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如何转型?

目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对于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出版社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迭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如何让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买账,同时给予良好的口碑,成为出版社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之一。

面对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稳住根基应该是出版社自保的必要条件之一。《老子》中讲:“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如果自乱阵脚,盲目跟风,长此以往,也会不攻自破。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建社近70年来,累积了不少的优质出版资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名著名译丛书”“四大名著”及《鲁迅全集》《老舍全集》《围城》等等。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优质内容不流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新的资源,让我们的根基越来越稳固,让我们的“国”越来越壮大。而这都离不开作者资源的维护工作。

如果说作品是出版社的硬实力,那么编辑团队则是出版社的核心软实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出版行业存在信息获取滞后的问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此外,传统出版信息的有限性和内容的同质化,使得传统出版的利润空间日渐走低,传统出版行业经常面临库存积压和款项回收的压力。这就迫使出版社进行转型升级,而出版社的转型核心在于编辑转型。目前,传统编辑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现在的编辑不仅要有传统出版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思维,并熟练掌握互联网产品经理技能,最终成为出版行业急需的、既懂内容又懂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得传统出版物的内容展示得到最大化、产品形态呈现多元化、信息传播更为便捷迅速。传统出版物内容网络化的形态赋予了数字出版在线互动、在线搜索、自动记录阅读位置等功能。较传统出版不同,数字出版更好地实现了读者、作者、出版者等多方的互动和交流,并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这使得传统出版的链状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让信息传递得更加准确、及时,从而实现市场需求的快速反馈,进而刺激出版社推陈出新,加快新型产品的衍生速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传统编辑向数字编辑转型是必然的。

如何转型,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行业了解:转型的首要任务是对数字出版生态圈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从产品形式至加工过程,再到销售渠道和营销模式,对整体流程有了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才能在后续的选题策划、生产经营中进行符合市场需求和更具经济效益的方案制定。同时,还应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最新的技术手段和产品形式。

专业技能培养:信息快速迭代时期中的编辑人员,除了应该具备传统编校人员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须掌握和了解一些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信息技术,并积极关注数字出版以及科技领域的新动态。同时,对图片、声音、影像等素材的特点、处理方式以及形态展现也应有一定的认知,以便日后能够运用于数字出版产品中。此外,信息检索也是应该着重培养的技能之一。熟练地使用检索工具和条件,在日益剧增的信息海洋中快速、精准地找到所需的内容,对编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选题策划思维模式转变:选题策划的着重点不能仅停留在内容本身,应与当下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需求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声形并茂的新产品,优化阅读体验,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实现阅读形式的创新。例如,对于图文类书籍,可以将大部分图片通过移动终端呈现,而不在图书中展示,这样既降低了印刷成本,同时提高了图片的呈现效果。对于小说类图书,可以考虑在出版纸书的同时,衍生出缩编版有声书。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编辑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思维模式,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迎接新的挑战。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编辑强则出版社强。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