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从《我的父亲韩复榘》中“捕获”设计技巧

好的封面,是编辑、美编、读者和作者共同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现以《我的父亲韩复榘》(中华书局2013年4月版)为例进行现身说法。

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华书局,民国人物传记类的普及书做得不多。能记起来的就是翁元口述的《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该书是1994年出版的。多年以后,我来中华书局工作时,还发现该书有不少库存。其实,并不是中华书局当时出版的民国书不好,比如“中华民国史料丛稿·人物传记”就挺好看。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其装帧设计、写法、定价,还是当时的营销渠道,都不足以支持社会上更多的读者接受该书。

针对《我的父亲韩复榘》的封面设计,我们通过分析比较,封面设计思路上确定了两点:其一、用韩复榘的头像为该书的主构图;其二、要做腰封。

该书的封面设计主要是由我们美编室的王老师完成的,我提供一些想法,然后再和王老师一起论证其是否具有合理性,能否实现预想的效果。王老师老家山东,从小也是听着关于韩复榘的故事长大的,所以,他自然就对该书内容很感兴趣。王老师说:“中华书局的书,我设计的封面太多了,但说实话,能整本内容读完的,只有这一本。”王老师是边读书边找图,费心颇多。找来找去,没有关于韩复榘的更清晰的图可用。最后,王老师确定,就选韩复榘那幅就任山东省主席时的照片来用。原图像素低,但韩复榘着长衫的儒雅气质,还是会让读者另有想象的,毕竟坊间传闻大都说韩复榘是个大老粗。封面的颜色就用黑白两色。表达韩复榘是黑是白,交给历史和后人评说。这就否定了我想用照片做旧求得效果的想法。但王老师说的确实有道理,黑白的主色调和该书比较客观的冷静视角是相得益彰的。而像素低也是有办法补救的。后来,王老师为了给图片补色,整整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

《我的父亲韩复榘》的封面是大面积的黑色,假如纸张选不好,就会显出白色的折痕出来。所以我建议图书可塑封下。王老师认为,封面比较暗,若再加上过油的工艺处理,会使封面更耐折、看起来也会更亮些。中华书局同仁大部分对于过油的处理方式,表示担忧,怕处理不好的话,反而把封面糟蹋了。王老师通过与出版部的同仁细心沟通,终于使封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编同仁现在再聊起该书的封面,都感慨说:《我的父亲韩复榘》过油技术的成功,在中华书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腰封的设计,有不少细节还可说一说。首先是上不上腰封?由于封面比较暗,只能通过上腰封,才能使这该书更吸引人。腰封选用了奶白色,与封面的用料相同,只是克重轻了。这就保障了读者对该书的观感和手感的一致性。腰封的上缘以遮住韩的下巴为准,一方面可突出韩的眼神,另一方面可表现韩的整个表情。腰封上用哪些文字?拟了两句:“1.一位流传最多笑话的军阀,一位敢违抗蒋介石命令被处决的人。2.兴于冯玉祥军中,死于蒋介石手下;完整再现民国枭雄韩复榘的真实人生。”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转而在新浪微博上请教方家了。结果,选第二句的还是比较多。那就以大家的意见为准。总结大家的意见:第一种说法,迁就了旧说,没有给读者以正面的引导。容易让读者产生该书没有什么新意的判断。第二句给韩复榘的人生有个小结,另一方面又让人有探求韩之人生真相的欲望。至于增加了拼音,这个要完全归功于网友们。

偶尔,还会想起那些温馨的夜晚,王老师来电话交流对封面设计的种种想法,书业界朋友、粉丝们在微博里跟帖或私信交流中,“捕获”到不少封面设计技巧,颇为感动!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