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数字藏品可谓异常火爆,多个产品一经发布即售罄。最近,这股风也刮向了出版业。
5月9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品牌“人文之宝”联合灵境文化、锦鲤拿趣于当天12:00和14:00限量发售正子公也《三国志》数字藏品。据相关战报显示,60秒销售破995000元。火爆程度和销售战绩十分可观!
出版业跨向新兴数字领域,是否也意味着未来出版的新模式?文字、图画变成数字藏品,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
过去的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数字藏品市场以110000%这个令人震惊的速度迅速成长。相关机构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各发售平台发售藏品数量达到456万个,总发行量市值约 1.5亿,平均售价达到约 33.33元。在大众的认知里,数字藏品似乎还是个新鲜事物,而在玩家的维度上,众多玩家为了抢一件心仪的藏品寸步不离地守候在线上,目睹一秒售空的盛况,早已司空见惯。
到底什么是数字藏品?国内目前并无定论。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表示,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基于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作品打上不可篡改的防伪编码,能够保障数字作品的唯一性、真实性、永久性,同时其所有权流转历史清晰透明,可以有效保护创作者以及持有者的权益,这也是其具备收藏价值的关键原因。
数字藏品为何这么火?据专家介绍,数字藏品具有一些实物没有的优势,比如线上收藏不用受空间的约束,也不必担心随着时间流逝而损坏、丢失等,同时区块链技术为此类产品锚定了唯一性,使得它拥有了一种新颖的、独到的价值承载方式。
提起数字藏品,还绕不开NFT(非同质化通证),NFT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特性,产品的来源、售价、转卖等信息都能被记录。
今年以来,明星、品牌、媒体、博物馆、艺术家等纷纷试水数字藏品,通过元宇宙世界这一原始玩法,蹚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应用创新。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部分出版机构也加快了数字藏品的探索之路。
1
出版业探索数字藏品案例
(按推出时间先后排序)
◎长江新世纪联合火链科技,推出出版业首个数字藏品——“贰拾年·光阴的故事”
3月7日,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火链科技,打造出版业首个NFT数字藏品。
恰逢长江新世纪即将迎来创立20周年之际,特别推出数字藏品“贰拾年光阴的故事”。此数字藏品汇集长江新世纪20年出版生涯之精华,从2000多幅图书封面中精选出近700幅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封面,记录了出版公司与读者共同成长的美好记忆。
当日中午12时整,定价19.9元,限量8888份的数字藏品,上线仅20秒就宣告售罄。凡成功抢购到此款“贰拾年·光阴的故事”限量版数字藏品的用户,均可免费获得由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波提供的数字手稿藏品一份。
这套珍贵的数字藏品蕴含了,姜文、张艺谋等影视及舞台上的永恒瞬间;周国平、马未都等学者智慧的闪光;王蒙、刘震云等作者文字与时代的脉动;白岩松、敬一丹、康辉等新闻人眼中的社会变迁……加上独家的区块链编号,使得这幅藏品在每个买家手中拥有了唯一性。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首款数字藏品——“天下妈祖”(盲盒),6000份藏品上线5分钟即售罄。
3月12日,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首款数字藏品——“天下妈祖”(盲盒)正式上线发行,6000份藏品上线5分钟即售罄。该产品的成功售卖,标志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在版权开发转化、交易授权等“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领域探索首战告捷。
据悉,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是全国出版集团中唯一列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区块链+版权”特色领域试点的单位。目前,集团正大力推进建设海峡区块链版权综合运营中心,努力实现区块链技术下全流程版权保护、管理及数字化开发利用,为未来构建全新的版权产业生态,推进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推出的“天下妈祖”(盲盒)精选自集团旗下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优质自有版权,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溯源、防篡改、不可复制的特点,永久记录妈祖精神之美,推动“福”文化广泛传播、传承。
◎成都时代出版社推出《弈藏》数字收藏品
4月23日,成都时代出版社推出了《弈藏》数字收藏品,共3000份,每份59.9元。该数字藏品甄选我国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围棋对局记录——《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的围棋古谱为蓝本,在区块链上拥有唯一标识、权属信息。
藏品分3款:传奇款、稀有款和普通款,数量分别为10枚、60枚、2930枚,共3000枚,每一枚都对应实体书籍权益。
◎新华文轩旗下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推出全国首个区块链图书融合出版发行项目“数字藏书”
4月23日,新华文轩旗下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推出全国首个区块链图书融合出版发行项目“数字藏书”。
据介绍,“数字藏书”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牵头,经新华文轩旗下四川数字出版传媒近3月的论证、策划、实施,联合全球最大线上拍卖市场“阿里拍卖”,利用区块链基础服务设施“数字中国链”、国内优秀区块链版权服务平台“知信链”和区块链高科技企业“繁星超越”共同创新推出的重大项目。
