇章正在开启。

关键时刻谋划未来中国

几天来,全球主流媒体都在热切关注中共十八大,在显著位置报道十八大。英国《泰晤士报》最近在一篇社论中表示,中共十八大无疑是今年全世界召开的最重要的政治会议。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中共党员的人数相当于德国人口总数。“这样庞大而团结的政治先锋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

“党的十八大成功召开,说明我们党的新老交替制度进一步深化。”叶笃初说,十八大又一次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老交替,一系列人事安排顺利完成,发出一个清晰信号: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进一步走向了成熟,人事交替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也说明我们党的内部十分稳定团结,这是未来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政治保障。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观察党的十八大的时代意义,需要与其所处的历史方位联系在一起,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坚持科学发展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8年”、“从现在到2049年”这样4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切入。

节点一,十八大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的历史节点上召开的。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30年来中国坚持的这条道路如何越走越宽广,就需要总结过去,并为未来作出进一步规划。党的十八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论述和更加全面的总结。

节点二,十八大是在中国坚持科学发展10年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国社会未来坚持科学发展这条路如何越走越坚定,十八大也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战略部署。

叶笃初说,十年成就,最重要的是依靠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有力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如今,及时总结十年来的经验,将科学发展观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指导和推进未来的工作,十分必要。”

节点三,倒计时8年。即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辛鸣认为,之所以说中国现在处于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基础打得好不好,框架建立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2012年,这个时间节点还有特殊的意义。”叶笃初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次,十八大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当前,2012年距离2021建党百年只有不到十年时间了,未来的这几年充满机遇与挑战,是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实现“两个百年”中的第一个目标以及中国能否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因此,十八大着眼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未来中国进行了谋划”,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无论是战略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还是对于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回应和部署,以及对民生问题的解决等,这次会议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具有深远影响。

节点四,从现在到2049年。在辛鸣看来,中国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就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未雨绸缪地建立起合理的大框架、大格局。

放在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视角上来看,党的十八大不仅指明了中国未来前行的道路,谢春涛认为,而且也回应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未来引领中国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

“如今的中国已与世界深度交融,从某种程度上说,关注中国的走向也是在关注世界的走向,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已不可小觑。”十八大代表、湖南怀化市委书记李亿龙说。

巴西中国和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韦里诺·卡布拉尔也认为,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是全球关注的重大事件,这次会议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而且也将对世界未来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凝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一周的采访中,代表、研究者们谈得最多、谈得最细的,基本是围绕十八大报告。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许多新概念,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精心谋划。”曾近距离参与过党的十二大和十四大理论研究的叶笃初说,“对比来看,十二大、十四大报告都具有很高的理论高度,对于中国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当时的中国国力与发展水平所限,报告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对未来的展望。比如,改革开放、建设市场经济等等,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在实践中去试去闯。但是,在十八大报告中,很多内容已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比如,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曾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这次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叶笃初看来,这种对于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也从一个侧面论证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多位受访代表和研究者看来,党的十八大报告透露出浓厚的民生情怀,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的期待,为13亿人民的全面小康,制定了10年“时间表”,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路线图”。

“十八大报告通篇充满新意。”辛鸣说,这是一篇创新之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创新精神。

综合多位受访者意见,可将报告的创新点简要概括: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中国已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了,30年来,我们究竟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全面、权威的总结和阐述。”谢春涛说,报告强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是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再一次重申,这是我们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旗帜,有着深刻的内涵,引人关注。

胡鞍钢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客观规律,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思想,显示了党的理论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更加鲜明。”

辛鸣分析,报告总结提出的“三大成果”、“四个特色”、“八大要求”等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总结,又是对理论的创新,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这让我们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明晰,让我们对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自信,标志着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认为,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的“八条”要求,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定位。

从党的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到十八大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辛鸣认为,这就为中国社会未来真正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愿望,而是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是全党的愿望。”

“我们不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还要随着我国的实践进一步丰富、诠释科学发展观。”胡鞍钢认为,未来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包括五方面的要素:创新发展,即发展观及发展道路创新、制度建设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文明创新的有机统一;绿色发展,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节约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建设绿色中国;协调发展,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不和谐因素为和谐因素;共享发展,使十几亿人民共同拥有发展机会,共同创造各种财富,分享社会福祉,共筑幸福安康;共赢发展,即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共同发展、互利发展。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有了新构建。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十八大代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报告的一大亮点就是用独立篇章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虽然生态文明这个词并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但这次是系统化、完整化阐释,带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化,是我们党对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的再概括和再升华。”

谢春涛认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建设生态文明”的加入,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影响巨大。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丰富的新的内容。

叶笃初说,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的“含金量”很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辛鸣分析,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对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标准更高、含金量更高。过去比较强调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问题,到了十八大,不仅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要翻番,这就意味着执政党更加注重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

不仅如此,在这个目标里,有民主的扩大,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有文化的提升,文化产品变得丰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有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有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总量,更要看经济总量能否具体转化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幸福感的提升。”辛鸣说。

对治国理政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

当一次次走访开放团组、进入代表房间、参加新闻发布会,代表们对记者强调,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种种热点和难点,十八大报告都以创新精神给予清晰的回答:关于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一些新思考和新方法,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

例如,在经济建设方面,更加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政治建设方面旗帜鲜明地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到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容和内涵;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加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并在民生改善、在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方面,专门作出了部署;在生态建设方面,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系列新表述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

这些新部署新要求,成为代表讨论的焦点。如,十八大代表、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分析,报告第一次把“四个化”放在一起表述,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同步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在发展中既面临工业化任务,又面临信息化融入工业化的课题,同时面临着城镇化的任务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难题,这意味着我们已把“四个化”中的突出矛盾问题综合起来考虑,体现了系统化思维及顶层设计、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十八大代表、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说,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符合中国现在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性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精神文化需求必然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之一。而文化的内核则是价值观,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遵守“树立和传播价值观”这一规律。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强调了文化发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的文化发展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对于文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和信仰问题。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文化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失衡。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两者发展要协调一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难免会出现价值观和信仰的缺失。“价值观不是存在于空气当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产品当中。”于殿利强调,“我们要用自有的内容题材,来讲中国自己的故事,来传递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文化企业最重要的责任。”

采访中,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仔细用笔圈点大会报告中的“兴奋点”,他告诉记者,报告出现了20多处“公平”这个字眼,表明我党将用更大的决心和努力,让公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建新觉悟。

辛鸣分析,我们党在坚持十六大以来关于党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政治灵魂”的建设,即政党的宗旨与信仰。十八大旗帜鲜明地将党的信仰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种新觉悟还体现在,党更加注重把科学的制度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谢春涛认为,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既保证党内生活的生动活泼,又保证党的战斗力的高度统一和凝聚力。

汪玉凯说,透过十八大,可以看出,执政党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十八大以后要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认识提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论述,最大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了增强党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个能力,从4个层次立体地对党员的自我能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十八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委常委、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兴友说。

(参与采访记者:李自良、赵仁伟、许雪毅、李鹏翔、周芙蓉、龙在宇,实习生:王璨)

责任编辑:ZhuJi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