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人文社:以“互译”开创中外出版交流新模式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创社之初,我们就积极开展国际出版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后,逐渐与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界建立了友好交往。为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人文社2008年秋正式成立对外合作部,开始有专人负责推进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文社经历了业务探索、渠道拓展和合作创新三个阶段。在最初几年探索阶段,我们的工作以服务作者为核心,尝试“一书一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海外推介作家。从2016年起,人文社着力拓展海外合作渠道,与拉美等地区出版社建立紧密联系,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扩大输出地域,将作品更多输出到土耳其、黎巴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近5年来,人文社坚持以商业出版为原则,积极尝试多种国际宣传和版贸交易模式,探索出人文社独有的创新之路。我们与有意支持文化事业的企业积极合作,争取一部分社会资金支持“走出去”工作。如2019年,人文社与携程旅行合作开展“名家大师巡游”项目。在携程的资金支持下,人文社带领江南、双雪涛等中国作家走出国门,赴海外采风,参加国际文学活动并拍摄文学宣传视频。活动视频在国内外以新媒体形式传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就文学作品来说,十年前,国外更愿意翻译《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或老舍、鲁迅、巴金等作家的现代文学作品;而如今,人文社优秀的当代文学输出海外,得到海外读者、书评媒体、文学研究机构的积极评价与认可。如2018年,贾平凹的《带灯》意大利文版获得意大利克拉丽丝·阿皮阿尼翻译奖;2020年,艾青的《南美洲的旅行》葡萄牙文版获得巴西最权威的文学奖项“雅布提奖”提名,并获得巴西高校出版协会的翻译图书大奖;2021年,格非的《人面桃花》英文版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翻译文学奖”终选名单。这些海外出版物及奖项都为我国作家赢得了国际声誉。

十年来,人文社的图书版权贸易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跃,改变了长久以来版权输出地域受限、品种数量少、版贸价格低迷的陈旧格局。十年前,人文社年版权输出品种数仅有10余种;如今,版权年输出品种数已接近100种。就翻译而言,我们关注译稿质量,注重海外翻译人才的储备工作,不仅与各国汉学家、翻译家保持良好互动关系,还非常重视新一代汉学家、翻译家的成长。如今我们已有非常成熟的译者团队,中国文学的译本频频获得国际翻译大奖,也证明译者有较高的翻译水平。如格非《隐身衣》英文版获得美国“苏珊·桑塔格翻译奖”,这与我们的80后美国译者莫楷(Canaan Morse)的努力分不开。

十年间,我们以“互译”开创了中外出版交流的新模式。“互译”模式源于2010年启动的“中外出版深度合作”项目,中国作家秦文君与希腊作家尤金、中国作家曹文轩与瑞典作家马丁·维德马克都曾结对参与该项目。之后,我们探索将“互译”从儿童文学扩大到严肃文学领域,启动了“潮166·中外同题互译作品集”项目,与海外知名出版社合作,双方共同拟定主题,遴选本国优秀作家作品,最终以合集形式在两国同步翻译并出版。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作家的人气互带,让中国文学在海外能够真正“走进去”。

有了这个设想,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海外出版社,最终在2018年与意大利汉学家李莎(PatriziaLiberati)及意大利夜间出版社(nottetempo)出版人一拍即合,以“美食和欲望”为主题,选出8位中国作家和8位意大利作家的作品,在中意两国同步出版了中文版和意大利文版互译合集《潮166·复活》。2020年,该书意大利文版获得意大利文化部颁发的翻译与文化交流奖。

继中意互译之后,人文社又推出与阿根廷出版社合作的中拉(拉丁美洲)互译、与俄罗斯出版社合作的中俄互译等。这种互译合集的形式在多种文化之间创造全新的交流方式,实现真正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