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臧永清:文学图书版权输出的道路探索

为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号召,人文社对外合作部始终在不停地摸索中前行,将对外版权输出作为首要任务,探索各种方式将中国文学与文化推向国际舞台。几年来,凭借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依托着国家出版“走出去”重大项目的支撑,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对外部的不懈努力下,可以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走出去”工作成绩不凡。图书版权输出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输出品种不断丰富,输出地域也从亚洲国家拓展至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乃至阿拉伯地区。此外,人文社每年还承担数百万金额的国家重大翻译项目。如今,我们的出版“走出去”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形式更加多样、渠道更加成熟、模式也更加多元。

版权输出并非易事,尤其是纯文学作品的输出难度更大。因为文化背景、写作题材、写作方式、读者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文学的世界化之路走得很艰难。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事事都要从头学起。这些年,我们在不停地尝试多种文化交流方式和版权贸易的模式,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内容为王,积极签约中国作家海外代理权

在整个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认为作品是基石,是重中之重的要素。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新中国文学出版的起点,在作品资源和作家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旗下有包括铁凝、贾平凹、张炜、毕飞宇、格非在内的一批重量级的作家,我们从他们做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海外推介作家本人及其作品,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铁凝《永远有多远》泰语版创下了单品近3万册的销售奇迹,毕飞宇《推拿》卖出十多个语种,格非《隐身衣》进入北美、欧洲、拉丁美洲世界,英语版由美国久负盛名的纽约书评出版社出版,获得美国苏珊·桑塔格翻译奖,西语版则被西语世界多家重要媒体争相报道,为作家赢得了国际声誉。

除了经营本社作家的海外版,我们还大胆尝试签约中国作家海外代理权的模式,持续不断地关注、发现、挖掘更多具有海外推广潜力的新生代年青作家。我们的目的是,向全球传达更多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只要作品的导向正确、文学性好,对海外读者有吸引力,我们就与作家主动商谈,签下他们的海外代理权。这里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艾米《山楂树之恋》,目前已在人文社的经营下,输出至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另一个成功案例是阿乙,他的作品则在短期内输出15个品种。

二、坚持商业出版,让中国作家有尊严地走出去

人文社在版权贸易方面始终坚持商业出版模式,坚持寻找国外最有实力的文学出版社进行合作,并且要求海外出版社给予中国作家与国际作者同等的权益。我们始终认为,没有商业出版的保障,没有一定的印刷数量,就谈不上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我们始终认为,单纯地追求输出数量的增长,而不重视图书出版的品质,不重视出版物的发行渠道、数量是毫无意义的输出。

秉承着对每位签约的作家负责、让他们一个一个地有尊严地站上世界出版的舞台的原则,人文社不仅在版权输出的前期认真负责地挑选出版社、维护作家权益,也十分重视后期的翻译把关、海外宣传工作,在这种坚持下,我们实现了图书版权贸易的良性循环,有些图书甚至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譬如贾平凹《带灯》法语版签下了远超其他中文作品的预付金,《山楂树之恋》在获得可观经济收益的同时还登上加拿大图书销量榜的前列,真正进入到国外大众读者的视野。

三、注重业态创新,力求多元化、立体化提升中国文学海外影响力

作家版权输出可以细分为多种模式。我们借助国家的支持,借助中国出版集团的支持,不断制定清晰化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方式,开拓出多种因书制宜、因语种制宜的“走出去”模式,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优势项目,重视媒体宣传,全方位包装打造作家作品:作为文学出版社,我们的优势项目是纯文学作家作品的推介和输出。一直以来,纯文学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外的读者渴望通过文学的方式全方位地、沉浸式地了解中国。为适应海外读者的需求,我们从老中青三代作家的作品中挑选出精品着力打造,与优秀的汉学家、母语译者合作,以国际化标准为他们制作完备的资料包,包括翻译样章、专家评论等,向海外全方位推介。同时,我们重视海内外媒体对作家海外活动及新书发布宣传的报道,着力把影响力做到最大、最广。

(二)重视各类国际书展的筹备,推动“作家走出去”:在版权贸易中,面对面的交流极为重要。我们借力各种书展带领作家走出国门、组织各类文学交流活动,搭建起作家与国外出版商、编辑、读者对话的平台。近年来,人文社先后组织策划铁凝、贾平凹、张炜、毕飞宇、格非、阿乙、冯唐等众多作家到海外参加对话及交流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三)建立海外汉学家、译者、版权代理团队:我们始终与汉学家、翻译家保持着良好互动关系,为中国故事的多语种讲法,打好“人”的基础。我们不仅重视老一辈汉学家、翻译家的影响力,更重视新一代汉学家、翻译家的成长,重视他们对新书动态的关注,重视他们知识结构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唯有不断跟进行业动态和专业领域的变化,才能活跃在版权贸易的第一线。人文社还与驻法国的欧洲版权代理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启动人文社中国作家版权在欧洲大陆的独家代理销售机制。这种做法符合国际市场规律和各国市场特点,大大促进了人文社在欧洲版权输出的推广力度和文化渗透深度。

(四)与海外出版社合作“互译”模式:我们的“互译”模式已经在意大利、拉美等多地启动。以不同的主题,集结年轻作家的作品译成外文,在海外结集出版,与此同时,外方也挑选当地作品结集出版,实现两国作家的相互推介、相互带动。

(五)顺应数字化趋势,重视多媒体融合: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我们顺应趋势,重视多维度、立体化的版权输出。目前我们已经立项“中国作家微访谈”“中国翻译家微访谈”等项目,筹备制作以外国人视角、由外国媒体人采访中国作家、翻译家的微视频,我们认为这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国际话语权的捷径,通过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可以使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六)充分配合国家战略,实现全球出版布局:多年来,我们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来布局海外出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也用高品质图书切实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带、经济路,更要体现文化底蕴和文化格局。”比如,为了让海外读者从文化角度全面了解“一带一路”的倡议,我们重点介绍了纪实作品《大写西域》——一部全面书写西域历史变迁的历史史话。

总而言之,人文社一直以向海外输出优质版权为己任,始终不忘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体面地站到了国际舞台上,通过提高他们作品的海外影响力、传播力,实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为此,我们倍感欣慰,也深知前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我们会摆正心态,下大功夫,耐心地培育和建设一个有效的文学交流机制,以水滴石穿的精神来推动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