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中国文化通义》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及独特价值

1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李中华的新作《中国文化通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年1月)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召开。发布会上,对于出版这本书的意义,李中华认为:“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千年来虽然经历了多次蜕变,但始终保持着自己完整的面貌,充满了内在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在未来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文化仍能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1

李中华在北京大学学习和任教四十余年,深受冯友兰、张岱年、汤一介等国学大师的影响

李中华在北京大学学习和任教四十余年,深受冯友兰、张岱年、汤一介等国学大师的影响,不仅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命运也有着深切的关怀和担当意识。新书《中国文化通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基本要素、价值系统、基本特征、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受容与排拒、现代反思与未来前景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书凝结了李中华先生三十余年的研习成果,以贯通文史哲和中西比较的全新视角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独特价值,重点突出了文化的生命力和流动性。

李中华认为,中国文化应该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总体,无论其范围多么广泛,其精神实质和核心价值都为中国所固有,是在中华文化母体中所孕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学问总体或总和。既然是学问的总体或总和,其中便包含有精华和糟粕,这是任何文化体系所不能避免的,这也正体现了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历史性与历时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目的和方法,即是在文化发展的矛盾对立中,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和合理的现代诠释,扬弃过时的东西,挖掘和探寻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以契合和推动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转型与更新。

1

《中国文化通义》   李中华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中国文化通义》这本书即是在上述背景下撰写的,其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一是把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放到世界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更新转型的大背景和总趋势中来考察中国文化;二是从中国文化发展的纵向(历史顺序)与横向(不同学科)交叉比较的角度,以立体式的总体考察,揭示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三是以辩证的思考和客观冷静的态度来分析中国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注意其负面影响,力求辨析中国文化中的适时性精华和失时性糟粕,并以批判与继承的立场和方法扬弃糟粕、吸取精华;四是力求深入挖掘、探求中国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适性价值的中国智慧,使其真正成为文明社会的“生机源泉”和“精神纽带”,以成为今天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和有识之士都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的主体意识。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要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自觉和文化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当代世界出现的各种危机和挑战,才能具有吸收和消化其他文化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大智慧和见微知著的洞察能力和预见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和筑牢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正在着手打造一套‘中国文化名师书系’,《中国文化通义》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本。”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说,“这套书会邀请国内外的文化名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诸多文化亮点,通过深入研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让世界读者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11

《中国文化通义》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召开

参加新书发布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副主任任蜜林指出,《中国文化通义》是李中华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多维度地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特质,而且将之放在古今、中西的大格局下来考察,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普及、宣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本书全面而不失精要、平淡而不失深刻,立场鲜明、评价公允,学术与普及并重,着重揭示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内涵,娓娓道来。如把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统一性、连续性、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内倾性、中庸和平、乡土情谊;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文明以止”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而不同”的共生哲学、“趋时适变”的生存智慧、“生生日新”的维新理念、“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等等。

总体看来,本书视野开阔、叙述全面、深入浅出。当前国家正在提倡“四个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对于此书的出版发行可谓适逢其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