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青草绿了又枯了》人文社出版,书写抗敌演剧队的无悔青春

《青草绿了又枯了:寻找战火中的父辈》一书,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聚焦抗敌演剧队的故事,根据新发现的第一手史料还原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宣传抗战、共御外侮的壮丽史诗。

10月23日,《青草绿了又枯了:寻找战火中的父辈》出版座谈会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众位学者、嘉宾齐聚一堂,共话抗敌演剧队的往事和前辈们在烈火烽烟当中度过的青春岁月。

84615c503f0a4e8bbc3503083206287f

被尘埃掩埋的抗敌演剧队的故事

1938年4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主管抗日宣传动员工作。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他们着手进行收编、组建抗日宣传团体编入三厅建制。8月10日,在武昌昙花林授旗成立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其中,抗敌演剧队由郭沫若、田汉、洪深主持训练,1个月后分派各战区抗日前线工作。在抗战前期,一队在广东,二队在江西、湖南,三队在山西,四队在湖北,五队在安徽、江西,六队在安徽、山东,七队在浙江,八队在湖南,九队在广西,十队在河南,进行演剧宣传活动。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继续参加革命,有的甚至远赴缅甸前线、新加坡等地慰问演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演剧生涯,或在其他领域展现他们的才华。

他们中后来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演员、导演、电影史家、音乐家等,如光未然、程季华、马可、瞿白音、朱琳、石联星、刁光覃、吕复等。当然,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不幸牺牲在抗敌的战场,如:周德佑、张曙、陈佩琪、蒋旨暇、梁士、毛俊湘、李虹、陆滨等。

《青草绿了又枯了:寻找战火中的父辈》写的就是他们的故事。曾为抗敌演剧队九队成员的程季华(电影史学家)先生保留下了许多当年的资料册。尤为可贵的是那本厚重的宜昌抗战剧团资料册,里面有当年的一幅幅图片、一张张门票收据、一份份油印诗稿,带我们仿佛回到历史现场。   作者严平据此爬梳史料,钩沉往事,又访谈有过同样演剧经历的黄永玉先生,写就了这本书。书中还原了漫天硝烟中一群年轻人热血抗战的故事,写尽了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沉浮。书中大多数书稿曾在《收获》杂志“他们走向战场”“遗失的青春记忆”专栏发表过,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是《青草绿了又枯了:寻找战火中的父辈》的姊妹篇,写的是北平移动剧团的青春往事,此次再版,加入了程光烈在移动剧团时的日记。两本书,均是献给那个大时代,献给那些前赴后继、勇敢地在战火中与黑暗博弈的前辈们。

写出那些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青草绿了又枯了:寻找战火中的父辈》一书在出版座谈会上,著名电影史学家,演剧队队员程季华先生的公子程小华先生回忆说,2009年还是2010年左右,父亲把严平老师请到家里,因为他看完严平老师写的《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非常欣赏。那一次,父亲跟严平老师长谈一番,把手中的一些珍贵资料都托付给严平老师,希望她利用这些资料写写当年抗敌演剧队的人和事儿,也完成自己和演剧队这些前辈们的心愿。

后来父亲病逝之后,严平老师的相关文章陆续发表出来,至今日结集成书。程小华说自己已一一仔细拜读,感慨良多。他评价说:“她写的十分真实,也非常认真,不仅生动的描摹了我父亲这一代人从青春年少时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即使遭受到特大的挫折和不公也矢志不渝,死而后已,光辉而又曲折的一生,而且深刻的深情地揭示了他们不屈不甘的灵魂。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父辈们用他们热血和生命点燃的一簇簇光彩夺目的火把照耀着我们未来前行的道路。”

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著名音乐家马可先生的女儿马海莹则表示,大家对父亲的音乐创作非常熟悉,譬如《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夫妻识字》、《白毛女》、《小二黑结婚》这些唱段儿,“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可能来。但是把他作为一个革命者,作为一个演剧队的成员,作为一个青年成长来研究,来写还真是没有。马海莹认为,从这个角度说,严平老师的文章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严平

作者严平谈到,尽管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在中国抗战戏剧史上,抗敌演剧队的活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却很少有人写到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被埋在历史的皱褶里,随着岁月的流逝几乎被人们遗忘。

“ 尽管材料有限,但我还是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彷徨有困顿有委屈,更有不懈的坚持和牺牲,只有真实地再现这些生命的历程才能让今天的人们记住他们。我想,这既是我写作的出发点也是我写作的目的。”

8eb6b8223d9649b8a90a6995c89a7728

在出版《青草绿了又枯了:寻找战火中的父辈》之际,人文社同时再版《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一书,让严平十分感慨。她说:“十年前写作《1938》时,北平学生移动剧团还有一些前辈活着,我访问他们,倾听他们的回忆,沉浸于他们的音容笑貌中;十年后在写三厅这十个演剧队时,已经很少有活着的老人了……我只能在对史料的研究和对后人的采访中摸索。从1938到青草绿了,是一种寻找,一种坚持,对我自己来说更是一种灵魂的洗礼。”

责任编辑:cy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