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宋明昌: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深厚情感。讲话既具有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精华的高度概括和思想升华,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光芒。深入学习贯彻讲话,对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这些重要论断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价值,充分发挥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滋养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呼应了人们对精神信仰的热烈关切,鲜明地亮出了我们这个民族在当今时代的精神底色,是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新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滋养。

以儒家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并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与释道等诸家学说“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呈现出“顺时而生”“与时迁移”的长久生命力。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经世致用、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就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国外不少有识之士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不同国家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人类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泰勒博士在“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上曾说过,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2540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不管我们取得了进步也好,还是缺乏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成功、昌盛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阐述的许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厚土壤

爱国主义体现的是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饱含着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最高体现,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所尊崇的忠诚、责任、正义、勇气、奉献等诸多美德,以及以国家、民族、集体为重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爱国主义依然是人民群众最普遍、最基础的情感底色,拥有最广泛的认同基础,寄托着中华儿女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着中华儿女对祖国大地的兹兹之念,凝聚着中华儿女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

纵观历史,我们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许多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爱国故事。每当我们回顾和重温那些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怀有深切依恋之情、强烈报效之志的文章字句,都会感到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的散发,都会激励出为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些体现爱国精神的传统文化,对于引导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灿烂文明的智慧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曾说过:“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这里,我结合新闻出版行业工作列举一些实例来说明。比如,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体现和传承着中华历史文明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文字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有一条宽3米、长80米的汉字大道,按照汉字发展的10个阶段精选历代名碑名帖摹刻其上,寓意一部汉字8000年发展史。汉字表现了独特的中国美学与哲学思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摹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比如,书写载体的变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等重大技术创造,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32人)”,蔡伦榜上有名。美国学者麦克·哈特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将蔡伦排在第七位。陕西洋县蔡伦墓祠门的楹联写道:“此墓此祠光耀两千载,斯公斯纸恩泽亿兆人。”

又比如,印刷术是推进科学发展精神创造的杠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指出,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是中国印刷技术发展的三座里程碑。2009年9月30日,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珍藏着该证书。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该县建立毕昇纪念馆。

汉字信息技术使汉字印刷跨越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有“当代毕昇”之誉的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王选院士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从此“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

再比如,传统典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2008年以来,国务院分5批公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是国家为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获奖演讲时说:“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就新闻出版行业而言,我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谈一些情况。

(一)积极整理出版优秀传统文化图书

古籍整理和传统文化图书出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2013年、2015年两个年度,总局出版管理司对200个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资助5902万元,完善《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抓好散失海外古籍回归出版工程,启动一批新的古籍整理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优秀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规划共列入项目3069个,其中23%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十三五”重点出版有625家出版单位申报6612个项目,初评出2000余种,其中25%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

总局国家出版基金办公室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作为资助重点,目前共利用中央财政24.5亿元,资助2138个出版项目,包括:民族文化遗产项目,如浙江大学出版社《宋画全集》;传承中医药项目,如人民卫生出版社《英文版中医走出去文库》;民族文化精品项目,资助民族类项目近300个,资助额达4亿多元,《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大全(维吾尔、汉、英、阿拉伯四语种)》《中国蒙古族民歌大全》等10余个项目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华大典》24个典,约7.2亿字,目前已出版《哲学典》等9个典、4.1亿字,争取今年年底全部完成;资助《大中华文库》6350万元,由外文出版社牵头,湖南人民出版社等10家出版社共同完成,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用法、德、俄、阿、韩等多种语言翻译出版。

人民出版社推出《中国名门家风丛书》,包括《曲阜孔氏家风》共11册。《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从《大学》等典籍中精选了140条名句,阐发其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计划推出《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丛书。

(二)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介和普及力度

2013年,总局开展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114家出版社申报图书1001种,经评选发布了91种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2015年,全国出版46万种图书,其中有3万种传统文化图书。总局近期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推荐活动的通知》,共有312家出版单位报送图书1072种,经遴选确定推荐图书86种。

农家书屋是总局的“一号工程”,2007年在全国推开。截至2012年年底,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2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60多万个,覆盖了全国行政村,共配送图书10亿多册。总局先后5次向农家书屋推荐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重点出版物。近7年来,在推荐优秀传统文化图书活动中,入选的传统文化图书有2520种,占入选图书总量的15%以上。

近几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与总局联合举办“强素质 作表率”讲座85次,其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24次,达29%。

总局新闻报刊司召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研究座谈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2014年共有1223种报刊刊发5298篇,包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章遥遥领先。

(三)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手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三化”)对新闻出版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业顺应时代步伐,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手段的创造创新上,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4年,总局发布了古籍整理出版数字平台的前期成果——“中华经典古籍库”。2015年,启动实施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建成30亿字规模古籍整理出版数字资源的整合平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此批示:古籍数字化统筹工作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2015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中华书局考察。他对中华书局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称赞中华书局在推动传统出版与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发展中做出的有益探索。

支持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网络游戏出版是顺应阅读网络化的重要举措。将网络游戏作品纳入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国优秀出版物奖评选表彰范围,《三国演义》等一批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优秀网络游戏作品先后入选。组织开展“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评选。总局将《铁血忠魂戚继光》《丝绸之路》等优秀游戏作品,纳入“原动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予以扶持。

(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谈“命运共同体”已经不下百次,热切传递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的信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的世界秩序和世界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中国的国际责任,必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总局大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图书走出去。2009年中国图书版权输出4205种,2014年中国图书版权输出10293种,增长144.78%。2009年启动“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截至2015年,“经典中国”项目在42个国家以当地语言出版发行。

民族原创游戏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近年来,通过实施“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原创网络游戏海外推广计划”,指导举办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等活动,支持鼓励我国民族原创游戏作品走出去。2015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53.1亿美元,其中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游戏作品占较大比例。

积极参与世界平台的评奖活动,唱响中国声音,亮出中国名片,彰显中国力量。中国先后有《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诗经》等15种图书当选“世界最美的书”。2003年以来,有271种图书获“中国最美图书”。雅昌荣获有全球印刷界“奥斯卡”之称的美国印制大奖班尼奖金奖35项,使中国人在900年后为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故乡重新赢得世界的尊敬。

2016年3月17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整体安排,部署了重点工作。在规划纲要中,全民阅读首次被列为国家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是全民阅读工作在国家规划中的重大突破。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全民阅读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物的推荐力度,深入开展“书香中国”系列活动、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儿童阅读书包发放计划、市民阅读发放计划、盲文出版工程等,广泛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国家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加强典籍整理、挖掘,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物的出版和传播。

加快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创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形态、渠道、手段,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曹宇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