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双推计划:常销书 在榜畅销书 推荐畅销书 | 获奖图书

“修己”与“安人”

今天,如何看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研讨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

由光明日报社、中华书局主办的“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及苏叔阳、王尧、钱逊、刘克雄、邓晨明等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从苏叔阳主编的《中国美德读本》谈起,围绕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摘编研讨会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当代中国植根于我们悠久的文化土壤之上。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深厚的滋养,而且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

现在我们对道德的理解和传统儒家不完全一样,传统儒家是把“道”和“德”分开讲的。《论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实际上有两个层次,一个是道,一个是德。“道”是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德”是把道落实到比较具体的行为上。做人要有所遵循,但是光讲“道”的原则不行,还要落实到“德”的层面。也可以说,道是本,德是用,要通过“德”来落实“道”。

我们现在对“道德”的关注好像比较偏重于“德”,而“道”讲得比较少。道指的是什么?《论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体现了孔子对仁、对道德的基本要求:首先要“修己”,注意自身精神品格的提高,把精神品格的提高放在对物质生活追求之上;其次要“安人”“安百姓”,处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要把自己放在群体中间,随时随地想到别人。我觉得这两条可以概括为“以天下为己任”,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最近我在思考,传统的道德传承有两个系统,一是精英阶层——君子的教育,二是普通庶民的教育。道德体系有不同的层次,道的层次比较高深,不是所有人都掌握,普通老百姓只掌握德的层次,“日用而不知”,这是现实的情况。中国的传统道德实际上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礼俗、文学作品、日常生活。老百姓都这么做了,不一定能说出多少道理来,但这个也很重要。精英分子集中地体现了传统。但是老百姓的生活行为也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传统。如果没有这些,就算不上中国的传统。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还是体现在老百姓身上,不只是少数的精英分子。精英阶层的道德和普通庶民的道德是统一的,是中国道德精神的两种表现,同样重要。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这个角度讲,可能是老百姓的传统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具体的“德”,“道”就总是悬空的。如此说来,《中国美德读本》以讲故事的形式让普通人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基础性读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n Junyang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3号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