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有了典藏本

这是一本奇书。它是“世情百科”,又是“防骗手册”;它是文艺界人士珍藏的“宝贝”,也是公安系统工作的参考;它从上世纪30年代初版至今再版十几次,每次印数不多,却总能在短时间售完。它不是一本畅销书,却是名副其实的“常销书”。它就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所著的《江湖丛谈》。日前中华书局隆重推出《江湖丛谈》的典藏本,9月23日上午10时,著名评书艺术家连丽如、贾建国将携新版《江湖丛谈》亮相地坛书市签名售书,并现场加盖连阔如生前所用印章,极具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避风险笔名“云游客”

《江湖丛谈》是一本谈论江湖的书,这本书里的“江湖”不是武侠小说中豪杰侠客所闯荡的江湖,而是旧时代的江湖行当,算卦相面,挑方卖药,杂技戏法,保镖卖艺,评书流派,相声口技,坑蒙拐骗,大鼓竹板……所谓的“风马雁雀”四大门、“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八小门,外带“骗术门”和“穷家门”,揭开的是江湖行当的行话、行规和内幕,奉劝人们不要上当受骗。

《江湖丛谈》最初并不是一本书,而是连阔如应北京《时言报》之邀写的长篇连载,反响很强烈,于是《时言报》汇集成册出了三本书。连阔如的女儿、评书艺术家连丽如至今还保存着一大本当时《时言报》的简报,泛黄的纸页上堆满密密麻麻的铅字,仔细一看标题旁边的署名并不是连阔如,而是“云游客”,连丽如又拿出了一份连阔如亲手写的简历,上面清楚地写着“云游客”这个笔名的由来,“因为《江湖丛谈》的内容是揭露社会江湖黑幕种种骗人钱财的事,为恐有人找我不依,才署名云游客。”连丽如透露,“本来我父亲还想接着写,但引起了黑势力的干预,后来也就没有继续下去。如果再写可能揭露出更多东西。”

一本书需要冒如此大的风险却还有写出来的胆量,恐怕只有连阔如一人,就像著名作家苏叔阳为这本书所作的序中说道的,“《江湖丛谈》为人指点迷津、揭露诡计,要冒身家性命的危险,这勇气不是在温柔乡长大的才子可以比拟的。”揭黑幕不仅要有胆识,还要熟知江湖内幕,不仅会写一手漂亮文章,还要有济世之心,侠义之风,这些素质连阔如集于一身。“得一事,向阅者报告一事”是连阔如的原则,《江湖丛谈》中的内容不是连阔如道听途说的,都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身临其境掌握的第一手感性材料,“书里写的事情都是我父亲亲身经历的,为了了解内幕,有时他甚至特意去体验一回”,连丽如说。

“防骗”效力延续至今

《江湖丛谈》最神奇之处就是,即使是解放前写的书,到现在还能起到一定的“防骗”作用,因为“虽然骗术的形式变了,但万变不离其宗。连丽如还记得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她接到的第一封观众来信里就提到有的骗局开始露头,希望她把连阔如的《江湖丛谈》再版,“我一生看我父亲的《江湖丛谈》,我没上过一回当”。

《江湖丛谈》的确神奇。据连丽如透露,许多曲艺界人士如马季、李金斗等出国演出总带这本书,一带就是百八十本。连丽如2002年到美国演出时带的近百本《江湖丛谈》也被很快抢光。赵忠祥等老一辈影视人大多有这本书,台湾曲艺界也有不少人收藏此书。据说英达床头必备两本书,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就是《江湖丛谈》。

除了文艺界,《江湖丛谈》在公安系统也有一定影响,连阔如珍藏的一套《江湖丛谈》曾经送给了公安部的领导,还有很多知道这本书的普通读者都向身边人推荐这本书。

这么多年,《江湖丛谈》不仅“常销”,还有很多人不时跟连丽如打听这本书,很多读者都提出想收藏一部精装本,“《江湖丛谈》这本书有个特点,看一遍记不住也不过瘾,老想看老需要查,虽然简装本质量也不错,但也禁不住长期翻阅,于是,在中华书局的帮助下,《江湖丛谈》终于有了典藏本。

典藏版也是终极版

据连丽如介绍,这本《江湖丛谈》典藏版并不是简单再版,增加了很多精彩内容。在苏叔阳写的序之前加上了连阔如在1936年的照片、他亲笔撰写的家史及个人简历,《江湖丛谈》初版本的封面照片,上世纪30年代连阔如在《时言报》上发表的《江湖丛谈》和口述评书,还有1951年连阔如赴朝慰问后到西藏宣传普通话时写的日记。在书的文字部分修正了一些文本上的误传误印,增补了“小绺门”、“风门”、“雁门”等几节文字,由李滨声绘制的50多幅插图进行了重新彩绘,还选配了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包括陈荣启、蔡金波、刘田利、关顺贵、关顺鹏等很多老艺人的演出照。

中华书局负责人介绍,此次典藏本《江湖丛谈》印了1万册,定价78元一本,比起平装书价格略高,但在精装本里这个价格不算贵,“典藏本《江湖丛谈》是按照精品标准出版的,成本很高,采用了80克的纯质纸,彩色插印,锁线工艺装订,打开或多次翻也不会开胶和散乱。这版《江湖丛谈》内容最全,在各方面基本达到极致,可算是终极版了”。

在增加的内容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连阔如1951年所写的“西藏日记”,虽然在书中只有几页手迹的影印件,但从很少的一些文字中也可以看出连阔如的细致和认真,也从侧面投射出他创作《江湖丛谈》的态度。比如在西康省的部分连阔如写道,“康人不吃鱼,我们吃时,勿借他锅,鱼肚东西别吃,防肚胀”。这些文字让连丽如非常感动,也特别希望这本日记能够有机会出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