首发作品包括四川数字出版传媒与数字中国链、知信链联合四川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巴蜀书社、天地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等推出的珍藏版数纸融合产品——《瞻对》《变形金刚绝密人物大图鉴典藏:汽车人物篇》《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之十二金钗》《刘墉带你看宋画》《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漫画百年党史:开天辟地1921—1949》等。
产品形态为区块链限量珍藏实体书+区块链限量数字藏书票,首创性地实现实体图书与数字资产的结合,为每本具有珍藏价值的限量图书上链颁发唯一、不可篡改的原作者亲笔签名的数字“身份证”——“区块链资产数字凭证”,数字“身份证”号码以同样具有收藏价值的限量数字藏书票、数字书封等数字周边为载体,与每本不同编号实体图书锚定,唯一对应。
◎文学杂志《收获》与多家出版机构共同发行全球首款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无界”
4月23日,文学杂志《收获》与收获app,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果麦,联合专业数字藏品服务平台amall.art,共同发行全球首款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无界”。
这款盲盒里有什么?《收获》邀请了梁晓声、刘亮程、李敬泽、毕飞宇、弋舟、猫腻、郝景芳、蒋方舟8位作家,每位作家都发行两款数字藏品:一是静态数字藏品,即一张图片,包含经过创新设计的书封及作者手写签名,装入“盲盒”,供读者“开盲”收集;二是动态数字藏品,即一个视频,在静态图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原声音频与视频特效,供合成活动使用。
每个“盲盒”能随机开出一个作家的静态数字藏品,集齐某位作家指定份数的静态数字藏品,则可合成该作家的一份动态数字藏品,额外还能申请获赠该作家的一本代表作或一整套文集,其中包含签名版图书。“无界”盲盒单价为29元,共发行1995份,以此致意世界读书日诞生的1995年。8位作家还达成共识,此次数字藏品系列发行所得,将全部捐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推出首款数字文化藏品《双饮图》
5月3日,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联合数元Meta平台,推出首款数字文化藏品《双饮图》。数字藏品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图片、音频、模型等数字产品写入智能合约,具有独立的认证代码和元数据。每件藏品都拥有认证的唯一序列号,限量发行、不可篡改、不可复制。
《双饮图》的作者王其智曾受教于徐悲鸿、齐白石、吴作人等名师,把深厚的绘画功力自然地融入水墨表现技巧中,笔墨虚实结合,师法自然。《双饮图》数字藏品的发行,不仅让广大的青年朋友们了解数字藏品的文化应用,也让更多的年轻人熟悉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展望未来发展。
◎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之宝”限量发售正子公也《三国志》数字藏品
5月9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品牌“人文之宝”联合灵境文化、锦鲤拿趣于当天12:00和14:00限量发售正子公也《三国志》数字藏品,售价19.9元。据相关战报显示,60秒销售破995000元。
据了解,本次动态原画视频数字藏款共5款,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每款藏款限量发行10030份,其中10000份通过“淘票票”平台公开发售,30份藏品用于灵境文化的重要合作伙伴进行研究,探索数字藏品的形态升级和发展。该藏品具有唯一编号、永久存证、不可复制以及不可篡改特性。
正子公也,他是手冢治虫的再传弟子,日本大神级插画师;他是光荣《三国志》的原画师、电影《无极》的造型设计师;他画风奇诡,开创先河,开启风靡一时的“水浒英雄卡”。1960年出生于冈山县,大学师从漫画家寺泽武一(手冢治虫学生),90年代离开寺泽制作公司,独立发展并日渐脱颖而出,随后开启了多部《三国志》《水浒传》《日本战国》等相关书籍的插画绘制。
2
出版业跨向新兴数字领域
营销热度不减 内容依旧是核心
眼下,数字藏品营销已经从单纯的追热点、流量收割向品牌文化输出、品牌IP打造转变。在一位数字藏品资深玩家看来,一个高价值的数字藏品应该同时满足五个方面的条件:有流量、有交易属性的商品、有平台担保、有独特性以及有人愿意买账。造成这种盛况的原因,离不开NFT与多种因素的叠加玩法,它的稀缺性与趣味性为这个市场注入不一样的新鲜血液。
初次试水数字藏品对长江新世纪来说是一场快仗。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齐玲介绍,这款数字藏品长江新世纪投入的是一个含设计和出版在内的5人团队,火链科技提供技术支持,从设计构思、二次创作、技术处理到上线陈列、开关销售的全部环节,仅用了一周时间。“15万人同时涌入,服务器一瞬间都崩了。”回忆起“贰拾年·光阴的故事”的销售盛况,齐玲至今都觉得惊喜。在她看来,数字藏品无论是热度还是增值程度,都与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项目团队的运营能力也意味着捕获流量的能力。为了此次发行,长江新世纪充分调动自身媒体矩阵扩大活动影响力,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腾讯、百度、快手等平台,以及一些传统媒体渠道进行相应宣发。而借助合作伙伴的社群、数字藏品爱好者平台进行推广成为引流效果最明显的方式。
“第一个吃螃蟹者”,局限性在所难免。齐玲坦言,此次数字藏品发售确实还存在准备时间仓促、创意实现有待精细化、宣推工作还不系统,以及购买人数超量导致系统拥堵等问题,未来将继续优化和完善操作预案。
60s销售超过99万,这对出版社意味着什么?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部副主任邝芮坦言,从数字藏品的销售时间来说,几分钟售罄或者突破多少,这属于目前正常的销售速度。可能对比看来,这次发行的正子公也《三国志》数字藏品销售速度会更快一些。但整体上,也在意料之中。
据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今年开始探索数字藏品领域,针对国内外数字藏品的发展做了详细了解。邝芮说:“目前,我们把数字藏品当作我们内容产业的一个方向。当然,我们还需要探索更丰富的内容及附加值,来把虚拟产品的生态做好。现在我们是做了一个基础的功能,即基于区块链技术,让数字藏品具有唯一性、可溯源性、永久存证等特性。但后续数字藏品的玩法、应用场景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后续,我们也将开发其他相关数字藏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