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罗达成新作研讨会在沪举行

1

与会领导与嘉宾,左起:汪澜、罗达成、王伟、刘国辉、赵丽宏、朱大建

7月7日上午,在上海作协召开了《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文学》杂志社、上海纪实电子刊联合主办,上海作家书店承办。

参加研讨的有王伟、汪澜、赵丽宏、刘国辉、杨扬、 朱大建、陈冠柏、郦国义、毛时安、郑重、陆幸生、余之、朱蕊、孔明珠、简平、王震坤、李默耘、楼乘震、姜海涛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和资深媒体人,以及一直以来关注本书的专家与朋友,这是一次激情碰撞的研讨活动。

著名作家叶永烈因病住院,无法参加座谈会。他特此撰写了发言稿,其中写道:“1980年代的中国文坛,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反思的岁月。反思文学,是1970年代末伤痕文学的发展和升华。那时候,我致力于反思文学。《文汇月刊》非常看重反思文学,所以达成跟我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还写道:“敏锐的目光,来自对时代脉搏的深刻感知以及髙度的责任心。《文汇月刊》正是在梅朵、达成的主持下,成为19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镇。《文汇月刊》虽然停刊了,但是有达成的书在,就见证了那个時代的沧桑。”

11

研讨会现场

《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 我在<文汇月刊>十年》出版及反响简述

《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是上海报告文学作家罗达成的历经6年时间,倾力推出的一部纪实文学新作,于2019年1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在书界和文坛引发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部真实还原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面貌的厚重之作,是“报告文学80年代的断代史”。继今年5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为该书在京成功召开名家座谈会之后,我们回到作者与作品的故乡——上海,邀请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名家,为该书举行研讨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该书作者罗达成,生于1943年,历任文汇报《笔会》副刊编辑,《文汇月刊》副主编,《文汇报》特刊部主任兼《生活》副刊主编。他于1970年代初进入文汇报社,1980年调入《文汇月刊》,开始了职业生涯中最为精彩的十年,而这十年,同时也与本书的时代背景相重合:1980年代。

本书以《文汇月刊》作为叙述对象,描摹了其活跃短暂、为期十年的办刊历史。这十年,《文汇月刊》重点推出报告文学,在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报告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给了编者、读者意外的惊喜。在书稿中,作者记录了他负责《文汇月刊》报告文学板块之后,刊物所发表的重要作品,以人作为点,用作品及事件作为线,同时放入全国报告文学的大背景。于是我们看到了1980年代与《文汇月刊》相关联的作者,包括巴金、魏钢焰、丁玲、梅志、郭风、曾卓、流沙河、黄宗英等名家,还包括很多中生代作家,如冯骥才、韩少华、陈丹晨、乔迈、鲁光、肖复兴、陈祖芬、祖慰、理由,以及朦胧派诗人舒婷、北岛等等。《文汇月刊》不仅关注文学圈,还在全国开先河,首先关注体育圈、艺术圈,例如李谷一、刘晓庆等当年红透半边天的人物。围绕人物,作者采取了上下纵横的笔法,用第一人称全景描述,交待一篇文章成稿的来龙去脉,由此折射出整个1980年代的重要事件,例如文学的复兴、艺术市场化、体育走出国门,全民参与狂欢;同时还有对于历史沉重的反思,对自我定位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一个刊物的品格与气场。

本书出版后,得到媒体、同行、读者的广泛关注。2019年3月,北京晚报用两个整版发表了题为《好稿子要“赤裸裸地抢”》(作者默耘)及《趟回岁月的激流》(作者简平)两篇文章。《文艺报》于当月全文刊登了肖复兴老师的序《扫壁苦寻往岁诗》,同时,著名媒体人姚峥华,在其深圳晚报专栏“姚言书事”中,对本书做了专题推荐:《致敬一个时代——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在5月9日该书北京座谈会之后,报道与关注达到了一个高峰:人民网、中新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艺术报、中国作家网、中国出版传媒网、新浪读书、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分别发表了《<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 重温报告文学的黄金时代》《罗达成:<文汇月刊>与1980年代中国文坛的故事》《他用五十六万字为<文汇月刊>立传,再现中国报告文学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激情文坛>:捞起一个热情真挚的文学时代》等报道和文章。在此之后,《文艺报》又全文刊登了陈丹晨老师的评论《罗达成<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一本有血性的书》,天津日报全文刊登了肖复兴老师的评论《鸟飞过之后》,半岛都市报转载了肖复兴老师的序《扫壁苦寻往岁诗》。与此同时,《作家文摘》从5月17日开始,分七次选载了本书章节。

