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活动 | 部门工作动态 | 集团新闻 | 媒体关注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专题报道 | 一周回顾

从一本印量超600万册茅奖作品说起

流量来了,能不能接住,是对出版社的大考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部分作品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部分作品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

北京开卷数据发布的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与地坛(纪念版)》分列年度畅销榜中的虚构、非虚构榜首位,前者同为年度总榜榜首。开卷数据显示,《额尔古纳河右岸》总销量破520万册,《我与地坛(纪念版)》总销量也超250万册。两部作品均来自文学出版“国家队”——人民文学出版社,隶属该社当代文学板块。

走进人文社前楼,历史的厚重与文学的韵味交织。在该社副总编辑赵萍的办公室,摆放着不同版本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等诸多图书,包括最新批次加印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目前,该书印量已超600万册。

一本“老书”与当红主播相遇

“董宇辉反复推荐”几乎成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标签。该书也成为当红主播董宇辉带货图书的最具代表性“战绩”。

2022年6月9日,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中英文混搭卖货,从直播大军中脱颖而出。人文社发行团队根据其特点供货“哈利·波特”英汉对照版等头部优质产品。2022年6月13日,十几万人涌进直播间,听董宇辉讲书,他当时讲到深刻影响自己的一本书——《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文章描述:“在董宇辉推荐下,《额尔古纳河右岸》4个月销售约71万册,销售额达上千万元。”

此后,该书在直播间又经历了几个备受关注的节点。赵萍提到,董宇辉前后几十次对该书的解读,每次都不一样。“能从不同角度输出对文学的理解,很难得。如作家梁晓声所说,董宇辉是非常好的推广者。”

董宇辉告别东方甄选直播间那天再次提及《额尔古纳河右岸》,使该书搭上巨大流量、当天销售超70万册,人文社一周(2023年12月17日~23日)加印180万册。1月9日晚,董宇辉新直播间“与辉同行”开播,迟子建签名的近百册《额尔古纳河右岸》成为赠送直播间幸运观众的礼物。

复盘这个直播带货助力造就百万畅销书的案例,赵萍坦言,双方合作前期,会有选品、定价、折扣等商业层面考量,而爆点出现后,能够承接巨大流量的供应链体系很重要,包括印制、品控、物流、控价、发行铺货等环节。“流量来了,能不能接住,是对出版社的大考。”

加印180万册这一周,人文社相关部门都在为此加班。该书印有作者照片和茅奖获奖信息的卡扣式书签,需要人工完成卡扣步骤。大型印厂无法兼顾这些手工活,预计印制时间只有3天,每个中小型印厂最大产能是20万册,最终人文社筛选10家印厂同时印制,印制人员直接睡在印厂,出版社备纸都印完了,紧急调货克重更重、价格更高的80克内文纸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将书配送到读者手中。

作为“与辉同行”直播间赠品的近百册签名书同样“要得紧急”,人文社编辑与发行联动,快速与作者沟通,从作者所在的哈尔滨当地书店调货送到作者家中,作者签完后第一时间寄送快递到直播间。赵萍认为,过硬的内容品质,装帧设计简洁大气、方便加印的特点,作者与编辑的信任沟通,以及印制、营销发行链条强有力支撑,都是该版本能被东方甄选选中、能不负众望的重要因素。

“溢出流量的承接,是把这本书推向新高度的重要一环。”赵萍介绍,董宇辉的推荐,让该书快速登上各榜单,并被博主推荐。人文社编辑营销发行团队及时更新物料,对接各平台跟上宣传热点,并发挥自媒体宣传矩阵优势。董宇辉的真诚推荐,让该书被更多读者看到,而读者看完后的自发推广,形成了口碑效应。

发掘能够留下来的好作品

好书有翅膀。“董宇辉给好书插上强有力翅膀,使其飞向更广泛读者群。书不好,图书传播很难到达一定广度。某种程度上,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下,《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关自然、命运、异域感少数民族史诗的主题契合了当下读者的阅读心理。”赵萍说。

