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偶然与必然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瑰宝,也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自上世纪80年代起,人民音乐出版社就担负起搜集、整理、出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任,其间出版了《中国民歌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各地方卷、《中国各民族民歌选集》等重量级的出版物,三十年过去了,人民音乐出版社始终保持着一个出版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意识,在经历了转企改制、身份置换、思路转变后的今天,在打造了一批批包括《当代作曲家曲库》在内具有较高文化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精品图书的同时,我们也仍然坚守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片旷野,仍然以自己的职责所在、职能所及守护着中国民歌的命运和前途。《羌山采风录》正是在这种坚守和守护中的一次偶然和必然。

2010年4月底,在中国出版集团于成都举办的读者大会上,出版界的朋友向我介绍了一位作者和他的关于出版一部民歌集的意向。起初,我并没有意识这部民歌集将意味着什么,只是将它的涵义等同于我社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但是当我和作者进行了一番交谈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并坚定而快速地做出了一个逾越我社常规选题论证程序的决定,我们必须出版这部作品,这就是《羌山采风录》,它的作者就是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民歌研究所的万光治教授。

《羌山采风录》是万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历时四年的心血之作,其中记录的是他们踏遍羌山跋涉寻觅的足音和羌族人民世代传唱的心声。和众多少数民族一样,歌唱是羌族的习俗,民歌被视为羌族的“心魂”。2004年至2007年,万教授带领7个人的采风团队,多次深入四川平武、北川、茂县、松潘、汶川、理县等羌族聚居区,用摄像、笔录结合的方式采集了221首羌族民歌。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采风团队再次深入震区补充采录了56首民歌。然而当年的部分歌者已不幸离世,特别是北川县文化馆羌族音乐研究者计学文先生连同六十多位羌文化专家于地震发生时,在北川文化馆会议室全部罹难,这无疑是对羌族音乐文化的重创。所幸的是,万教授主编的《羌山采风录》的出版,挽救了本会成为绝唱的277首羌族民歌。

《羌山采风录》在策划出版的过程中,创编团队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情景再现、音响定格、生态还原的属于民族音乐文化特有的记录方式,以力图保证民族音乐真正原汁原味的田野风貌。因此,创编团队完全选择未作任何创作加工的乐谱,配合三张民间歌手在最自然状态下录制的DVD光盘为声像载体,辅以说明性、叙事性、论述性的文字介绍,打造了一部在民歌出版史上不多见的集“声、像、文、谱”于一体的出版物。

《羌山采风录》的出版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专门拨付20万资金支持该书的出版工作,这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保护与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

今天,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周年之际,当看到昔日受灾的羌族聚居地区已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我们就更加迫切地感到精神重振和文化重建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愿以《羌山采风录》的音乐记忆告慰逝者、激励生者,我们愿以《羌山采风录》的文化记忆祝福中国民族文化的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谢谢!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