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恰逢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一周年,中华书局与中版教材有限公司在京联合举办了“国学与当代教育”学术研讨会。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拥军,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党委书记周清华,中版教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德生等出席研讨会。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李汉秋、孙玉文,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勇,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等众多文化、教育界的学者和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就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案例、研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主持会议。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拥军致辞
张拥军在研讨会上发言,他认为我们应该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结合社会实践,共同做好国学出版工作。他同时谈了三点想法: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学术研究,二是要具备国际眼光,三是要带有问题意识。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致辞
樊希安介绍了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趋势,他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魂之所在,而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当代中国文化成果传递出去,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致欢迎辞
中版教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德生致欢迎辞
徐俊和郭德生分别致欢迎辞,他们表示,中华书局近年来奉行陆费逵先生创立书局之初“用教科书革命”的口号,积极组织编写了一套覆盖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等学段的传统文化实践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并已在全国400余所学校实践教学;中版教材有限公司作为教育出版专业公司,目前已拥有四套完整系列的国家教材和两个系列的地方教材。如今这“一老一少”共同携手,依托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拓宽营业范畴、做强教育出版,更能提升教材行业的整体水平,体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品牌实力。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发言
楼宇烈在发言中谈到了他曾写过的文章《对于21世纪中华文化建构的思考》,当时提出两点期盼:一是中西文化比例能否变化,二是科学和人文比例是否调整,至少份量等同。如今看来,有所改善,但不尽如人意。他强调,教育要传授的是做人之道和为学之方,最终目的是化民成俗,融为一体。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汉秋发言
李汉秋客观分析了西方重宗教,中国重人伦的区别。他肯定了传统教育对学生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强调课内课外都要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郭齐勇表示,出版人以天下为己任,为文化复兴做出贡献,中华书局走在了前列,这对教育界是推动也是震撼。他指出重建国族意识、体验中国精神和加强文化认同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只有这样,国民素养才能提升,文化传统才能传承。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发言
黄玉峰十分认同前几位教授关于“礼”的阐述,他曾经做过《问世间“礼”为何物》的讲演。他认为,素质教育也可以称为人生教育,而传统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生教育,他也一直在引导学生用人生教育赢得应试教育。
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发言
北京市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发言
孙玉文表示,传统文化方兴未艾,令人振奋,最重要的就是准确阅读古代经典,否则谈不上继承和发扬。理解古代经典,须具备古文融汇贯通的能力,这需要从小学打好基础;徐勇也赞同此观点,认为传统文化应当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
随后,研讨会分组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和交流,来自全国中小学的校长、教学代表和骨干教师建言畅叙,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对他们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坚定教学信心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