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分级阅读

对于中国的读者、家长来说,分级阅读这个在欧美国家发展了几十年的概念还是个新鲜玩意儿。特别是在图书市场上以各种名目出现了分级阅读相关的产品之后,“儿童分级阅读是否水土不服”成了众人关注的话题。究竟这个分级阅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让孩子读到好书?这一理想诉求必须迈过几道坎儿?

分年龄还是分能力?

国内的分级阅读多数都是按照年龄来划分,这样的划分是否合适?分级阅读的目标主要是要维护儿童的阅读兴趣。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以及研究、培养儿童阅读能力和方法。

从2007年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IEA)每5年公布一次的“世界青少年阅读力排行”中看到,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22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分社社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业顾问周合表示,有可能4岁的孩子只有2岁半的阅读能力,3岁的孩子达到4岁的阅读能力也是比较普遍的。通常,孩子在1岁认识“我和我的家庭”,2岁主要是“认识我和周围的世界”,到了4~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能力就变为“表现和表达我所认识的世界”。幼教小班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语音和语感,在中班要有语句的关联,在大班要让他们认识因果关系与逻辑。而阅读则是让他们理解因果关系。所以,在小班的阶段,主要是引发阅读兴趣,中班主要是培养阅读习惯,大班是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发展在前,教育在后。现在欧洲的图书更注重孩子社会能力的培养。

儿童作家秦文君表示,年龄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分级阅读标准之一,但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不是宣传分级阅读概念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分级标准何时统一?尽管国外有着不少的成功经验,但“拿来主义”也无法使人信服。除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制定分级标准的过程中,更加需要符合中国的国情,研究中国儿童的本地特征。

谁来分?

分级到底谁来分?是出版人?是教育学家?或是儿童文学评论家?很多人认为,应该由国家来统一制定,否则很难实施。北师大教授王泉根表示,应该是产、学、研三者共同研究的产物。纵观国内的教育研究者,对于儿童阅读的研究资源十分有限,在这些珍贵的资源中,许多专家更多选择的是埋头作研究,找不到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除了没有合适的人来分级,不好找适合的图书来分也成为问题。图书过于繁杂给分级造成困难。市场上为同一年龄段孩子编写的图书就有成百上千种。读者虽然是孩子,但掏钱买书的毕竟还是家长,如今的家长和老师容易受到经典的影响,但是,一些贴近生活的图书更加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外国经验真的好吗?

我们一提到分级阅读就总说国外有哪些优秀经验,可如今,欧美出版界对于分级阅读也提出了不同看法。在2007年,欧美出版界真正开始重视及推出分级阅读实施方案并与儿童作家们对峙,在2008年对峙达到高峰。目前,双方的争论还在继续,出版商们也从其雄心勃勃的计划中有所退让,但图书分级的推行仍在进行。2007年底,美国主要的几大儿童书籍出版商表示:经过两年的研究,他们决定对儿童书籍实行分级阅读。具体的分类是初级阶段(5~7岁)、发展阶段(7~9岁)和成熟阶段(9岁以上)。2008年,欧洲的几家出版商宣布,他们将在2008年夏季后将图书分级为适合5+,7+,9+,11+和13+及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很大的争论。同年7月,出版商和作家为此而举行的“峰会”以失败告终。作家们认为,每个孩子的发育程度各有不同,按照一个硬性标准划分阅读年龄段是不合理的,这肯定会同样损害阅读水平高于和低于平均水平的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当今时代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和能力都在下降的情况下,图书分级会进一步抑制整个社会,尤其是儿童的读书兴趣和需求。

虽然海外分级阅读的对峙不会影响到国内,却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毕竟他们开展分级阅读的时间久远,也会更先遇到问题。汉语和英语毕竟存在差别,现在国内普遍推行儿童读物分级阅读,也应该找到合适的标准。分级阅读应该提供给儿童在不同阶段学习语言的机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像爬树一样,不断增长阅读的能力。

何时建立理论支点?

作为试水分级的两家机构,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分别于2008年7月和2009年8月,推出各自的分级阅读标准。而如何进一步科学化、理论化,是分级阅读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分级阅读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公益化,而不是变成商业行为,否则分级阅读推进将遇到无穷无尽的障碍。接力社白冰表示,现实中分级阅读还是要找到操作上的理论支点。欧美国家已经找到了比较适合的理论支点,在现实中较好地得到了应用。而中文的分级标准在哪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需要借助科研力量。而做好了分级阅读工作,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儿童。

我国分级阅读在引入过程中对国外分级进行了充分借鉴。但是,由于引入时间短和科研机构介入程度有限等原因,目前仍十分不成熟。分级阅读虽然是一种世界性的阅读趋势,却很难有世界性的分级阅读尺度与标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分级阅读可以互相借鉴、交流,但很难照搬。分级要考虑孩子的词汇量、生字密度和笔画数,采取适中原则。词与人的口语表达、经验积累直接相关,词的概念难度、出现形式、出现频率,也要科学把握。文本和图画内容能否吸引孩子,故事的写法和呈现形式也是分级时要注意的,毕竟兴趣往往因年级高低、性别差异而不同。

