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靠山》:人民是靠山,人民是江山

风雨兼程一百年,中国共产党所为何来?中国共产党凭何而来?两个问题的答案,实际就是一个,无非“人民”二字。奋斗百载,为了人民;奋斗百载,依靠人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在建党百年之际联合推出铁流的长篇报告文学《靠山》,几乎浓缩了1921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史”,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真实内涵。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恰恰是贯穿《靠山》全书的一条鲜明而突出的红线。书中详细讲述了后来被称为“沂蒙母亲”的王换于为革命同志抚养孩子的感人故事。1938年冬天,年近50岁的王换于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八路军在沂南的地下交通员。王换于带领全家以及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在尽最大力量保障前线战士供给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和抚养党的干部和革命烈士孩子的重任。在基本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她们节衣缩食、忍饥受冻,也想方设法不让这些孩子受一点委屈。王换于的儿媳妇陈洪良为了把有限的乳汁喂给这些孩子,竟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先后活活饿死,而他们抚养的40多个孩子安然无恙,无一夭折。这些孩子中就包括开国元帅罗荣桓的女儿罗琳,开国中将胡奇才的儿子胡鲁克、胡鲁生以及开国少将陈沂的女儿陈晓聪等。这些普通民众为革命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让人震撼,为之泪目。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为什么说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鱼永远也离不开水;读懂了为什么说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党只有在人民中间才能生根、开花。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动情地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

“靠山”的又一层理论逻辑,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创造伟大的历史,因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赢得人民信任,得到群众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靠山》通过挖掘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为什么能够在血雨腥风中一次次绝境逢生的成功密码。书中详细记述了1941年12月20日渊子崖保卫战的整个过程。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000多名日本鬼子突袭渊子崖村时,全村300多名自卫队员和老幼妇孺利用村子的围墙,拿起土枪、土炮、铁锨、铡刀、菜刀、笊钩、锄头同敌人展开了惨烈的街巷战、肉搏战。激战一整天,147名村民和闻讯赶来的3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壮烈牺牲。他们不仅取得了歼灭112名日本正规军的战果,还完整地保护了留给八路军的粮食。在留给八路军的粮袋上,村民们留下一张让人过目难忘、荡气回肠的血书:“八路军、板泉区的领导们:俺们是渊子崖村的全体村民,俺们存有粮食数担,都是父老乡亲节约下来送给八路军做军粮的。……要是俺们渊子崖的大人都不在了,就请你们把孩子都带走,将来有一天,他们也能打鬼子。渊子崖村全体村民。”这封信上,摁满了村民们留下的鲜红手印。渊子崖村保卫战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连夜撰写文章,称之为“抗日战争村自卫战”的“典范”。日本天皇裕仁知晓后则仰天长叹:中国平民都如此硬骨头,我们岂能征服中国?

书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在淮海战役中,30多岁的普通农民唐和恩带着支前小分队,行程5000多公里,跨越4省,经过70多个村庄,唐和恩在随身带的一根小竹棍上刻下了88个地名。淮海战役中,60万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打败武器装备优越的80万国民党军队?要知道,我方出动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余辆,牲畜76万余头,挑子5500副,船只8500艘,支援粮食96000万斤,一共有543万人的民工队伍。平均下来,每一个指战员的背后有9个民工在支持他们。什么是靠山?这就是靠山!

有了靠山,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我们很容易想起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辞中讲的那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是谁呢?不正是怀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吗?改造世界,打江山,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的,正是人民大众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凝聚和团结起人民大众这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根本原因就在于,一经诞生,它就像愚公那样,有一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象,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经历如此巨大的挫折和磨难,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依然能够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靠山》的成功和感染力来自“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书写”的创作理念。作者铁流信奉“报告文学是靠双脚丈量出来的”,他把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形容成“打一口井”,“井打得有多深,水就有多甜。”为此,作者从2007年开始搜集资料,前后花费14年时间,采访革命战争年代的支前亲历者及其后人上千人,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陕西等地,积累资料数亿字,采访笔记上千万字。最终成文近50万字的《靠山》真实记录了上百个党员干部、革命先烈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感人故事,呈现出普通群众在时代巨变中自发选择的思想逻辑和内心动力。

“井水”之甜,甜在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公,甜在人民是文学世界的主人公,甜在文学家对生活、对历史、对真相的发现和灼见,甜在这些被岁月尘封的人物和故事,在今天依然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温度。可以想象,在革命战争的历史长卷中,还有多少这样的动人场景依然值得今天乃至明天的人们不断追忆和铭记。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