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中国出版集团成立11周年之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暨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隆重召开“内容创新大会”。华文出版社社长、中版教材公司总经理罗争玉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原文如下:
华文版《书法》教材2011年2月底开始策划,仅两年的时间,现已形成完整系列,整套书法教材按弹性结构设计,分标准版、提升版、地方特色版,贯穿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能满足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不同需求。《书法》教材在2011年9月开始使用,当年即有6个省实验使用;第二学年,全国使用省份已达13个,新疆、四川全省统一使用;有把握预计,今年将再新增4省以上使用;基于《书法》小学3~6年级、高中版将成为国家教材,比较有把握预见,明年随着一些地方书法教材的被淘汰,华文版《书法》教材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华文版《书法》教材的成功进入课堂,主要得益于其在书法教材建设中的内容创新。下面向大家报告一下华文版《书法》教材进入课堂的策划过程。
2011年刚过完春节不久,我们得到消息,李长春同志1月27日在一份报告中批示“请教育部研究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教育部正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的批示。因此,抢占先机,开发出一套高水平的书法教材至关重要。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组织编写团队,这也是内容创新的关键。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请欧阳中石先生担任教材主编。有了这一想法,我们很快与欧阳中石先生见面,并确立由欧阳先生担任主编,组建了40余人的编写团队。1个月后,教育部指定欧阳中石先生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制负责人,这体现了我们工作的前瞻性与及时性。华文版《书法》教材2011年3月1日启动编写,在6月底基本完成。8月14日,教育部在原有书法教育相关文件基础上,首次出台《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9月,借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东风,华文版《书法》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教材开发、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书法教材开发工作期间,我们进行管理创新,由华文社负责编辑、出版等,由教材公司负责宣传、推广、培训等,这样的管理创新,让70多人的编写、编辑人员高效运行。
除了开发内容质量高的书法教材,我们在营销方面也进行了创新。首先,提前介入、全员培训市场营销人员,4月底书法教材还在研制中即召开专门会议培训市场营销人员,5月开始,教材公司从事营销工作的20多位同事全力投入到了书法教材的市场推广工作之中;其次,在书法教材推广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市场最大化兼顾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能直供的地方我们采取直供,不能直供的地方,我们选择与当地出版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即使是合作也有多种方式,如代印、租型、代理等多种方式;三是有针对性地推出多个地方版本,力求尽快打开缺口。
从《书法》案例中我的体会是,“内容创新”的成功讲究的不单是天时、地利,更是人和。好的机遇转瞬即逝,好的创意能不能实现,在于有没有一个足够包容、能够成就它的体制和环境。我们用了“120天”进行编写,这是成功的内容创新;又用了“120天”进行营销,才保证了内容创新的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