被董宇辉推荐前,该书已销售超60万册,是严肃文学中的畅销书,有较好的读者基础,董宇辉也是其“自来水”书粉,发自内心地喜爱和欣赏。

好书发掘打造需要久久为功。70余年来,人文社早已形成一套体系,不同年代的编辑接过接力棒,不断对优质选题进行更新,挖掘、维护优质原创选题。在人文社从编辑到当代文学编辑室主任,再到副总编辑,已工作20年的赵萍,接过维护作者邀约迟子建新作的接力棒,近年又将其交到年轻一辈编辑手中。

上世纪90年代末,茅盾文学奖已评选多届,很多获奖作品慢慢被读者遗忘,销量下滑。人文社当时刚成立的策划部创意筹划打造“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形成集合效应,让茅奖作品焕发生机。此后当代文学编辑室策划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陆续推出,除半数左右人文社版本的作品外,得到获奖作家的响应和兄弟出版社的支持。

《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5年由其他出版社首次出版。2010年左右,人文社原社长、评论家潘凯雄向迟子建发出邀约,由该社出版她的新书《白雪乌鸦》并将《额尔古纳河右岸》收入全集。

“优质选题能经过岁月淘涤,被一代又一代读者长久地留在书架上。”赵萍表示,以此为目标,人文社编辑除了为优质选题的持续出版和体系化运营不断努力,同样注重经典作品的更新。“围绕茅奖全集的运营,在内容和封面装帧设计等方面,该社定期整合。获奖作品单行本无论内文版式还是装帧设计,一开始都千差万别,通过不断修订和版式改进,现在小蓝书的版本已深入人心。同时,该社有针对地开发了精装版。

对新原创选题的拓展、把握和优化以及对作者的发掘、培育和陪伴,是原创孵化的源头。与迟子建多年的合作是人文社强大作家“朋友圈”的代表案例之一。《白雪乌鸦》后,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候鸟的勇敢》《烟火漫卷》以及新作《东北故事集》陆续在该社出版。

《烟火漫卷》获得2020年度“中国好书”“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等荣誉,《东北故事集》上市当日印数达10万册。前者出版时,契合读者经历特殊时期对烟火气的向往情绪。编辑团队在运营推广、传递信息时,注重故事和当下时事、社会心理的链接。后者上市恰逢“尔滨”热,结合《额尔古纳河右岸》热销营造的良好时机、东北文化和旅游热带来的氛围,编辑反复推敲书名和宣传文案,提炼作品中便于放大传播的元素。

流量裹挟下,文学出版的变与不变

与《额尔古纳河右岸》受益于直播带货不同,《我与地坛》2023年的热销离不开文坛最忙“e人”、作家余华的助力。

余华在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等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史铁生和他们的“神仙”友谊,再次唤醒大众对史铁生的怀念及其作品的阅读热潮。在赵萍看来,《额尔古纳河右岸》能被董宇辉选中、受读者喜爱,《我与地坛》能在畅销基础上再攀高峰,离不开人文社和编辑团队对追求优质选题不变的信念。无论图书市场怎么变,优质内容是根本,始终不变。

变化也有目共睹。以前逛书店,读者会拿起任何一本书,随机发现喜欢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购书成主流,屏幕显示大小有限,谁来推荐变得愈加重要。赵萍直言,当下的图书市场,变成比以前更残酷的竞技场。经典作品已形成口碑,更容易得到推荐机会。新作者新书突围更加艰难。“想得到推荐或在屏幕上露出,需要付诸更多智慧和行动,更要求变。”

10余年前曾负责营销推广工作的赵萍,对变化“深有体会”。以前,出版社邀请专家学者召开新书发布会、研讨会,这种影响很快能由点到面传播,专家学者的阅读推荐很快能在圈内传播甚至破圈。“那时营销只要做一个点。如今,要分不同的点和片区。图书营销更加壁垒化、垂直化,甚至文学领域,板块也更细分。”