在本次上海研讨会召开前夕,上海作家协会创办的《上海纪实》电子刊重磅推出上海作家陆幸生撰写的《打捞一个激情四射的时代——罗达成与他的《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这是一篇记录罗达成艰辛写作历程的纪实作品;而在研讨会当日,《解放日报》也将刊登朱大建的评论《断代史和教科书——读《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

罗达成的这本新书,为何会受到如此热切的关注和厚爱?相信你读了诸多著名作家、学者及媒体的评论,足以解答心中的疑问。作家陈祖芬说: “本书的作者从19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个热血青年,1980年代的基因是如此强大,他一个猛子扎进岁月的资料的大海……游上来的时候,他托起他这本厚重的新书,是的,厚重!因为那一页页里,都夹着他的生命,都滴着他的青春……他捞起的是一个年代,一种充满探索充满追求充满激情充满牺牲的精神”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在文章中提到:“《八十年代激情文坛》是一份重要的珍贵的文学史料。研究1980年代文学浪潮、文学历史离不开这些名编辑的回忆文章,离不开具体的历史语境。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生机蓬勃、创造力竞相迸发的时代。”作家周明老师评价:“这本书,有两种意义,一个这本身就是一部相当好的报告文学作品;一个它也是反映中国最红火的一段报告文学的史料。具有报告文学和史料的双重意义”。陈丹晨老师也评价:“达成写的书就是有血性的书,写的人物也都是有血性的,作者达成自己也是位有血性的男儿,不顾自己的病痛才能写成这样激情四射的书:无论写丁玲、胡风的回归,舒婷、北岛、李谷一、刘晓庆……等等新芽的挣扎出土,都像是惊世骇俗的。达成的书透过一个期刊的历史命运,把那时的文坛和社会风尚、时代氛围,形成的一股激流,生动地有声有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可能正是大家怀念1980年代激情文坛的原因。”作家赵丽宏评价:“这部有份量的大书为一个远去的激情年代留下珍贵回忆和思考。这是一本讲真话的大书,是一本引人入胜,也发人深思的书,是一段让人回味无穷的中国当代文学的信史。”

叶永烈(书面发言)

我因病住院无法出席会议,身边又无电脑,只好在手机上写一短文,表示祝贺之意。

一个在睡觉時睁着一只眼睛、竖着耳朵的人,他就是罗达成。达成是一位优秀的编辑,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行动快如疾风,一旦向你扑来,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交出好稿子。达成非常敏锐,仅仅在电话中听到我在写马思聪,立即“追击”到我家中,把这篇原本给《青春》杂志的报告文学“抢”走了。接下去,拉掉已经排版的许多文章,硬是把五万字的关于马思聪的报告文学一期发完。没几天,当期《文汇月刊》就到了读者手中。因为当时公安部为马思聪平反,马思聪成了新闻人物……

1980年代的中国文坛,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反思的岁月。反思文学,是1970年代末伤痕文学的发展和升华。那时候,我致力于反思文学。《文汇月刊》非常看重反思文学,所以达成跟我有着密切的联系。马思聪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拒绝司徒雷登的邀请,没有去美国,而是去北京,在“文革”中却冒死偷渡香港,去了美国。这个巨大的问号,令人久久沉思。

他听说我在釆访葛佩琦,马上就说,赶快写出来给我。葛佩琦曾是全国闻名的大“右派”,而他曾以国民党少将身份,冒着生命危险潜伏在敌营做特工。我来到他在北京的八平方米的小屋时,潸然泪下。

达成和梅朵听说了,要我赶紧写出来,而且希望不仅写出苦难,还要写出历史的教训。在他们的催促下,我跳出伤痕文学的圈子,写葛佩琦和妻子的感情纠结。葛被捕入狱时,他妻子为了保护孩子,跟他离婚,而他平反后妻子要求复婚,却遭到性格固执的他的拒绝,认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不该提出离婚。我写出报告文学《离人泪》,写了那个苦老头、孤老头、倔老头,写出政治苦难给受害者心灵遭受的深深的鞭痕,永远无法抚平。稿子到了达成和梅朵中,当即予以发表,收到无数读者含泪的肯定……

在达成以及那位“没法躲”的梅朵的催促和鼓励下,我在《文汇月刊》发表了多篇报告文学。 敏锐的目光,来自对时代脉搏的深刻感知以及髙度的责任心。《文汇月刊》正是在梅朵、达成的主持下,成为19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镇。《文汇月刊》虽然停刊了,但是有达成的书在,就见证了那个時代的沧桑。

2019年7月3日於沪上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