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弄潮儿向涛头立——回访“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

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又拉开序幕。回望前四届“年度人物”,每年都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几轮投票筛选,才最终脱颖而出,走到台前,接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那尊金灿灿的奖杯,成为本年度文化企业家中最闪亮的“星”。

回访往届“年度人物”,他们依然勇向涛头立,活跃在文化产业第一线,用文化企业家的担当和使命,书写中国文化产业的传奇。

1.使命:弘扬中国精神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电影《湄公河行动》以6亿元票房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这部取材于真实故事的电影,以先进的设备、精良的制作,被誉为“能与好莱坞大片比肩”的国产大片,把观众带入金三角地区的血雨腥风,展现了中国警察坚决捍卫中国人生命财产的决心和实力。

其出品人、2015年“年度人物”、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谈起这部主旋律电影的成功商业运营的原因,归因于演职人员做足了“功课”——整整三年时间筹备,收集了上百万字事实材料,冒险前往金三角当地取景并与居民进行深度交流。演职人员都被真实的故事所打动,饱含使命和激情地投入工作,终于把鲜活的现实题材搬上银幕,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于冬希望,中国影视从业人员能更多地体会中国精神、发现中国故事,最终获得导向、艺术与市场的“三赢”。

文化企业生产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企业,必须要有文化使命和人文情怀。2014“年度人物”、国务院参事、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现在花心思最多的工作是大力推广全民阅读,争取能让更多的人读书读经典,让更多的优秀作品鼓舞人、塑造人。有人质疑“互联网时代了,还看什么书”?对此,樊希安理性地说:“互联网时代虽然阅读的介质有了变化,但读者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是不变的。”

来自西部地区的出版集团,读者传媒已连续十余年领跑中国期刊界,发行量位居亚洲综合类期刊第一位。谈及成功之道,2015“年度人物”、读者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吉西平表示:“只有坚守文化产品的高品位,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各个层面传播正能量,文化企业才能不辱使命。”

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中华书局也深谙此理。2015年,点校本《二十四史》等古籍新版广受好评。“做出版、做文化产业,要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适应、引领读者的消费需求,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挖掘,让更多读者去热爱传统文化。”2015“年度人物”、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如是说。

2.责任:做强文化企业

500项创意设计展览与活动,100场设计专业论坛,4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国际设计师参与,时尚与传统碰撞、国际和国内对话、专业和跨界呼应,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成为世界设计师的舞台,也成为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窗口。

2015“年度人物”、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通过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运营,看到了创意设计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空间。设计师们可以找准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按市场化方式组织合适的团队,聚焦专业化,就算“小而精”,也能做成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从城市经济发展来看,随着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装备业、农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催生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驱动力。

文化企业不仅要有“小而精”,更要有“大而强”,打造世界级的文化企业。2012和2013“年度人物”、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叫板”上海迪士尼,引发人们关注万达的“文化版图”和“发展野心”。“万达文化集团成立仅三年,每年收入都以百亿数量级增长,已形成影视、体育、旅游、儿童娱乐四个产业板块。”王健林自信地宣布,“5年后,万达文化集团一定会成为世界行业领袖,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五强!”

谈起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秘诀,文化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创新”——通过融合创新,跨界交流,让创意变成价值;通过业态创新,突破产业发展传统思维,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

“汇聚中国创业、创新资源,将是势不可当的发展洪流。文化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现在最需要加强合作与价值共享。”2015“年度人物”、猪八戒网董事长朱明跃顺应大势,用十年的时间将猪八戒网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是个开放平台,让文化产业需求方与提供方实现无缝连接,大大降低了创业者办企业的门槛,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中小企业成长。今年猪八戒网主要在实施百城双创战略,进行全国落地布局,助力千万创业者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

2015年上海电影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加20%以上,今年8月17日“上海电影”终于登陆上海证交所,成为资本市场上第一批国有上市电影企业。2015“年度人物”、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最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上市公司的效率与效益的有效增长上。令他高兴的是,上影新片《盗墓笔记》票房超过十亿元,尝到了发掘“强IP”的甜头。对于最近舆论就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增速放缓的议论,任仲伦认为,增速放缓是对过去有的电影企业过度追随市场、忽视影片的艺术品质和精神价值的本末倒置情况的纠偏,中国电影总体向好的趋势依在,“无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到什么地步,出优秀电影、出更多的优秀电影,永远是我们的追求,而且我们坚信,有品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必然会赢得观众和市场的肯定。”在谈到如何做强文化企业时,任仲伦的体会是:把战术做成战略;把难点做成亮点;把事情做成事件,既要坚持弘扬价值观,也要提升市场竞争力。

“文化是方向,企业是属性,文化产业最需要的是既懂文化的企业家又懂企业的艺术家。”2012第一届“年度人物”、北京演艺集团董事长康伟根据北京演艺集团组建8年的改革实践认识到,当前国有文化企业的责任就是要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让传统事业体制的国有院团在转企以后,真正实现改制,进而在文艺创作生产和面向市场方面焕发出活力和竞争力,生产出代表当代中国精神和艺术水准的文化产品。

3.担当:讲好中国故事

山水实景演出将输出到越南,已与越南文化管理演出公司签署了越南岘港、下龙湾等5个城市的实景演出合作协议,第一场将是《玄珍公主》,取自越南陈朝玄珍公主出嫁占城和亲的故事。

2012第一届“年度人物”、山水盛典文化公司董事长梅帅元正在完成自己的“三步走”计划:从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在山水间写意呈现当地风情的实景演出是第一步;以《文成公主》《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为代表,在山水间讲故事的实景演出是第二步;中国的实景演出已经积累了10余年的经验,第三步就是山水实景演出走出国门,与国外旅游市场实现对接。

国外的许多条件和国内不同,文化“走出去”一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对此,梅帅元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克制地挣钱、有条件地市场化、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国文化,需要产业投资者和领导者的精神文化高度,需要大文化情怀来布局和提升这一产业”。

“国际化”同样也是2015“年度人物”、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思考和布局的目标,去年年底以23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后,加速了中文在线的国际化布局,将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文化教育集团,以“数字传承文明”。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企业也有自己的切入点,让文化润物无声地促进“民心相通”。2013“年度人物”、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正在推动建立“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剧院联盟”,通过一个个城市剧院的沟通,让各国的文化地标和文化基础设施互联共通。而2013“年度人物”、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中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民间力量,建立“资金池”和“项目池”,助推商贸的繁荣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用的乐器有一半由国外传入,但进入中国后就慢慢把它们变成了中国自己的传统乐器,这说明文化的包容和文明的互鉴。”张宇认为,现在“走出去”最需要的是文化自信,能够知道自己的根和魂,能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中国故事需要国际表达,中国元素也需要国际包装,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文化交流的有效性,让更多人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