人文社近年积极应变,成为各新传播领域第一批进驻的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账号粉丝达百万量级。强大的自媒体矩阵为图书宣推提供较好基础。同时,树立推广方式多变、多元的思维,依托不同作家的资源和优势,人文社采取不同的推广方式并形成矩阵。不同年龄层、类型的作家汇集到人文社,也形成矩阵,汇集优质选题和作品,也汇集他们身后跟随的读者。推广年轻作家作品时,关注他们的新一批读者也会关注人文社。“例如,我们做《九州缥缈录》《哑舍》《庆余年》等类型文学时,很多网络文学的新读者开始关注人文社的公众号和作家作品。”赵萍举例。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强势平台,人文社积极探索实践。莫言《晚熟的人》上市时,该社在腾讯直播新书首发,当天断货加印20万册,同时为莫言开通抖音号并开展活动。2023年推广庆山新作《清冽的内在》时,也为其开通小红书账号,取得较好效果。对于《东北故事集》,人文社紧跟新媒体营销趋势,将小红书“种草”作为重点。

环境如何变化,作家与读者、作家与编辑陪伴成长的真诚都没有变。赵萍坦言,作家有各自特点,也有与读者沟通的适合方式,营销宣传要以此为基础。编辑要更多从“我”的角度,找到读者的接受点和共鸣点,找到图书与更多读者相遇的理由。

“运营模式”中要学会统筹协作

5年一部长篇,迟子建是作家苏童口中“稳健”的小说创作者。陪伴她的编辑反而经历“传帮带”的更迭和图书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

“迟老师信任编辑,保持与编辑共同前进的状态。编辑在实操层面则需要深入触角更深、链条更长,终身学习。”赵萍认为,当下,编辑更像项目负责人,进入一种“运营模式”。“全方位、到位地运营一本书,一位编辑一年做不了太多。出精品就要在源头懂得取舍。”做一本畅销书,胜过做很多平庸选题。赵萍提到,人文社更看重产品的市场表现、单品种效益,而非出书数量。

这种运营模式在人文社,已渗透到每个环节,涵盖选题策划、文本处理、图书装帧设计、定价、营销推广、控价、售后等全流程。赵萍坦言,当下的编辑职能更综合,也更锻炼年轻人、考验综合能力。薛子俊和李义洲是《东北故事集》的责任编辑、迟子建作品新一辈的“接棒人”。和该社众多年轻编辑一样,他们经过长时间锻炼,在前辈带领下参与众多项目。做过好几种畅销书,有成功也有失败积累,才有足够把控能力。

“我们现在的状态可能是没有时间迷茫。”两位年轻编辑和众多年龄相仿的同行一样,不断面临职业新考验。相对来说,在人文社这样的专业大平台,优质内容更有积聚效应。但他们需要跳出思维定势发掘选题和寻找亮点,考虑怎么让更多读者看到这些优质内容并有兴趣阅读,怎么将优质内容与社会心理和热点结合。下游渠道显现趋势和机会时,如何以适配内容去突出产品独特性,避免千人一面,有效突围。

自媒体时代,作家和作品都受到更多关注和监督,更多事前工作要做到位。编辑也要像作家经纪人,帮助作家应对图书宣推各环节事务,规避风险。赵萍透露,该社当代文学板块核心作家群有200余人,需要只有十几人的编辑队伍操盘新产品的同时,高效运转去维护。做好这样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更科学细致。团队建立核心作家、经典作家及家属资料库,落实到人,像家人一样精心维护作家群。与这些作家沟通的过程,也是年轻编辑快速学习成长的过程。

“幸运的是,人文社这样的平台,能够有更多机会辅助编辑成长。当然,有韧性、眼光和执行力的编辑,在任何平台都会冒尖。”赵萍清楚,各项机制没有绝对完美,需要不断更新。人文社历任领导“务实”的风格,使他们不断修正机制,守正创新。2023年底,该社尝试设立“首席编辑”“首席校对”,薪资水平与部门主任平齐,明确必须手把手带一位年轻编辑或校对。

责任编辑:李爱莉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