阅读是否等同阅读教育?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分社社长周合。在她看来,关于阅读我们有很多误区。她曾经碰到一位家长,那位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早早地就让孩子读《十万个为什么》,但她完全不知道《十万个为什么》是给12岁以后孩子读的书。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12岁以前的孩子接受的是浪漫科学教育,12岁以后才能接受精准科学教育。

她感觉,一些编辑、家长对于儿童的发展缺乏了解。比如,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只能注意到书中的单幅图,不太容易把故事的前后顺序弄清楚;而中班的孩子就能知道书中的故事顺序;大班的孩子则能预测故事的发展。而阅读不等于阅读教育,比如,美国对早期阅读的要求不单单是读几本图画书,还必须了解社会标志和符号,像残疾人通道标志、禁烟标志、价目表等,都属于阅读教育的部分。另外,阅读教育的内容还包括儿童阅读的社会性内容,比如小孩子在两岁的时候,起码要有购书的经验。在国内,现在人们一提阅读,就往往是读经典,各种“不得不读的经典故事”泛滥。

出版人看分级阅读

李学谦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

满足孩子阅读的新需求

中国出版人和儿童阅读推广人,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在我们刚刚开始研究儿童分级阅读的时候,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儿童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阅读在改变着儿童,儿童也在改变阅读。作为少儿读物出版的从业者,我们始终认为纸质文字的阅读,对于正处在成长过程当中的孩子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是出于健康和视力保护的原因,我们也不主张孩子们大量接触电子媒体,更何况很多时候电子媒体的海量信息没有经过专业的整理、加工,有许多内容并不适合儿童阅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传统出版在儿童的成长阅读过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看到,孩子睁开眼睛就看电视,稍大一点的孩子就玩游戏机,孩子再大一点就能自如操作电脑,他们一定会对阅读产生新的需求。这都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对待儿童阅读问题。

白冰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分级阅读对儿童意义重大

现在的社会是细分的社会,各个领域细分化,阅读也是如此。建立在认知神经科学、发展生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儿童文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之上的分级阅读的理论依据,不仅能够打开儿童分级阅读领域中的一系列核心问题,揭示儿童阅读发展的机制和规律,还有利于科学选书,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多层面推动儿童阅读教育,为关心我国儿童阅读的各界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持久工程。对阅读量的要求并不代表能够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等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其中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孩子读再多,他们也很难领悟;符合孩子年龄心智特点的读书,才会让孩子的阅读更加有效。

王林 接力儿童分级阅读中心秘书长

分级阅读是一种传承

儿童分级阅读不光是创作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的问题,也是出版的问题。《和爸爸一起读书》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读不同的作品,也说明了阅读的循环。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的儿童文学界,他们认为的阅读经典是有传承性的,也就是爸爸妈妈读给子女听的故事,他们长大后也要讲给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经典的阅读,其中也蕴含着分级阅读的观念。一位美国老师和二年级学生讨论选书的方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美国的教育在于挖掘孩子潜在的能力,这和中国小学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美国的这位老师是和孩子讨论选书,而不是完全由一个专家给出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分级阅读标准是老师启发孩子讨论出来的,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孩子的参与性,孩子是否参与是中外分级阅读的差别之处。

丁志健 龙门书局少儿分社副总经理

不要划出“儿童不宜”的界限

提倡分级阅读,不是要把成人世界的复杂对孩子进行遮蔽,也不是要在孩子的阅读世界中划出“儿童不宜”的警戒线,而是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智,向他们推荐不同的图书。要把持有针对性的阅读标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文字的阅读、理解、掌握和使用,对于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对于0~9岁的孩子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是分级阅读的核心定律。应更加注重每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实际,从策划、编校到推广,更多地考虑特定的读者对象,把适合孩子阅读的内容放进书里。对家长来说,分级阅读为其给孩子选书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来说,培养了一生的阅读兴趣;对出版人来说,真正明晰了目标群体,培养了未来的读者。

李静 现代教育出版社少儿部主任

千个读者有千个哈姆雷特

我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菲力帕女士探讨了这个问题,我觉得牛津大学社在童书出版上的分级值得我们借鉴。如果说我国在分级阅读上比国外滞后,主要原因还是在缺少对儿童实际认知和心智普遍水平的研究。比如,大家经常谈到0~3岁的分级,实际上这个阶段的认知训练,不仅包括了大的运动,更包括精细动作。作为教育出版社,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好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和责任。相对分级阅读我们会在出版规划和选题阶段研究,但不会刻意追求,图书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人,是孩子,是家长,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