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筑就“高峰”

“千人一面”做到最好,也只能是形成一座作品的“高原”,不可能筑就“高峰”。因为“千人一面”的实质是雷同,是同一个面孔、同一个样子。

文艺作品有高原没高峰,是长期以来困扰文艺界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筑就“高峰”成为文艺界苦苦求索的一个难题。如何破解呢?说难也难,但最基本的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生活。艺术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其实都和普通人一样在同一个蓝天下,同一个地球上,他们和普通人的不同在于,他们要更加敏感地体验生活,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更加真切地融入生活。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真正地有生活,获得生活的真谛,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此,生活便与心灵相通,只有触及心灵,才有可能从生活中升华,才能创作出有生活的艺术作品。一个画家没有生活体验不可能画出真正的人。

二是时代。艺术作品反映时代呼声,时代呼唤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和时代永远紧紧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十分清晰地阐明了“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共振”,文艺要“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艺术家要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贴近时代的作品,这是筑就“高峰”的必要条件。

三是创新。学习中国书画的主要途径是临摹,也就是模仿。有人说模仿的结果是“千人一面”,这有道理,但忽略了临摹中的创新,不然历代大家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临摹是入门的基本功,是手熟的必要途径,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创新更多来源于生活,更多来源于时代。创新更多地体现在作品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作品的整体气象上,体现在文化气息上。没有创新就没有“高峰”。

要创作“高峰”作品,艺术家要付出艰辛长期的劳动,要呕心沥血,要有“板凳坐满十年冷”的定力。鲁迅先生讲的“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同样适用于艺术家。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